编者按:今天是《红色中华》创刊93周年的日子。1931年12月11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创刊!这份报纸,从诞生之日起,便承载着传递革命信息、宣传党的政策、动员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的重任。《红色中华》还与瞿秋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瞿秋白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成为《红色中华》的最后一任主编,为《红色中华》在中央苏区的使命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93年前
人民政权的第一份报纸
《红色中华》创刊
诞生于烽火岁月
“全苏人民的喉舌”
《红色中华》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革命的号角。她所传递的红色声音,如同春雷般震撼人心。她让苏区人民看到了革命的希望,感受到了党的温暖,也激发了他们为革命事业奋斗的热情。苏区的读者亲切地赞誉她是“我们苏维埃人民新生命的表现”“全苏人民的喉舌”。
她字如星火,文映丹心。《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创建的强大舆论宣传阵地。在舆论宣传工作中,她一方面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营造和引导关于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正面舆论;另一方面揭发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及一切反动政治派别进攻革命欺骗工农的阴谋,摆脱负面舆论的影响。初创时,《红色中华》并未设置栏目分类,大体上是将相关内容进行简单排版。从第4期设置了“专电”栏目,登载了鄂豫皖红军攻克黄安、红四军攻下石城红石寨两条电讯。之后,其栏目设置日臻完善,内容逐渐丰富,除设有“社论”“要闻”“专电”“临时中央政府文告”“苏维埃建设”“中央苏区消息”“工农通讯”“赤色战士通讯”等常规性栏目;还有一些专门性栏目,主要揭露苏区内部落后现象的“突击队”“铁锤”“铁棍”“无产阶级的铁锤”等栏目;针对民众或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疑问进行解答阐释的栏目“问题与解答”“法令解释”等;主要刊登各个裁判部判决书和决议案的栏目“苏维埃法庭”等。《红色中华》还根据一定时期宣传报道的需要,开辟一些非常规的栏目。1934年6月23日开辟了“反日战线”专栏,主要报道苏区内外的反日活动;1936年1月16日开辟“社会之页”,展现苏区社会新风貌等等。
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红色中华》坚持通俗化方针,要求做到苏区每一位群众都能看懂。她文风朴实且鲜活生动,行文用语直白朴实、自然通俗,常采用比喻、反语等修辞手法和祈使句、感叹句等句式,既易懂又不失力量。该报的《上前线去!》写道:“亲爱的新同志都背着毯子干粮袋,英勇地、满脸笑嘻嘻地从讲台右旁的大道上……有的在忙着把‘中山式’的旧军衣一掷,一面穿上了红校刚发下来的新的列宁装,有的在看‘告新战士书’,有的在疯狂了一样的跳,笑。”质朴的语言生动反映了新战士火一般的革命热情,感召力跃然纸上。她宣传方式多样,影响力极强。该报通过漫画、歌谣、图表等多种形式来承载内容,使群众更易理解接受。漫画《在无产阶级铁锤下的骷髅》描绘了一名红军战士拿着一个铁锤砸向一堆骷髅,骷髅上分别写有“官僚主义”“腐化”“反动派”等字样,这和文章《贪污腐化分子滚出去!》搭配,实现了图文并茂,生动直观。
她文如弹药,笔如刀枪。苏维埃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农村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艰苦斗争,需在短时间内实现人、财、物的高度集中,这就离不开革命动员工作,《红色中华》便承担起这个重担。《发刊词》强调要“组织苏区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积极参加苏维埃政权”,“热烈的参加苏维埃政权的工作”。因此,该报采取了多种方式,动员民众参与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及社会建设,发动民众积极参与苏维埃政府发起的各项活动是该报的重要工作。1934年9月8日,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极为艰难之际,报纸发布“中央各机关号召募集二十万双草鞋慰劳红军”的通告,并在其后报道了机关工作人员的热烈动员以及四个模范女同志踊跃承担草鞋任务的事迹。这“唤起了工农千百万”,不到1个月,20万双草鞋募集完成。
逆境中的坚守
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苏区陷入了极其艰难的境地。在瞿秋白领导下,这份报纸在逆境中的坚守,不仅为苏区人民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也点燃了他们心中的革命火种。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等从瑞金出发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在中央苏区另外成立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继续领导军民坚持斗争,以掩护红军主力秘密突围转移。中共中央从严格保守红军主力突围转移秘密,蒙蔽、迟滞敌人行动出发,除要求中央政府办事处一如既往地履行全部政府职能外,还特别要求《红色中华》报照常以中央政府机关报名义编辑、出版、发行,并且版式、栏目、印纸、出版周期等都不变,总之一切照旧。瞿秋白服从组织安排,留在苏区担任中央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继续主编《红色中华》。
瞿秋白不负组织重托,与韩进、袁血卒两位编辑,以及原红中社秘书长徐名正等,一起承担报纸的编务工作。他发动身边同志写稿,自己也常常加班加点地写稿,给别人改稿,而此时他还是个需要人照顾的病号。瑞金失陷前,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迁到于都宽田,《红色中华》编辑部、印刷厂分别设在于都黄麟和会昌白鹅,两地相距20多里,瞿秋白不免两地奔波。经过他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红色中华》坚持了每周出版2至3期,到实在难以为继时每周出版一期。报纸内容除仍以扩红、征粮,动员群众坚壁清野、开展游击战、保卫苏区为主外,还大量揭露国民党军队侵占苏区后烧杀抢掠罪行,号召苏区人民奋起反抗。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红色中华》出版至第240期(1934年10月3日)。目前能见到的、在中央苏区出版的最后一期《红色中华》,是1935年1月21日的第264期。这意味着红军长征后,瞿秋白领导报社至少坚持出版了24期《红色中华》。
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35年11月25日,在陕北瓦窑堡,《红色中华》复刊并更名为《新中华报》。从《红色中华》到《新中华报》,这份报纸见证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辛与辉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像那些曾经为革命事业奋斗过的先辈们一样,坚定信仰、砥砺前行。
来源:常州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