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推荐|普通人的质变之路——《向上生长》

推荐人:王歆
图片

《向上生长》是自媒体人九边2020年推出的一本励志类书籍,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成长感悟,从多个角度阐述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难题,逐个进行深层分析,从而告诉普通人如何精准选择,抓住每一次出现的机会,通过自我提升和突破,实现人生的质变。


书中有很多别具一格的观点,此次主要分享其中的三个。



1

承认普通

作者写道,人的一生有三次妥协:

01.

意识到自己的父母很普通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或早或晚都有父母无所不能的形象突然幻灭的一刻——原来父母也有做不到的事,也会有拼尽全力却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02.

意识到自己很普通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意气风发,觉得自己有“经世之才”,慢慢才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03.

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也很普通


这是最难做到的一种妥协,家长们不管自己多普通,起初都会觉得自家孩子特别聪明、某些方面有着天赐才华。那些又自律又有成就的家长们就更不用说了,总觉得应该一代更比一代强。

“自己很普通、孩子也很普通”这两个观点,作者在书中借用统计学概念来阐述。

图片

在正态分布模型中,68.2%的人落在中间,既不太差,也不太好。再加上优秀一点,或者差一点的人,就囊括了95.4%的人。不管父母的生理基因多强,儿子、孙子一代代都会越来越向平均值回归;反之亦然。

因此,承认普通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当辅导作业接近爆发,可以默念“我是普通人、孩子是普通人,放过自己、放过孩子”。


2

不溺爱自己

接受普通,是不是甘于平庸?当然不是。

作者认为,宁愿相信天赋的人太多了,不相信努力的人也太多了。要向上生长,得做到不溺爱自己。

01.

像对孩子一样对自己


作者将人的欲望分为两种:低级的欲望和高级的欲望。

低级的欲望,比如玩游戏、刷视频,是“顺应人性”的事情,是自发进行,还经常放纵到“一发不可收拾”。

高级的欲望,比如阅读、学习,是“反人性”的事情,需要自我约束,甚至长期的“煎熬”才能获得益处。

书中举了个例子:作者的朋友,简而言之就不是我们认为的普通人。他们一起去出差,他朋友看了一路书,还写了两篇文章。作者问他朋友,是不是看书和写作对他来说像呼吸一样轻松。他朋友说,比吃蟑螂都恶心,不过他的父亲从小就教育他要经常去做那些“吃蟑螂”的事,他慢慢就习惯了。

当角色是父母,哪怕孩子不愿意学,我们也会想尽各种办法让他去学。当角色是自己,我们常常溺爱自己去满足各种低级欲望。所以,别对自己太好,像对孩子一样对自己。

02.

在舒适区边缘疯狂试探


作者拿出了认知领域的一组概念:舒适区——训练区——挑战区,认为不要随随便便上挑战区,而应该在舒适区疯狂试探。

图片

比如练习跑步。像多年来从不跑步的人,不跑步就是舒适区;想要开始跑步,就要让自己从舒适区与训练区的边缘——快走开始,再逐渐过渡到跑步。如果第一天就挑战10公里,那就是直接把自己扔到了“挑战区”,甚至是“恐慌区”,可以预见为“入门即放弃”。

“要跳起来摘桃子”。小目标要定在比自己的能力稍微高出一点、又不至于高得够不着的地方,即在舒适区边缘疯狂试探,不断地把“训练区”变成“舒适区”。


3

数量堆死质量

作者认为,所有我们以为的质量问题,大多本质是数量问题;数量就是最重要的质量。大部分质量问题,在微观上看,就是某个地方数量不足;最大的误区是,明明是数量不够的问题,却幻想在不增加数量的前提下,偷工减料达到目的。

比如:要烘焙,你做好了100个不开裂、不回缩的戚风蛋糕了吗?要减肥,你重复撸铁一万次了吗,跑够100公里了吗?要写文章,你认真做过分类积累了吗,写够过100万字了吗?

按照正确的方法,先认认真真做100次,才有资格说做不到,就像《卖油翁》所说“无他,唯手熟尔。”
向上生长,即接受普通,拒绝过多的垃圾快乐,找到舒适区和训练区边界,保持学习、苦拼数量、期待质变。

生活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脚,愿普通的我们,一直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推荐人系郴州市委保密办综合科科长)

来源:苏仙岭下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