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教育局发布的通报。图/大邑县教育局官方微博
近日,有网友反映,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学校四名初中生虐猫后,将视频发在网上,并叫嚣“看不惯来打我,我还要继续”。
12月11日,大邑县教育局发布情况通报称,经核查,12月7日晚,安仁镇学校初二年级4名学生存在虐猫行为,在网络平台发布视频。学校对涉事学生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根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和校规校纪有关规定,给予涉事学生停课反省处理,由家长在家进行教育,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对涉事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行为干预。目前,学生已认识到所犯错误,并作出深刻检讨。
面对鲜活的生命,不仅不知善待,反倒以残忍折磨、虐待为乐,从小动物的痛苦中获取“快感”,通过发布视频传播暴力情绪;面对他人质疑,不但不知羞耻,还表现出无所畏惧、恶语相向的狂妄姿态。虐猫学生这种对于生命的蔑视和是非观的扭曲,冲击着基本道德的底线。
对此,涉事学校要求学生停课反省,家长写保证书,的确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惩戒作用。但是也有一种可能,是虐猫者根本没有发自内心地认识到错误,只是为了躲避后续教育,口头上“糊弄”过去。
因此,当地安排专业人员对涉事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行为干预,就显得极为必要,也显示了对学生健康成长负责的态度。
近些年,学生虐猫事件不时发生,表面看来,涉事者都具有冷漠、恶趣味、残忍等心理特征,但具体到每一个案例中,虐猫者却可能有着不同的心理机制。对此,着重从心理层面,对涉事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引导,才能抓住何以虐猫的关键。这种处理方式,对解决此类问题也不乏示范价值。
具体而言,虐猫者有的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引导,热衷于从折磨生灵中获得畸形兴奋与满足;有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缺乏情感支持,将负面情绪无情发泄到小动物身上;有的原本无意伤害动物,只是在同伴的不断鼓动和挑拨之下,一步步激发着内心之恶……
所以,对各类不同的情形,在进行心理辅导、行为干预时,可考虑采用多种心理教育“模板”。比如,对于盲从虐猫的学生来说,应当更多加强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教育,引导他们学会辨别是非,增强独立判断能力;对于心理压抑的学生来说,在批评教育的同时,也有必要加强家校联动,共同帮助学生回归健康的心理状态;尤其对于心理状态可能已然明显病态化的虐猫学生来说,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确保他们尽快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才是重中之重。
总之,惩戒虐猫学生,心理健康这一课不能少。尤其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的初中学生而言,明确他们虐猫的具体境况和内心真实想法,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引导,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他们的不当行为。
撰稿 / 任冠青(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