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即将施行,防“黄牛”抢订公共体育场亟待破题

实际上,上海公共网球场被“加价转卖”的乱象,早已引起相关部门和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

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规范本市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管理,充分发挥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功能,更好满足市民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推动全民健身、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今年8月,上海市体育局曾就《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关于“入场票证管理”“信息安全”“信息化建设”等内容备受业内关注。

今年12月9日,《上海市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管理办法》正式印发。

图片

记者特别注意到,《办法》第三十九条(入场票证管理)提到:“公共体育场馆管理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倒卖场馆入场券、预约凭证等票证或者凭证、扰乱场馆管理秩序的行为,促进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图片

在此前采访过程中,多位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向记者透露,热门公共体育场馆地段好、价格低,本就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从而滋生了大量抢订场地加价转卖的“黄牛”,甚至一些球客还会主动寻找“黄牛”加价购买。但同时,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为了惠及更多市民,不同场馆的场地往往可以允许同一时段4人甚至6人使用,以便进行双打或者轮换,也就有了球客“约球”分摊场地费用的正常需求。

“这就导致哪怕管理人员内心怀疑一些人可能存在加价转售场地的行为,但一过去管理,对方几个人就统一口径说是朋友或者亲戚,管理人员在没有执法权的情况下难以取证、核实。我们去管理反而被投诉,给场馆正常运营造成困扰。”一位场馆管理人员表示,“《办法》对于入场票证管理方面的规定,对现场管理是一个有力支撑,但管理人员如何分辨在场的人是加价转卖的人员,还是约了亲戚朋友来的正常球客,抑或是一些临时来不了的球客低价转让给他人的情况。更进一步说,管理方如何区分正常的‘约球’还是以‘约球’名义的加价转让,里面的界线在哪,还需要更加细化的标准,这也是在实践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一些热门场馆预约要靠抢,一些场馆却相对冷清,需要正面引导,疏堵结合,综合施策,最大化地利用好公共体育资源。”

此前,针对公共网球场被“加价转卖”的现象,不少网球爱好者建议,可以运用预约时登记、进场时核验身份证等方式,以规避“黄牛”用虚拟号抢票、在本人不出面情况下加价转售场地等行为。

不过,记者在多番走访体育场馆过程中,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实名制”必然涉及到公民身份信息的收集,在市民对于个人信息安全普遍较为重视的当下,体育场馆要在预约、核验环节迈出“实名制”的关键一步,还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撑,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牵头。

记者注意到,《办法》第十七条(信息安全)也对此做了前瞻性布局:“公共体育场馆管理单位应当注重保护场馆及市民信息安全,建立信息保存使用、运行维护等管理制度,保障相关系统、设备正常运行。”

在此前采访中,多个公共体育场馆工作人员均提到,“黄牛”注册了大量虚拟手机号码,通过发送高频请求,访问场馆预定界面。

这一说法从上海警方发布的通报得到了印证。

近日,上海警方抓获一名利用抢票软件“抢订”热门场馆热门场次使用权再加价转售谋利的违法人员。经过调查,该人员利用抢票软件在场馆方的网络订票平台上抢订本市热门体育场馆的网球场,随后以高于原价的价格转售给其他人,以此非法获利。该人员通过注册多个账号,使用多个手机号来规避监管。

图片

“像这种情况,是不是可以把公共体育场馆的预约,统一去接入到‘一网通办’平台上,因为市民‘一网通办’‘随申办’的账号,本身就是实名的,也就可以限制虚拟账号大量抢订的情况了。”一名业内人士曾提出建议。

事实上,《办法》第三十一条 (信息化服务)就提到:“鼓励公共体育场馆管理单位应用新型信息技术,优化场馆服务配置,促进数字化转型。公共体育场馆管理单位应当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为市民提供信息查询、预约等服务。公共体育场馆管理单位应当提供智慧助老等无障碍数字化服务,为老年人等有无障碍需求的社会成员预定场地、进出场馆等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导和人工帮扶。”

图片

记者在随申办APP平台看到,目前该平台上已有“体育场馆预定(来沪动)”这一应用服务,记者也成功使用该应用服务预约了场馆。

图片

记者了解到,该《办法》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公共网球场被“黄牛”加价转卖的现象能否因新规施行得到好转或根治,直接考验着相关职能部门和场馆方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