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陵水红树林湿地公园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图片

图片

图片

退塘还湿还林

推进生态修复

海南陵水红树林湿地公园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大雪时节,海南陵水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里,不断迎来到此过冬的鹭鸟。它们或是静静地隐匿,或潜入水底觅食,或是突然飞起,鱼虾蟹贝也竞相自由,在沼泽地肆意出入,连片的红树林里隐藏着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生境。

图片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生命的活力和生物多样性的美丽,保护和修复举措让生机盎然的湿地景观重现。

图片

设立湿地公园

图片


记者在陵水县生态环境局获悉,该湿地公园海域面积465.70公顷,是国内罕见的珊瑚礁、海草床和红树林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为一体的潟湖海岸,海岸带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生态区位重要,是海南省最具特色的湿地公园,典型的生态绿肺。

图片

“陵水红树林湿地公园自设立以来,坚持以保护和恢复潟湖生态系统及生物栖息地为核心,着力打造集湿地保护、科普宣教和湿地生态文化体验功能于一体”,陵水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公园范围内恢复重建区130公顷范围内已经全部完成生态修复,科普宣教区红树多品种特色展示区域也已完成生态修复。


据介绍,湿地公园设立以来,陵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黎安、新村两个潟湖环境整治工作,累计退塘近667公顷,实施退塘还林还湿生态修复工作,因地制宜地促进红树林湿地的修复及海草的保护。



图片

实施生态补偿

图片


陵水结合潟湖湿地整治与修复,深化运用生态补偿机制,在沿海地区凡规划为红树林保护区、海草特别保护区和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的区域,对占用农民发展产业地的,均给予当地农户政策扶持式的生态补偿。


“在修复实践中,陵水县尝试性地对生态修复区域的集体土地实施生态补偿,且补偿标准逐步提升、连续补偿20年,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为生态修复顺利让步”,陵水县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依法补偿、引导深海养殖、岸上就业、休闲渔业等工作,让“农民得实惠,生态得保护,产业得发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在生态补偿的合理、合法、合规引导下,陵水在原生503亩红树林面积的基础上,按照“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原则,精准施策,持续推进,累计完成湿地生态修复10240亩,其中种植红树林面积为6301.65亩。

图片

推进双碳工作

图片


除了生机盎然的优美颜值外,红树林的储碳、固碳功能是其发挥生态价值的重要功能之一。

图片

据介绍,加强红树林的保护修复,有利于实现蓝碳的生态固碳,也是贯彻海南省发展“新质生产力”“向绿图强”理念,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


为转化湿地建设成果、释放生态碳汇能力,早在湿地红树林建设之初,陵水就将其作为海南省重要的碳汇林示范基地进行打造,通过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合作设立“陵水红树林湿地碳汇项目”,连续5年种植2882亩(192.2公顷)红树林作为首批碳汇产品交易试点。


随着生态修复面积和生长质量双提升,相信不久的将来,陵水的红树林将变身为“金树林”,助力碳中和生态价值目标实现,成为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诠释。


中国环境报记者孙秀英 陵水报道 
摄影:杨松



来源: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编辑:黄国梁

审核:殷礼嘉 龙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