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万人挥泪告别故土,为了什么事?

全文1405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南水北调工程迎来全面通水10周年,优化南北方水资源配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水安全保障。

02为保障一库碧水,46.9万移民挥泪告别故土,13座集镇搬迁重建,55.2万亩土地被淹没。

03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之一的遇真宫面临淹没,经过论证,文物部门决定抬高3个宫门,原地复建。

04湖北省十堰市打响环保之战,关停56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价值百亿的水产养殖业全面退出,五河水质提升至地表水四类以上。

05丹江口大坝加高后,十堰市守护着“首都水井”,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南水北调工程,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今年是南水北调全面通水10周年。10年来,南水北调工程优化我国南北方水资源配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移民搬迁 舍小家为大家

2005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大坝加高工程正式开工。

丹江口大坝要加高扩容,库区水位将提升13米,这意味着身处水位线以下的‌‌十几万湖北十堰百姓面临移民搬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两次建坝,十堰市先后经历了两次移民。

图片

为了一库碧水,46.9万移民挥泪告别故土,55.2万亩土地被淹没,13座集镇搬迁重建。

虽然故土难离,但只要移民干部说到“国家建设是大事”,“要把水送到北京”,乡亲们便会表示理解和认同。

在多方帮助和共同努力下,人们压下内心的万般不舍,毅然选择把国家的需求放在首位,含泪挥别故乡。

图片

 

文物保护 遇真宫的传奇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一部分,遇真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宝贵遗存。然而,丹江口大坝加高后,遇真宫将处在水库淹没线以下。如何保护这一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呢?

图片

经过反复论证,文物部门最终决定抬高3个宫门,其余部分原地复建。

这一年,恰逢遇真宫600岁。这个总重量达7000吨的古建筑将开始“长高”15米,这是一个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抬升高度。

图片

这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决策的魄力、先进的技术、一丝不苟的操作,缺一不可。2013年1月16日,遇真宫顺利达到预计高度,与丹江口水库齐平。它背靠青山,面朝碧水,在沧桑中更显柔美,让人顿生思古之幽情。

图片

 

移民新生活 他乡变故土

在随州市移民新村,曾经种下的小树如今已结出几茬果子。十几年前纪录搬迁过程的摄影师来访,村民韩正彪郑重拿出了珍藏的赛龙舟的龙头。

图片

虽然离开了水,但每逢重要时刻,这个老物件总不能“缺席”。它既寄托了人们对故土的留恋,也是今天幸福生活的见证。

图片

韩正彪一家是众多库区移民的缩影。无论是在外迁移民的集中安置点,还是内迁移民集中安置地,房舍秀丽,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十分完善。

随着时光推移,人们已经“落地生根”,他乡变成了故土。

 

环保之战 守护一泓清水

为了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湖北省十堰市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环保之战。

熊屹,一位坚守岗位三十多年的水质检测员,和同事们日复一日地奔波在库区,采集水样,监测水质。

图片

30多年间,她亲眼见证了丹江口水质的不断提升和持续稳定:“我们丹江口水库的水是最好的饮用水,也是最安全的饮用水。”

图片

为了从源头上保护水源地,十堰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挥刀”砍向高污染企业,哪怕它们曾是十堰的支柱产业,也绝不手软。

图片

曾经作为支柱产业的黄姜产业,因其污染严重,虽痛心但果断舍弃。56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被关停,价值百亿的水产养殖业全面退出。

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官山河是十堰市的五条河流,年入丹江口水量1.8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总水量不到0.5%。为了保证水质稳定,2012年,十堰五河治理工作紧急提上议事日程。

负责五河治理技术工作的,是时任十堰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畅军庆,他被誉为十堰的“最美守井人”。

图片

为了有效治理五河水质,他们深入全市各条支沟、河道、暗涵中,往返探察,反复试验处理方式。一年下来,畅军庆磨坏了7双鞋,也收获了4万多组数据。

全球治理污水有30多种主流工艺,十堰就应用了27种。一年后,劣Ⅴ类的五河水质被提升至地表水四类以上。

然而,就在摄制组拍摄采访前一个月,畅军庆突发心脑血管疾病,不幸离世,终年61岁。在他的身后,如今的五河已告别了当年脏、臭、黑的情景,变成城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十堰经验、五河经验,也成为全国城市内河治理的典范。

图片

与国家工程、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似乎是十堰注定的传承,也是注定的责任。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大坝所在地,十堰守护着“首都水井”,肩负着拱卫京畿生态安全和功能提升的重任。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是十堰在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