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媒体报道先锋
分享专业医疗器械知识
近日,多位自称为海信员工的人士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海信集团正面临大规模裁员,员工数量从十一万人减少至八万人,裁员比例可能在20%—30%之间。”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就有网友称“曾经在海信的明星产业—海信医疗”,也被裁员波及。
海信医疗成立于2014年2月,是依托海信集团在图像处理、显示技术与信息交互等技术的深厚基础之上,产业转型的又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公司现有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CAS)、数字化手术室、智慧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医用显示器、远程会诊系统、智慧医院解决方案等。
12月10日上午,海信集团官方账号发布声明回应称,目前网络流传的关于海信裁员的相关数据信息,均为不实猜测。
同时声明提到,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企业经营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对此,海信表示,一方面主动进行创新升级,通过组织职能优化和各产业板块差异化管理等措施,鼓励内部创业创新,各产业板块自主管理、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开展组织变革与干部竞聘上岗等工作,进一步激发组织活力,提高经营效率。
海信在声明中表示,和大多数企业一样,公司通过考评机制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每年年末都会根据企业业绩和个人绩效表现进行组织和员工的适度调整,对公司中高层和普通员工一视同仁,各层级有进有出。今年下半年以来,海信不断扩展就业渠道,目前已经招聘了700名以上的2025届大学毕业生。
那么今年海信医疗板块表现如何?
发布智能全身机
3月23日,在中华医学会第二届超声医学青年学术会议期间,海信超声HD80智能全身机正式发布。
目前,超声HD80自动测量及辅助诊断功能应用于体检、妇产、肌骨、生殖、乳腺等五大智能临床场景,满足患者全身检查的需求。针对产科临床场景,实现胎儿的双顶径、头围、腹围等自动测量;针对甲状腺、乳腺等临床场景,超声的测量准确率、病灶检出率、分级准确率均已达到90%以上的水平。
首款4k荧光内窥镜获批
今年5月,海信医疗自主研发的首款4k荧光内窥镜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颁发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标志着海信医疗开启4K荧光高端医用内窥镜领域的战略布局,将与现有的智慧手术部整体解决方案、内窥显示器等形成完整的微创外科解决方案。
海信4k荧光内窥镜具有高精度的图像配准、出色的荧光灵敏度和领先的图像低时延等优势,将为微创外科手术带来创新性的革命。据悉,该三项核心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目前均已申请发明专利。
与天津合作打造智能科创平台
6月26日,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活动期间,海信医疗与天津滨海新区、天津御锦人工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御锦”)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围绕智能医学装备技术研发中心建设、AI诊断技术研发及场景化应用等深化合作,携手打造产业创新策源地、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此前,海信医疗与天津御锦就智能AI消化道显示屏产品展开深入合作,2023年成功研发了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消化内镜显示器,领先于世界知名品牌。第二代消化内镜智能屏幕一体机预计2024年四季度上市。双方正在着手筹建智能医学装备技术研发创新中心,致力于消化内镜智能屏幕一体机、智能内窥镜、智能超声以及微创外科技术等多项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
合作研发咽喉手术机器人
2024年11月6日,海信医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与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CAIR)三方代表签署“咽喉部具身智能柔性手术机器人研究”战略合作协议。
三方将充分整合科研资源与临床优势,围绕咽喉手术机器人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咽喉部手术的微创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据介绍,海信医疗自主研发的术中导航系统通过实时精准配准,结合海信CAS的术前三维影像重建,为复杂微创手术提供高精度辅助支持。此次合作中,海信医疗将继续发挥这一技术优势,为咽喉部具身智能柔性手术机器人的研发提供重要支撑。
年初发布招聘信息
从海信医疗的上述动态来看,各项产品正在稳步推出,在研项目也在持续推进。其公众号今年3月仍在发布招聘信息,岗位涵盖内窥镜光学工程师、内窥镜临床医生、内窥镜营销总监、销售经理、软件实施工程师、采购资源工程师等。
跨界转型正当时
那么海信集团业务运营情况如何呢?
海信集团官网显示,海信成立于1969年,拥有海信视像(600060)、海信家电(000921)、三电控股(6444.T)、乾照光电(300102)、科林电气(603050)五家在上海、深圳、香港、东京四地的上市公司,旗下有海信(Hisense)、东芝电视(Toshiba TV)、容声(Ronshen)、gorenje、ASKO等多个品牌。2023年,海信全年营收2022亿元,利润总额136亿元,同比增长11%。海外收入858亿元,占整体营收42.5%。
其中海信家电,是海信集团旗下5家上市公司中营收规模最大的。从近几年的财报来看,2021年至2023年,海信家电的营收分别是675.63亿元、741.15亿元、856亿元,而同比增长率分别是39.61%、9.70%、15.50%,三年营收增速已经逐步放缓。
2024年前三季度,海信家电实现营收同比增长8.75%。但仅第三季度,海信家电实现营收同比减少0.08%,归母净利润7.8亿元,同比减少16.29%,已出现下滑态势。
员工数量方面,截至2023年末,海信家电员工总数为56240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海信家电员工总数为51675人。由此计算,半年来海信家电员工总数减少4565人。
上述数字反应出国内家电等消费市场已走向竞争白热化,随着家电行业发展走向成熟,家电企业进军医疗健康领域拓展第二增长曲线的案例屡见不鲜,海尔、美的、格力、海信、TCL、长虹等多家国内头部家电企业也都纷纷向医疗领域进军。
家电企业切入医疗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来,医疗器械巨头尚未全面布局,细分市场仍存在诸多机遇待挖掘;二来,家电企业深耕自主研发,手握技术利刃,实力不凡;再者,其精心构建的销售网络,更是其他行业难以望其项背的坚实后盾。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跨界涉足医疗器械行业并非坦途。尽管该领域当前增长潜力巨大,但在中高端市场,外资企业已稳坐钓鱼台,构筑起坚实的壁垒。医疗设备采购体系相对封闭,国际巨头凭借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与品牌认知,形成了难以逾越的门槛。加之医疗设备投资大、周期长,认证严苛、回报缓慢,这与家电销售的短平快市场大相径庭,过往经验难以直接套用。显然,家电制造企业仅凭口号与设立公司,难以跨越这些重重难关。后续,器械之家也将持续关注跨界巨头,在医疗领域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