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泽泻科植物东方泽泻或泽泻的干燥块茎。冬季茎叶开始枯萎时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和粗皮。切厚片。以切面色黄白、粉性足者为佳。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7cm,直径2~6cm。表面淡黄色至淡黄棕色,有不规则的横向环状浅沟纹和多数细小突起的须根痕,底部有的有瘤状芽痕。质坚实,断面黄白色,粉性,有多数细孔。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
甘、淡,寒。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脂血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10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效用分析】
泽泻味甘淡而性寒,最长于行水,其利水作用较强,多治疗水湿停蓄之水肿,小便不利。泽泻能利小便而实大便,多治夏秋湿热伤及脾胃,尿少,泄泻不止者。本品泻水湿,行痰饮,故治痰饮停聚,清阳不升之头目晕眩,恶心呕吐。本品既能渗利水湿,又能泄肾与膀胱之热,故常用于膀胱湿热所致的热淋涩痛。泽泻善渗湿行痰而化浊降脂,常用于治疗高脂血症。
【配伍应用】
泽泻配白术
泽泻性寒,善于泻肾经之相火,利膀胱之湿热;白术性温,善于健脾而燥湿。二药合用,攻中寓补,补中寓攻,白术健脾升清阳,泽泻利水降浊阴,共奏健脾利湿之功。适用于脾虚湿停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症。
泽泻配木通
泽泻长于泻肾经相火,利膀胱湿热;木通则上清心肺之火,下去膀胱小肠之湿,使湿热火邪下行由小便而出。二药配用,其清利湿热、泻火之力增强。适用于热淋、血淋、石淋、小便短赤涩痛、水肿、黄疸等证。
【鉴别应用】
泽泻与猪苓
两药同属利水消肿常用药,均味甘淡,归肾、膀胱经;皆能利水渗湿,用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带下,淋浊等病患,临床常相须为用。但泽泻性寒,又能泄热,尤善于泄肾与膀胱之热,故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并可用治痰饮眩晕。猪苓性平,作用单纯而利水之力较强,主治水湿为患的诸多病证。《本草汇言》云,“猪苓利水表间之邪;泽泻利水,能宣通内脏之湿。”
【方剂举隅】
五苓散
药物组成:
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功能与主治: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适用于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成药例证】
血脂灵片
药物组成:
泽泻、决明子、山楂、制何首乌。
功能与主治:
化浊降脂,润肠通便。用于痰浊阻滞型高脂血症,症见头重体困、大便干燥。
眩晕宁颗粒
药物组成:
泽泻、菊花、陈皮、白术、茯苓、半夏(制)、女贞子、墨旱莲、牛膝、甘草。
功能与主治:
利湿化痰,补益肝肾。用于痰湿中阻、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症见头晕目眩、胸脘痞闷、腰膝酸软。
【药膳】
泽泻粥
食材:
泽泻粉10g,粳米50g。
做法:
先将粳米加水500ml煮粥。待米开花后,调入泽泻粉,改用文沸即可。
用法:
每日2次,温热服食,3天为一疗程。不宜久食,可间断食用。
功效:
健脾渗湿、利水消肿。适用于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水肿、小便淋涩等。
【禁忌】
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泽泻。
作者:武汉市中心医院 冀翔宇
审稿专家:武汉市中心医院 副主任药师 赖永继
查看原图 4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