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县】黄平“橘林谈话”

兴隆街乡村振兴工作队积极向帮扶单位请示汇报,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促成了15万元重安城区路灯维修亮化工程的资金筹措和工程的实施。

  图片

图片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明礼仪、倡和谐,人人争当普法宣传员。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橘林谈话’体现了党和红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橘林谈话’所蕴含的精神与智慧,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砥砺前行,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原黄平县史志办主任潘世仁说道。

12 月 5 日,黄平县旧州镇的“橘林谈话”遗址在冬日里安然静卧。走进橘林,“1934.12.30”的红色字样鲜艳夺目,似在诉说往昔。不远处,“红军长征黄平纪念碑”雄伟耸立,直插云霄;张闻天与王稼祥背靠背“橘林谈话”的雕像于橘林之中默默伫立,无声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时光流转,然红色故事如长河奔腾,绵延不绝,始终在这片土地上传颂。

图片

黄平县“橘林谈话”旧址(陈孝新 摄)

如今,“橘林谈话”旧址已与旧州古镇相互交融,古城墙巍峨蜿蜒,墙下那片橘林依旧郁郁葱葱,格外引人注目,化为这座历史名城独特而厚重的红色文化印记。

站在橘园里,回溯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1934年的冬天,寒风凛冽,中国共产党与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这一年,痛苦与不幸如影随形,长征之路充满了凝重与惨烈。然而,在贵州省黄平县,却悄然发生了件对中国革命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

图片

黄平县“橘林谈话”旧址上的橘林和“红军长征黄平纪念碑”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途经黄平县。在毛泽东41周岁生日之际,红军取得了湘黔线上黄平之战的重大胜利,这场胜利宛如黑暗中的一道曙光,暂时驱散了笼罩在红军头顶的阴霾。而与此同时,在黄平的一片橘林中,一场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谈话也在悄然进行。

当时,军委纵队来到黄平县旧州镇城门边那片茂密的橘林中休息。张闻天与王稼祥头靠头躺着,脸上满是忧虑,他们的话题紧紧围绕着红军的去向。王稼祥对张闻天的学问和为人一向敬重有加,张闻天也颇为赞赏王稼祥的才干,两人情谊深厚,交流毫无保留。王稼祥率先发问:“闻天,红军最后的目标,中央定在什么地方?”张闻天无奈地回答:“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王稼祥的忧虑更甚,他说:“那,红军下一步怎么办?博古、李德这样搞下去,能行吗?”张闻天心中的愤怒再也抑制不住,他激动地说:“不行啊,这仗这样打下去不行。博古、李德再指挥部队不行了,还是要毛泽东同志出来!毛泽东同志打仗有办法,比我们有办法,比李德强多了!”王稼祥听闻,欣然表示同意。张闻天当机立断,让王稼祥向部队“吹风”。

图片

黄平县“橘林谈话”旧址上红色文化墙

当晚,王稼祥便将张闻天的想法告知彭德怀,随后又转达给毛泽东。这一消息如星星之火,在刘伯承等将领中迅速蔓延开来,大家纷纷意识到,让毛泽东重新领导红军是扭转战局的关键所在,一致赞成召开会议以促成此事。

此后,红军一路挺进贵州,攻占黎平。在黎平会议上,毛泽东坚决主张继续向黔北进军,以遵义为中心开辟根据地,再次得到张闻天、王稼祥以及周恩来、朱德等人的支持。

1934年的最后一天,红军抵达瓮安县猴场。新年第一天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继续批驳博古、李德的错误行军路线,会议顺利否决了他们的提议,并解除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

追寻红色历史,游客在黄平县“橘林谈话”旧址上

“可以说,‘橘林谈话’是遵义会议的重要前奏,是中国革命命运转折的关键伏笔。它彰显了张闻天在关键时刻的担当与睿智,体现了党内有识之士对正确领导的渴望与追求。正是这场谈话,凝聚起了让毛泽东重回领导岗位的强大力量,使得红军在迷茫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为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开辟了道路。”潘世仁说。

“橘林谈话”发生在黄平那片小小的橘林之中,但其蕴含的力量却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红军前行的道路,在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征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转折的关键先声。






作者 | 杨正海
编辑 | 潘虹
网络编辑 | 吴森楠
编审 | 杨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