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书院礼堂:既是人才摇篮也是珍贵遗产

图片

古建档案

古建斗山书院礼堂  
地址:代县上馆镇东北街村东大街北  
级别尚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认领认养电话:0350—5222585
每一座书院,都承载着一段历史,忻州市代县的斗山书院便是如此。
  
12月5日下午,山西晚报记者在代县文旅局干部刘江带领下,来到位于代县上馆镇的斗山书院,揭开尘封的历史,寻找属于她的记忆。

图片  

“斗山”之名大有讲究
  
斗山书院礼堂,这座古老的书院遗迹,如今静静伫立在代县中学的西南角。岁月流转,时光荏苒,尽管当年的书院建筑大部分已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但留存的书院礼堂依然风采不减。
  
礼堂坐北面南,占地面积364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卷棚顶,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它被代县中学校园内的教学楼、图书室、大操场、碑廊、碑亭以及林荫大道簇拥着,即便历经风雨侵蚀,依然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气息,庄重而典雅。
  
走进礼堂,仿佛穿越了时空。这里如今是代县中学“百年校庆”展示厅,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图片、实物和书画作品。气势不凡的内饰,仿佛在诉说着代县中学百年建校的辉煌。
  
刘江一边带着记者参观,一边讲述着书院的历史。
  
中国的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玄宗时期的集贤殿书院,那时它是中书省修书侍讲的机构。到了宋朝,书院逐渐发展成为教育机构,由私人或官府设立,供人读书、讲学。据光绪版《山西通志》记载,代州儒学在州西南隅,始建于宋政和初年。明代时,书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官办、私立皆有。有关资料显示,斗山书院(始建年代有待考证)创立于城内石灰市,即今西北街石回寺巷。
  
斗山书院的命名,寓意深远。斗,指的是北斗星,一直受到民间敬仰与崇拜。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北斗七星中的第四颗星名为文曲星,主宰天下文运。而代州城西北二
  
十五里处,恰好有一座北斗山,其山势蜿蜒起伏,七峰耸立,状如北斗七星。山巅之下建有北斗神祠,供奉着北斗七星君。斗山书院与北斗山遥遥相望,仿佛是天意之合。山,与孔子有着不解之缘。孔子辞世之时曾留下一首《临终诗》:“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孔子将自己比作泰山,是其“君子比德”思想的真实体现。他的儒家哲学思想,好比令人景仰的泰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斗山,契合天上文曲星与世间孔圣人,寄托着书院创办者对学子们的殷切期望。

图片  

被誉为有“鹅湖鹿洞”之风
  
斗山书院创立之初,州学仍存。书院有田7顷,所收租银为廪膳生员费用。学员较为自由,无固定学生。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经费困难,书院一度废弛。直到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知州王秉韬筹资,将明振武卫旧署(在今代县中学西)改建为斗山书院。书院设“山长”(院长)一名,负责书院管理;“讲习”数人,专任教学。学生多为“生员”,无定数。他们在此刻苦攻读,以期金榜题名,为国效力。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秋,广西人韦天宝出任代州斗山书院山长。他严谨治学,制定《斗山书院学规十则》,使得斗山书院声名远播。代州官民赞为“鹅湖鹿洞”之风再现。鹅湖书院和白鹿洞书院皆为中国古代著名书院,位于江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曾在这两处书院讲学。韦天宝的努力,为斗山书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书院的运营并非一帆风顺。斗山书院的经费主要靠铺产、田租及乡绅捐资维持。据光绪版《代州志》记载,斗山书院有铺产11处,出租房60多间,岁收房租173缗(1000制钱为1缗);城内外官地及城濠地156.8亩,岁收田租83缗;还有存入钱庄生利的白银630两,制钱1801缗;州人刘墉、贾秉衡、周应聘等同治年间捐钱6400缗;知州俞廉三光绪六年(1880年)筹资300缗……这些资金作为书院全年的办学经费,由推选的6名绅士经管,三年一任。尽管如此,斗山书院还是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因种种原因而废止。
  
斗山书院办学期间,不仅是学子们求知的殿堂,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书院可以刻印教材,满足教学需求,还能刊印书籍。现存的光绪版《代州志》,便是斗山书院于光绪八年九月刊印成书的。这部志书,为后人了解代州历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希望尽快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正当记者沉浸在书院的辉煌历史中时,代县中学的历史老师乔进先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带着话筒,身背小音箱,专程前来讲解。
  
乔老师从代县中学考入忻州师院历史系,毕业后返回母校任教30多年。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历史教师,更对斗山书院和代县中学的沧桑变迁烂熟于心。在她的讲述下,更加深入了解了斗山书院后来的历史。
  
光绪末年,清廷废科举、兴学堂。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将书院改设为学堂。此后,代州州城及平川大村普遍建起初等小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斗山书院为代州中学堂,当时有学生40余名,均为秀才或优秀童生。然而,由于经费不足,一年后学校停办,校址被代县第一高等小学堂占用。
  
此后,斗山书院旧址先后成为第一高等小学堂、县立斗山小学校等学校的校址。新中国成立后,代县中学在此基础上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代县中学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鼎力支持下,先后筹资2000余万元,建起了教学、办公、图书、宿舍等9座大楼,总建筑面积达1万余平方米,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代县中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占地上百亩、拥有2000余名学生,享誉全县、全市乃至整个晋北的名校。
  
采访结束时,刘江与乔进先老师代表县文化和旅游局、代县中学郑重表示:斗山书院是代县人才的摇篮,斗山书院遗存作为儒学的价值符号和地标性建筑,是珍贵的历史遗产。然而,这座百年古建筑现在仍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希望尽快申报为有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完善建设东廊房,与西廊房对称分布,营造昔日学风环境,增强文化记忆,将其打造为相关教育基地和学生研学见习地,展示代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文化,继续让书院发挥出育人的重要作用。

  

 来源: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小强

通讯员 田雷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秦小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内容及图片视频如涉及侵权等问

请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