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

评论

1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非遗洛阳 传播河洛文化“金质名片”

非遗千古传,文泽天地间。12月10日,“河洛飞花”2024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展示展演活动在洛阳启动。

此次活动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洛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来自全国2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相关负责人先后走进洛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等地,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图片

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展示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实施文化赋能的重要抓手、推动文化惠民的重要载体。

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自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以来,洛阳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总体目标,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洛阳文脉源远流长,非遗项目丰富多彩,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9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40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00余项,诸多非遗项目成为传播河洛文化的“金质名片”。

图片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讲述非遗故事。在定鼎门遗址博物馆二楼展厅中,“河洛飞花”2024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展整齐陈列,从九曲黄河文明之源开始,到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细述洛阳“成果”。

洛阳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和枢纽城市,至今仍保存着通济渠(洛阳段)、含嘉仓、回洛仓等运河遗产。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整体以“运河源、隋唐韵、河洛技”为设计理念,通过800余件代表性文物,结合浮雕、沙盘、模型、壁画、多媒体等手段,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提供重要平台。

图片

河图洛书传说、唐三彩烧制技艺、民间信俗(关公信俗)……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孕育出五色斑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次展示展演活动参会者沉浸体验丝路驼铃、千年守藏、龙门山色、运河泱泱,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河洛文化。期待全国各地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交流互鉴中,共同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洛阳市副市长任丽君表示,洛阳将以此次展示展演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履行好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主体责任,赓续历史文脉,勇担文化使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宝贵遗产焕发时代新光彩。(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雪娜)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