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路志正养生治病的三大原则,每个人都应该看看


路志正养生治病尤其遵循三大原则:首先是要顺应四时变化规律以达天人合一;其次是万物不宜过,讲究平和;最后路志正特别重视心理健康,在治疗患者时常从心理角度入手,而在自己的养生中更是注重“修德”,保持内心的清净,无欲无求,这也是他得以健康长寿的关键。


图片

▲路志正 国医大师(1920.12-2023.1)


01
养生治病皆顺时


中医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年四季,自然在周期有规律地变化着,人的身体状况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人的生活起居规律须符合“四时五脏阴阳”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就一年四季而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夏三月,此谓蕃秀……秋三月,此谓容平……冬三月,此谓闭藏……”人的生活起居在四时季节中必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生理活动才能保持正常。


顺应四时养生,是中医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防病保健准则。《灵枢·本神》中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柔刚。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路志正多年来睡眠坚持春夏晚睡早起,秋冬早睡晚起,使体内的阴阳之气与自然阴阳的消长相适应。冬季气候寒冷,万物潜藏,路志正尤其强调背部保暖,如晒太阳时多晒背部,夜间睡觉时,将热水袋放在背部取暖,坐椅要有靠垫,长期坚持捶背,以疏通气血,振奋阳气。


图片


02
凡事不宜过


《黄帝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中医自古强调平衡,万事万物讲究“平”,讲究“和”,“以平为期”,养生亦是如此,路志正在谈到养生时就特别强调“不宜过”的思想。


饮食是养生的重要环节,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吃既可以用于保持健康,也可以破坏健康


如今人们夏季过于贪凉,中医认为这样会伤害脾胃,然而饮食亦不可过烫,过烫的食物容易灼伤食管黏膜,易导致食管炎,日久甚至会诱发食管癌。在中国的许多地方,诸如新疆哈萨克族人一日喝数次热奶茶、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趁热饮用“功夫茶”、太行山区的人们趁热喝大碗粥,这些地区都是食管癌高发区。


又例如泡脚是养生的好方法,路志正也常年坚持泡脚。晚上睡前泡脚可以缓解一日的疲劳,改善睡眠质量。然而现在很多人买了足浴盆,经常一边看电视一边泡脚,不知不觉之中泡脚时间过长,出汗量过多,反而对身体不利。


总之,路志正总结,养生贵在“平和”,要按照生命活动的规律,合其常度,以和为贵,以平为期,以达“终其天年”的目的。


图片


03
健康心态很重要


路志正曾说:“在我接触的病人里,现在的年轻人总是急躁易怒。年轻人负担太大,体力、脑力、精力都是有限度的,严重透支,这样不好。”可见他治病不光看到疾病本身,还能看到患者背后的心理因素,非常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


路志正的诊室里向来氛围轻松,每次问诊时,满眼尽是慈爱,还时不时跟患者开开玩笑。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下,患者的心态自然也放松了许多,路志正为患者诊病时,常跟他们说:“不急躁,病就好了一半。”


一次,一位很有名的作曲家来找路志正看病,说自己经常感到焦虑,路志正说,中国搞音乐的人都是长寿的,建议他多研究研究中国的传统音乐。后来这位作曲家病好了,写了一本书叫《向传统致敬》,在这本书里对路志正的建议表达了感激之情。


图片


路志正看病看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自己养生也追求着内心的平和以及思想修养的高尚。


《孔子·中庸》云:“大德必得其寿。”养生必先修德,所谓修德,即超越物质情欲,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人的一生要乐于奉献,少于索取,凡名利之事得让且让,不要过多强求,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融洽相处,以保持人体内在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社会的和谐,达到益寿的目的。


路志正常说:“我对生活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唯一感兴趣的就是读书。我总感到自己掌握的知识不够多,因此每天都要读书,尤其会多读医学方面的书。无欲无求是很难做到的,例如,人们都愿意吃美食,连孟子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生活中,我会尽量吃得清淡一点,健康一点。在家里吃饭时,家人总是问我饭菜‘好不好’。我一定会说‘很好了,很好了’。”■



【来源:人卫中医,选自《国医大师路志正临证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