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江区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振兴:因地制宜筑牢根基
宁江区深入开展产业强村行动,立足各乡镇特色资源,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电商经济等多元化产业,成功塑造多个特色产业村与三产融合村,有效提升乡村产业化水平,壮大产业规模。
农林村投资1313万元精心打造西山森林氧吧项目,建成近郊游研学基地,成为周边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新家村凭借1758万元投资,以满蒙民俗文化为底蕴,建成别具一格的特色村寨;杨家村投入2390万元,全力打造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并通过举办“蟠桃节”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不仅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还为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
此外,宁江区首创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六统一”模式,即统一购买生产资料、播种、管理、收割、销售、结算。当下,已有35个“六统一”合作社投入运营,合作经营土地面积超20万亩。该模式成效显著,入社土地每公顷节省投入1000元以上,解放农村劳动力3000多人次,让农民得以进城务工增加收入。
组织振兴:规划引领汇聚合力
宁江区依据国家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精心编制《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每年组织各部门、各乡镇深入谋划乡村振兴任务,形成详细的重点任务清单,将部门职责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
2022年制定182项任务,2023年194项任务,到2024年按照“五大振兴”梳理后,任务激增至274项,全区60个区直部门全员参与,就连法院也承担起打造无诉讼示范村的重要任务。为保障任务扎实落地,宁江区将全年任务细化至每月,由区委农办(农业农村局)定期调度,及时报送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区级领导适时召开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进展,年底召开表彰大会,激励先进,形成良好的工作推进与激励机制。
生态振兴:加大投入打造宜居乡村
尽管面临财政紧张的压力,宁江区始终坚持政策与项目向乡村倾斜,累计投入5亿元用于推动人居环境典型示范村、千村示范等创建工作。自2021年起,按照“主动承接、彰显特色、优化环境、梯次推进”的思路,大力实施“六类村”联建工程,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通过不懈努力,成功打造千村美丽村35个、人居环境典型示范村33个、三产融合村13个、庭院经济村14个、特色产业村12个、绿化特色村12个。今年,宁江区统筹本级债券资金1亿余元,实施千村美丽村、百村示范村等重点项目,推动乡村人居环境重点工作晋档升级。凭借出色的成果,宁江区成功获评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并承办吉林省西部片区美丽乡村建设现场观摩培训会,成为乡村生态建设的典范。
耕地保护:创新探索助力粮食增产
宁江区饱受春旱、夏伏旱困扰,干旱与黑土地质量下降严重制约粮食产量。为此,宁江区积极探索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借助滴灌管道将养分与水分缓慢均匀输送至作物根系,达成节水节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显著成效。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宁江区进一步优化技术,改垄作为平作,改膜下滴灌为浅埋滴灌,改1次追肥为3次追肥,并增加种植密度至6.5万株/公顷以上。近几年,水肥一体化玉米示范田平均单产约2.76万斤/公顷,最高达3.4万斤/公顷;常规播种玉米常年单产约2.1万斤/公顷,最高2.4万斤/公顷。在严重干旱年份,水肥一体化玉米单产优势更为突出。目前,该技术推广面积约15万亩,占全区玉米播种面积25%以上,为粮食增产提供坚实保障。
宁江区在乡村振兴征程中,通过产业、组织、生态、耕地保护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稳固基础,也为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与示范。展望未来,宁江区将继续奋勇前行,续写乡村振兴更加绚烂辉煌的篇章。
来源:松原市宁江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