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山根雕的璀璨传承者:李殿岭

作者:宋俊忠

在泉城济南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李殿岭宛如一颗闪耀的星星,作为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山根雕的代表性传承人,绽放着独特的光芒。

儿时的他,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便对根雕艺术萌生了浓厚的兴趣,早早掌握了根雕技艺的基础技能。2002 年李殿岭提前退休,怀着对家乡那深沉的热爱以及抒发乡情、乡愁的真挚情怀,他与家叔携手钻研,继承先辈手艺,精心创作根雕作品。

根雕技艺,是一门充满魅力与挑战的艺术。它要求创作者拥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从那些看似寻常的树根中,发现隐藏其中的独特形态和潜在的艺术价值。创作者首先要仔细观察树根的形状、纹理和质地,如同一位侦探,在蛛丝马迹中寻找灵感的线索。然后,运用各种工具,如刻刀、锉刀、砂纸等,小心翼翼地剔除多余的部分,一点点地展现出心中构想的形象。每一次下刀都需要精准的判断和沉稳的手法,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破坏了整个作品的完整性。

在创作材料的选择上,他主要采用济南南部山区产出的荆棵根、野酸枣根等。他严格遵循历山李氏根雕的创作原则:“一可去不可加,即可去除多余的部分,但不可对作品添加和拼接;二可净不可染,即可去除根材上的杂质,但不可以涂染,以保留树根原色。”在这一创作原则的基础上,他还系统梳理出了历山李氏根雕的八道工艺,分别是:挖掘、水煮、扒皮、荫干、审材、雕刻、打磨、抛光。

李殿岭的根雕作品,每一件都仿佛是有灵魂的生命体。比如他雕刻的山东历史名士系列作品,一位位名人栩栩如生,神态各异。那线条流畅自然,仿佛是岁月在根材上悄然留下的痕迹,却又被李殿岭巧妙地捕捉,化作了名士们的风骨与神韵。

图片
就拿他雕刻的二安之一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来说,辛弃疾的面部表情细腻入微,眼睛里透着睿智与深邃、坚毅和忧虑,仿佛正在沉思着壮怀激烈千古文章,沉思着光复失地壮志难酬。他的服饰的纹理简洁而生动,随着根材的天然走势,更增添了几分飘逸之感。其他的作品如杜甫、李清照、范仲淹、欧阳修等,就连他们的手部的特征姿态,或持笔,或抚须,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被刻画得精准而传神。

在雕刻题材方面,他不仅雕刻寓意丰富的传统题材,像寿星、和和美美、恭喜发财、笑佛等,现如今更是把重心放在创作更具深远意义的山东、济南历史名士系列作品上。创作过程中,他始终秉持着尊重历史、尊重自然的原则,对所创作人物的朝代、历史背景以及人物的年龄、所取得的成就,都细致入微地体现在作品之中,力求使每一件根雕作品都成为“天人合一”的精品。这无疑对于传播济南文化及齐鲁文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同时,将根雕技艺与济南文化及齐鲁文化巧妙结合,也为历山根雕这门技艺的传承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道路。

由于从选材到创作工艺的精心运用,他的作品具备了诸多独特的特点:其一,天然唯一性,每一件作品都源自独一无二的根材;其二,工艺观赏性,精湛的工艺令人赏心悦目;其三,历史收藏性,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其四,长期把玩具有保健性。

在创作思路上,李殿岭与时俱进,在保留原有传统题材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形成了历山根雕的鲜明特色——济南人利用济南当地丰富的根材,创作有关山东、济南历史名人题材的根雕作品,致力于宣传、传承、弘扬济南及齐鲁文化。他衷心希望更多有志于传承非遗文化的青年投身其中,并且表示愿意无偿、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只为让这一门古老的技艺世代传承,熠熠生辉。

编辑:钱欢青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