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彭红枫:政策转向释放稳增长和稳预期信号

12月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图片

“这是中国2011年以来首次改变货币政策立场,将沿用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表明了央行为市场释放更多流动性,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的决心。”山东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彭红枫在接受大众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政策转向,是为应对中国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提前做的准备,也是在欧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同时,中央根据中国实际经济情况适时调整的需要。

他表示,预计明年央行在加大已有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的基础上,会继续加大增量货币政策力度及谋划新的增量货币政策,将涵盖农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碳减排等领域的结构性政策工具拓展到中高端制造业、消费产业及养老产业等,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技术创新,成为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内需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经济稳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那么,如何理解“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当前,我国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这有利于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彭红枫指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指的是相较于过去,政府将在财政方面将采取更加主动、灵活和有效的措施,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扩大投资、减税降费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他表示,预计中央财政明年将通过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等手段,在扩大总需求、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稳定金融市场、推动经济稳增长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活力。

首次出现“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释放了什么信号?

他提到,“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是历史上首次提出,体现了党中央将会加大逆周期调节来应对经济发展的多重压力和外部冲击的挑战,刺激经济增长的强大决心,释放了稳增长和稳预期信号。同时,这也传递出中国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仍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可以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时灵活应对。

他认为,预计明年中央将会进一步完善政策工具,加大政策力度,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将会更加注重预期管理,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加大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力度,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回升,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增强经济韧性。

(大众新闻记者 王新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