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颜六色的锥形宝塔筒、可调节跨栏架、灵敏跳格软梯、弹力带……这些体能训练器材已不仅仅出现在健身房的体能训练区域。放学后的社区空地或是周末对外开放的校园操场上,你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记者观察发现,随着全民健身的快速发展以及中考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青少年体能训练已经成为一种“未雨绸缪”的生活方式,来到大众身边。
如约见到搏锋体育董教练和王教练时,记者注意到,他们各自背了一个大大的运动包。“等下约了有课吗?”记者问道。“今天没有约课,只是我们作为教练,平时也得注意保持体能,结束采访刚好约了打会儿球。”董教练笑着说。
体育课可以“天天见”了
有数据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二十多年下降,33%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隐患,小眼镜、小胖墩、小糖人(高血糖、糖尿病)等情况突出。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体质监测和干预体系,每天锻炼能达到一小时的学生不足30%。为了改变这种情况,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2022年,新修订的体育法更是新增“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等条款,从法律的高度保障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权利。而深圳从2024年1月1日开始,则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必须设立一节体育课。
▲ 孩子们都很喜欢集体户外训练。
体育课终于可以“天天见”了,家住景田的张女士表示,孩子以前不怎么爱动,自从天天都要上体育课之后,“被逼着,一点点也愿意跑了。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跑步确实让她看起来瘦了不少,之前的衣服总说小了,最近又套上试了试,发现变得宽松了。”只有让孩子实实在在感受到运动的益处,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据张女士介绍,孩子在学校每天大课间要跑1200米,同时每周五的“阳光体育”以及课后延时服务,全体还要跑2000米,这样算下来,每周的跑步运动量还是相当可观的,有规律的运动也极大提高了孩子的体能和心肺功能。
体能教练的“私家定制”
对此,董教练也表示,跑步是学校能够开展的最为高效的体能训练方式。“操场是标配的,一双舒服的运动鞋就能随时随地跑起来,同学们一起跑步也不会那么单调和枯燥。”不过作为一名体能教练,董教练与他的团队更多时候是以“一对一”的私教身份帮助孩子训练体能。“私教课如果仅仅教孩子练跑步,过于单一,会比较难以坚持。”
▲跑步是很好的提高心肺功能和体能的训练方法。正确的跑姿很重要。
在董教练看来,跑步是一项“孤独者的运动”,一圈又一圈的跑动中,磨炼的是强大的意志力,是与自己身体的对话。“低年龄段孩子,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是不太适合长时间、长距离跑步的。我们在帮孩子提高体能水平的时候,会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该年龄段孩子需求的课程。”以小学生为例,体能训练多以综合训练为主,“小学阶段学校会要求孩子跳绳达到多少数目,家长就希望教练帮孩子练习跳绳。而练好跳绳除了手脚的配合,对脚部、腿部和踝关节的力量和稳定性也是有很高要求的。教练不会一上来就让孩子直接跳,而是会进行一些腿部力量的练习。跳绳过程中,也是有间歇的,要保证心率始终处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
进入初中,由于有了考试的压力,家长和孩子的诉求和目标也就比较明确了,跳远、跑步、引体向上也会融入教练们的课程安排。“很多家长其实有认知上的误区,认为练跳远就是跳,练跑步就是使劲儿跑。事实上,任何运动项目想取得好的成绩,达到理想的效果,都是以好的体能状态,俗称‘身体素质’为基础的。”王教练举了一个例子,“以立定跳远为例,它一定是腰腹核心要会发力,带动腿部,完成跳跃的动作。同时,手臂如何摆动、牵引,也是有技巧的。”
在教练们看来,平衡感、柔韧性、爆发力等等因素都是进行体能训练时所必须的。“不存在单一的‘只练手臂或者只练腿’这种说法,就算是引体向上,一开始借助摆浪辅助手臂上拉,依靠的也是髋关节和核心的共同发力。”
进入赛道,因为懂一点“心理学”
谈及为什么会做体能教练,董教练笑笑说,也许就是所谓“踩对了风口”。2020年6月,董教练和王教练这对宿舍里“脚碰脚”的兄弟,一起从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了。当时,面临一切都停摆的状态,两个人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准备考公或者去用人单位面试,“我们都不是那种想进体制内的人,就希望能自己创业做点什么。”彼时,很多密闭场合是禁止出入的,而户外是相对自由的。“本身学的就是体育教育,当时大家对健康又有了新的认知,各种机缘巧合,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就一起成立了‘搏锋’,一家专注于儿童青少年体适能、跳绳及中考体育训练的专业教育机构。”
说起话来慢条斯理的董教练是广东人,也许是血脉里创业的基因在召唤,读大学期间他就一直想着未来要创业,做喜欢的事。但是,也像所有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一样,他的创业梦一开始进行得并不顺利。“当时我选择了传统的创业模式,在龙岗租了一间办公室,为了让机构看起来有足够的底气,还包了两片球场,理想中的培训机构就这么搭建起来了。”然而,现实却很骨感。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办公室里只有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球场更是每天荒着,没有等来它的一个学员。董教练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机构非但没有任何盈利,还要支付不菲的场地租金,思路上必须调整方向。也是一次偶然的“随手拍”,三个人把运动锻炼小视频发到网上,很快,就有人回复:“你们是专业的体育教练吗?”“可以带孩子锻炼吗?”
董教练和团队当即决定退掉办公室和球场,专心做视频推广。“泛泛拍个视频其实谁都可以,但我们的每条视频都尽量保证要突出一个焦点,或者说,要涉及一个痛点。比如现在的家长都很在乎孩子的身高,那我们的视频就会做一期‘怎么运动能长个?’再比如现在跑步都有时间要求,我们就告诉大家‘这么练,能让你跑进多少多少秒。’”在董教练和王教练看来,拍视频最重要的是要懂点“心理学”。
体育中考,难以“临时抱佛脚”
当机构开始有源源不断的生源了,董教练又开始为师资发愁。“一个体能教练一般一节课最多同时带两个学员,小班课那种带一帮孩子的,其实效率不高。我们尽量保证一对一,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孩子的动作、发力等等有没有做到位,再一点点帮他们调整改进。孩子太多,难免顾此失彼,而且人一多,轮到每个人做动作的次数就会相应减少,可能一堂课没怎么出汗,就结束了,锻炼的效果也没有达到。”寻找专业、优秀的体能教练,又成了犯愁的事情。
▲孩子们参加篮球体能集训。
▲热身也能不枯燥。
▲迎接体育中考不能临时抱佛脚,要靠日积月累的训练。
在董教练看来,体能教练除了专业理论作为支撑,还需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任何体育运动都会有受伤的风险,教练不仅要设计适合的课程吸引孩子来训练,还要有耐心去陪伴,同时要预防孩子因运动过量而出现身体不适等风险。
从2020年创业至今,搏锋体育已经聚集了20多位专业的体能教练,成为了一支充满激情、师资力量雄厚的教育团队。当记者问及这其中,让人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董教练不假思索地表示,“看到孩子们的成长,特别欣慰!”机构的学员中有很多是从小学六年级开始来训练,四年过去,他们从小学迈入初中,又从初中进入高中,“基本上是看着他们长大的,那种成就感应该是其他职业感受不到的。就像我们最初创业,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这些孩子最初也抗拒运动、不爱运动,到了后面,因为运动而受益、而快乐,收获很多!”
记者了解到,深圳目前的体能教练缺口还是比较大的,毕竟运动水平和成绩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提高的,体育中考难以“临时抱佛脚”。所以,参加体能培训班,在专业教练带领和陪伴下持之以恒地锻炼,成了很多家长的优选解决方案。董教练对这份事业的前景充满信心,“目前,我们也接到了政府机构的很多‘订单’。”董教练表示,除了做孩子们的体能教练,团队还会进入社区,组织开展如瑜伽、体态养成等大众课程。报名参加的人非常多,有限的名额经常是秒光。这一方面是国家给与民众的福利,全民健康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家对于体能培训这一新兴领域的关注更多了。
校内校外,体育、体能互为补充
体育,其实从来就不是一门课程。如何在运动中改善少年儿童身体机能,提高智商情商,一直是全球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而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关爱青少年健康,也是全社会的热议话题。
作为董教练的大学同学,武教练目前在深圳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担任初中体育老师,走的是另一条路。采访中他认为,深圳在义务教育阶段,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的政策,本质是教育理念的转变,更加强调了健康第一位的教育理念,但学校体育教师、场地并没有变化,这需要学校体育教育多个方面做出改变。而深圳有自己的优势,“首先,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十分重视身体健康,体育锻炼贯穿在大部分群体的日常生活中。其次,这座城市运动场所多,公园、学校、营利性运动场馆都为参与运动者提供场地保证,能够做到不浪费任何公共体育运动设施。这也是很多其他城市达不到的。”
对于老同学选择了创业,武教练表示,体能训练逐渐被大众所认可是好事,任何体育项目都离不开体能训练的支撑。体能教练的职业前景广阔,但专业性人才较少,大部分都是其他项目转型来的体能教练。如果说校园体育和社会体能训练有什么区别,那么,学校的体育教育会涉及到更多如体育育人、体育精神层面的东西,而社会体能训练要简单一些,主要就是以身体练习为主。
“体能教练的出现,会冲击学校体育吗?在校的体育老师会不会有危机感?”记者问道。武教练很坦然,“并不会。目前‘每天一节体育课’施行后,深圳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并没有增加,体育教师超负荷工作现象严重,外聘社会体能教练进行校内体育课后服务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体能教练的发展,对家庭、学校、社会都是一种有利的补充。”
作为一名体育教育从业者,同时自身也热爱体育运动,武教练觉得,无论何种体育教育,都必须让学习者从精神或者身体上体会到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又能由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转变为持续性地参加体育运动,这样才能正向影响全民参与体育运动。“但要强调的是,这种‘快乐’不是来自单纯的低运动量、游戏化体育活动,而是要通过竞技比赛、团队配合、个人的身体变化等方面体验到真正的‘快乐’。”
来源│晶报APP
记者:李岷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李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