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以“分类研学新风尚,少先队员共成长”为主题的2024年深圳市少先队员蒲公英垃圾分类主题研学实践活动在深圳市盐田区开展。
“榴莲壳为什么不算厨余垃圾?”“垃圾是怎么焚烧发电的?”怀揣着求知之心,45名来自深圳市洪湖小学五年级的少先队员,在少先队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工作委员会主任梁治宇的带领下,踏上了一场精彩而生动的环保研学之旅,实地参观深能环保盐田能源生态园、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实验园及黑水虻站等环保教育基地。
零距离接触节能减排黑科技
在深圳,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而其他垃圾种类繁杂,不同物品引燃温度各异,深圳市是如何实现其他垃圾焚烧发电的呢?在梁治宇的引领下,研学队伍走进此次活动的第一站——深能环保盐田能源生态园,一座集生产办公、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绿色旅游四位一体的现代化环保电厂。
少先队员们参观了环保展厅、驴友之家、垃圾吊控制室等区域,深入了解国内外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和技术的发展历程。在这座形如“白天鹅”的生态园里,少先队员直观地学习了生活垃圾从运输、储存、发酵、焚烧处理、烟气处理到资源循环再利用的整个过程,以及科技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这个‘鱼池’里的水居然都是雨水吗?”当研学队伍踏入生物圈三号·大梅沙万科中心碳中和实验园,无一不为其绿色低碳设计理念和低碳技术所震撼。在这里,少先队员们见识到了外窗遮阳、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等环保节能设施的实际应用,深刻体会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该园区不仅是绿色建筑的典范,更以其独特的“漂浮的地平线、躺着的摩天楼”设计激发了少先队员们对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兴趣与向往,激励他们成为未来绿色社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小小黑水虻100%吃掉厨余垃圾
在园区的一隅,仅占地70平方米的黑水虻厨余垃圾处理室隐藏着惊人的厨余垃圾转化秘籍。这个小巧的工作站,日均能吞噬高达200公斤的厨余垃圾,不仅实现了园区厨余垃圾的100%就地资源化,更成为绿色循环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黑水虻是一种食腐性昆虫,这个园区每天的厨余垃圾便是它们的食物。黑水虻的排泄物可用于种植,它们长大后又可用于饲养鸡鸭鱼等生物,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利用,实现了循环。”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通过显微镜观察黑水虻,了解其生长过程和处理垃圾的能力,及其在垃圾处理中的独特作用,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于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生态环保的兴趣。
梁治宇表示,此次研学活动将垃圾分类与资源循环利用紧密结合,通过实地参观,进一步强化学生们对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及绿水青山的关系认知,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接下来,深圳市将结合“每周半天计划”,持续开展研学活动并形成课程体系,向全市蒲公英少先队推广,发动少先队员积极参与,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生活习惯,并通过少先队员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社会各界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共同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社会风尚。
文、图丨记者 李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