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视距导弹时代!反舰导弹能取代大口径舰炮,坦克为何固守主炮作战?

二战后随着火箭发动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海战和空战迅速进入了超视距导弹时代。而且大国陆军也用战术地对地导弹,取代了庞大笨重的大口径远程火炮。但和今天战斗机或军舰,在很远的距离互相扔导弹不同。作为“陆战之王”的坦克,依然同一战时期的先辈那样。需要在目视距离内用大口径火炮,发射的反装甲弹药来一决胜负。有些人会奇怪,既然现在陆军也装备了先进的反坦克导弹。那么为何坦克交战时不互相发射导弹,而是仍然要用坦克炮去拼刺刀呢?

图片当今主炮威力最大的德国“豹”2坦克

坦克在陆战中负责突击,只有火炮才能迅速消灭目标

要问为什么反坦克导弹无法取代坦克炮塔上那门炮,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坦克在陆战中到底担当什么样的角色。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个军事强国都绝望地发现。延续几百年的炮兵轰击完步兵打开突破口,最后再由高机动性的骑兵扩大战果的战术。在由壕沟、铁丝网和机枪碉堡,组成的防御阵地面前完全失效。而恰在这一时期,随着内燃机技术的发展,为制造“陆地巡洋舰”提供了可能。于是英国于1916年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投入了“大游民”坦克。该坦克没有炮塔,与现代坦克有较大差距。但其可以用履带越过战壕和铁丝网,用装甲抵挡敌方射来的子弹和炮弹破片。从而掩护后方的步兵,能够以较小的代价攻占敌人阵地。

图片第一辆坦克

很快各国都大量装备了坦克,于是击毁对方坦克成为了坦克炮的重要任务。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今天的俄乌战争,坦克依然要承担第一线的突破任务。而不是在很远的距离上,使用远程攻击武器消灭敌方坦克或步兵防御阵地。远程反坦克现在主要由攻击机、武装直升机、无人机,和更加轻便、不容易被发现的步兵反坦克小组来完成。而消灭敌阵地自然是由空军战机、武装直升机,和各种口径的陆军火炮来完成。

图片武装直升机可远程消灭坦克

既然坦克要冲到第一线,自然也会成为各种敌方反击火力的优先攻击目标。尽管坦克有厚实的前装甲,但也不可能做到刀枪不入。所以一旦发现敌方的火力点,坦克就必须马上反应过来用自身火力将其歼灭。那么想在2千米距离内,消灭敌方一处反坦克工事。若是使用现代的坦克炮发射高爆弹,炮手只需要用瞄准镜锁住对方。按下开火按钮后最多两秒时间,炮弹就能将目标摧毁。

可如果使用导弹的话,由于任何导弹都需要加速过程。那么坦克即使马上发射超音速导弹,其飞行2千米的时间也要超过十秒钟。尽管导弹有制导系统,但这么长的时间也足够敌方进行反制。比如用烟雾干扰导弹上的瞄准系统,或者一炮将坦克摧毁。所以对于坦克来说,反应速度快,能在最短时间内将敌方坦克或火力点摧毁的主炮。远好过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眼皮底下敌人消灭的导弹。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各国依然会努力研发坦克上的主炮,而不会考虑用导弹武器将其替代。

图片坦克发现隐蔽的敌反坦克步兵必须立即开火

受制于地形无法远距离发现敌人,雷达也不能改变交战模式

有人会说坦克使用主炮对射,就必须让目标出现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这样只要敌人的坦克或火力点躲在障碍物后面,坦克的主炮就完全失效。或者说双方既然都是在视线范围内才能开火,那么己方坦克火炮再先进。也不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对敌坦克开火。为何不像战斗机那样用导弹进行超视距攻击,用技术优势碾压敌方保存自己?

可这种观点没有考虑坦克作为陆战兵器,与飞机或军舰的战场环境存在根本性的区别。战斗机起飞爬升几千米之后,很快在机载雷达前面就不会有任何障碍物。飞行员在雷达屏幕上,能看到的只有己方飞机、敌机或民用飞机。在锁定目标发射导弹之后,也没有任何障碍物供敌机躲避或隐藏自身。海战的情况也差不多。除非敌我两艘战舰隔着一座很大的岛,那么也可以认为战场是无遮无拦的。这才是战机和军舰能够从二战时期的视距内交战,发展到今天在上百公里外就可以交战的重要原因。

图片一览无余的天空让战斗机可以远距离发射导弹

但是对于坦克来说,如果无法用眼睛看到敌人,同样也无法利用雷达来发现目标。毕竟绝大多数陆地战场的地形非常复杂,同时各种人造建筑物和树林也会遮挡视线。因此各国专家认为,即使在东欧平原或我国的东北平原。一辆坦克也很难用炮塔上的光学设备,看清4千米外移动的目标。这直接让坦克使用超视距打击武器,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图片复杂的地形让坦克无法远距离发现敌人

那么给坦克上安装一个“桅杆”,用来安装雷达设备是否可行呢?首先坦克作为“陆战之王”,其优势不只是机动性,而且也随时可以隐藏自己。如果真的像战舰那样安装一个“雷达桅杆” 那么增加己方观察距离的同时,也增加了被敌方发现的概率。而且坦克作为必须冲到第一线的装备,其自身对装甲防护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不可能像现在的战机和军舰,完全放弃了装甲防护。可是在重量一定、装甲又很厚的情况下,坦克的体积就要受到严格限制。而现在各国装备的坦克在只安装光学观瞄设备和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情况,就已经把炮塔塞得满满当当。如果再安装雷达设备,那么坦克的车组人员将无法在坦克内正常操作。所以即使是目前火控系统最先进的美国M1A2SEP3和德国“豹”2A7坦克,仍然是靠光学设备发现敌人。

装甲技术的进步,让穿甲炮弹依然优势巨大

不过在1960年代各国坦克的装甲,遭遇了破甲炮弹和导弹的空前挑战,让坦克炮差点被取代。当时各国坦克都是以均制钢作为装甲材料,通过倾斜放置提高防御力。二战中德国56吨重的虎式坦克,其垂直前装甲厚度只有100毫米。而解放军36吨的59坦克前装甲厚度虽然也是100毫米,但倾斜放置后等效厚度增加到200毫米。

图片破甲弹原理图

但是反坦克导弹却可以通过不受限制的增加破甲战斗部的直径和装药量,轻松实现击穿1000毫米的均制钢装甲。更要命的是坦克主炮发射的穿甲弹,穿甲性能会随着距离增加而急速衰减。但反坦克导弹由于使用破甲战斗部,即使在相对速度为零的情况下,击中坦克也能达到其理论破甲效果。一时间反坦克导弹,将取代坦克炮的说法非常流行。甚至前苏联还把一部分坦克拆去炮塔上的主炮,改为专门的导弹坦克。

然而随着1970年英国研制成功“乔巴姆”复合装甲,反坦克导弹的优势瞬间荡然无存。所谓的复合装甲,就是由两层或更多层钢板,包裹着非金属夹层材料所构成的装甲。对于反坦克导弹的破甲战斗部来说,其命中均制钢装甲后。金属药罩瞬间变成了高温金属射流,以直线方式穿透坦克装甲,进而杀伤里面的成员或引爆弹药和油箱。但是当其命中复合装甲之后,由于钢板和填充材料的密度、韧性等存在差异。金属射流就无法再沿正常路径前进,从而大幅降低了破甲效果。如果在坦克装甲外面再安上反应装甲,利用其包在铁盒子里的炖感炸药主动炸散金属射流,那么破甲弹的效果还要进一步下降。

图片复合装甲示意图

但是对于坦克炮发射的高速穿甲弹来说,复合装甲对其的防护性能提高就非常有限,而爆炸反应装甲则完全无效。这样一来在世界各国第3代坦克,都在车首和炮塔上安装了复合装甲后。当双方坦克对战中,效率最高的还是能发射穿甲弹的主炮。这样用导弹代替坦克主炮的设想,就再一次失败了。

可以用导弹作为远距离火力,但只能作为坦克炮的补充

尽管直到今天,各国坦克的外貌依然是履带式底盘上面安个炮塔,炮塔上再插一根长长的炮管。但是各国也并非没想过,把导弹集成在坦克上。但是实战表明反坦克导弹提高的战斗效能有限,而安装防空导弹更是歪门邪道。

在坦克上安装反坦克导弹最简单的办法,就直接将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固定坦克炮塔上,在炮塔内部安装导弹的操作系统。上世纪70年代,一些国家就在法制AMX-13轻型坦克,和苏制T-54/55中型坦克上做过类似的改装。这种改造方式非常简单,也不需要改变坦克整体布局。但实践表明以当时的线导技术,若是发射导弹来攻击目标。坦克本身就不能剧烈激动,甚至需要在原地停止十几秒。这对于坦克本身来说,处境就过于危险了。所以还不如用更廉价、机动性更好的轮式车辆,作为反坦克导弹的发射平台。

图片加装反坦克导弹的AMX-13坦克

第二个办法把反坦克导弹集成在坦克炮弹药内,也就是所谓的炮射反坦克导弹。在今天的俄军现役坦克和我军现役坦克上,都配备有125毫米炮射反坦克导弹。部分欧洲国家也研发了105毫米,或120毫米的炮射反坦克导弹。但是各国陆军都发现,由于反坦克导弹的破甲威力与弹径成正比。用坦克炮管发射,就限制了反坦克导弹威力的上限。同样为了能制导导弹,坦克也不能快速机动。中国和俄罗斯目前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先敌开火,或在自身动力受损后攻击逃远敌军坦克的补充手段。仍然无法替代坦克炮,本身发射的穿甲弹和破甲弹。

图片俄军装备的炮射反坦克导弹

朝鲜等国倒是将便携式防空导弹,集成到了坦克炮塔或车体上。似乎让坦克变成了,可执行多种任务的全能型陆战平台。但是如果想要顺利发射防空导弹,就必须在坦克炮塔上集成仰角很高的观瞄系统。坦克炮塔本身的转速也要提高,以便能够跟上目标移动速度。而且即使如此,受坦克炮塔内部空间的限制。其对空探测手段,也无法比得上可安装对空搜索雷达,机动性更好的轮式防空车。而坦克火控系统若得到改进,也可以用坦克炮攻击低空飞行的直升机。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坦克还是要用更新进的主炮来决定胜负。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