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收支小账本 民生大数据——如东200户为国记账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添置大件、孩子上学……账本,是每个家庭的“生活日记”。2022年,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的以5年为期的住户调查大样本轮换工作在我县全面启动,全县200户城乡居民家庭开始“为国记账”。
近两年来,我县“记账户”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他们按照要求,将每日发生的收入与支出逐笔记账,使家庭账本上每一笔精确的小数据,汇成国家发展的大数据,用实际行动帮助国家更好倾听民情民意、更好制定民生政策。


“‘记账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


“刚开始,我们以为记账就是把每天的支出简单记录一下就好了,实际上需要极大的细心和耐心。”马塘镇市河社区居民曹建清说,记账工作虽然微不足道,但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图片

曹建清和丈夫丛启航在马塘中学附近经营一家眼镜店,每天晚上她都抽出固定时间仔细回忆一天的家庭收支情况,一一汇总后记录。
刚开始记账时,曹建清也经常碰到系统操作不熟悉、单位数量和日常使用单位不同需要进行转化等情况,也有不小心点错,操作失误记录错误的情况。后来她经常利用空隙时间摸索电子记账系统,逐渐熟悉掌握了记账系统操作。在记账过程中碰到有疑问的或者一些开支不会记录的,主动联系辅调员,进行沟通记录。有一次,曹建清去药店给母亲买药后,经过医保报销后支出0元,她不懂该如何记录,便主动咨询社区辅调员张紫香。张紫香告诉她,买药支出了100元就记录医疗消费支出情况,医保报销了100元就记录报销医疗费收入情况。她这才明白,“我经常有些小问题,小张每次都不厌其烦地教我,有时候电话联系,有时候上门来辅导,这真是个‘细活儿’啊!”曹建清感慨道。

图片

记账近两年来,曹建清记录的账本越来越详细,记错遗漏的明细减少,数据质量提升,也形成了良好的记账习惯。

“点滴记账改变全家消费习惯”


“买鱼花了24元、买衣服花了150元、买馒头花了8元……”11月22日,马塘镇市河社区居民陈小飞每消费一笔,就在手机APP“e记账”上详细记录下来。


图片

这样的记账,是陈小飞每天要做的事。“买任何东西都要向商家询问单价,而且买菜买肉要精确到几斤几两,每天还要问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当天的花销。”陈小飞说,记账并不是他想象中那么简单,自从成为“记账户”的那天,他就觉得自己有了一份责任。


图片

陈小飞表示,“e记账”APP很方便,除了记账流水,还自动生成支出统计、收支趋势等。陈小飞经营一家理发店,理发收入和每月支出都在“微信”APP上,一个月下来,挣多少,花多少,都不知道。现在“e记账”上都明晰有序,记账近两年来逐渐改变了他全家的消费习惯,能看到不断增加的收入、不断向好的生活。“前几天我们家吃了一顿火锅,所有的食材消费记录都一一显示在‘e记账’上;去年我们家还装修了房子,这笔大额消费也记录在册;今年添置了一辆小轿车,也记录着。”陈小飞高兴地说。
陈小飞说,为国记账,为自己理财。接下来,每天记账的习惯还要保持3年,他也挺好奇记账几年后,小家还会有哪些变化。

“家庭账本是用心生活的轨迹”


两年前,当听到自己家成为“记账户”的消息时,马塘镇马西村村干殷亚丽心里既紧张又兴奋。紧张的是要如此详细记录日常开支,自己的隐私会不会被泄露;兴奋的是全县80多万人竟选中了自己,这是多么荣幸的一件事啊!

图片

经历了这两年的记账,如今家里人也十分支持殷亚丽记账这件事,也让她深刻感受到对这份工作的尊重和认可。每天,她在菜市场边买菜边记账,睡前打开微信支付回忆对照账目一笔笔记账,再把老公手机拿来记录,核对检查后才安心满足去睡觉。
殷亚丽表示,自从开始使用记账APP以来,家庭的每一笔收支都变得透明可见,每一个消费决策都变得更加理性谨慎。明晰每一笔收入,记录每一笔支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生活的“量化”。

图片

“我和丈夫通过账目清晰地看到资金流向,能更合理地规划消费和投资。而且,账目上真实客观的数据,能够增强自己对个人财务的敏感度,从而帮助我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发现和调整不必要的消费行为,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就连孩子也慢慢地学会如何更好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殷亚丽欣慰地说,家庭小账本,也标记着每个人用心生活的轨迹 。


全媒体记者:曹建明 张凯
编辑、制作:郁夏莉
审稿:曹雯雯 周雨霁
审核:刘敬华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