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26天就能赢80多万 自律挑战合法吗?

在一个全密闭环境内,独自一人的你必须晚上10点关灯早上6点开灯,不能以任何形式遮挡面部超过3秒。遵循十余条挑战规则,坚持26天能拿走80多万元奖金。这样的“自律挑战”,你心动了吗?

>>事件详情

第一次交了6900元报名费

不到一天就挑战失败

今年9月,宝鸡的张先生刷快手时进到一个“Fay自律体验”的直播间,主播介绍他们的公司在举办一场自律挑战赢取奖金活动,活动地点在西安。由公司提供一个房间,在房内可以睡觉、甚至可以敷面膜,只要不违反规则,坚持到规定的天数就能赢取奖金。

“主播让加微信,微信上给我发的《自律挑战26天》协议书里写到——挑战成功第3天奖励6800元,第6天奖励2.8万,第9天奖励5.8万,第12天奖励8.8万,依次递增,坚持26天挑战成功合计奖励859700元。”

张先生记得,他当时与主播沟通活动的真实性,主播向他提供了一名吴姓男子的联系方式,让他来西安看看,由吴某负责接待。张先生联系吴某来到西安,吴某称有挑战成功的案例,与张先生同期参加挑战的有六七人。

9月24日,张先生签订《自律挑战26天》协议书,交了报名费6900元,结果不到24小时便挑战失败,原因是面部遮挡超过3秒钟。“我当时没工作,还背负着债。就想着再挑战一次吧。”9月25日,张先生再交报名费6900元,这一次他坚持到了第2天晨起,整理被子时因背对着摄像头,面部遮挡超过3秒因而挑战失败。“有赌的心理在,第二次挑战失败后我借钱再次发起挑战。就想着已经都投入这么多钱了,不能空手而归。”9月26日,张先生交了第3次报名费6600元,这一次他选择挑战10天,但因他遮挡住了房间内的啤酒,挑战失败。

分文无收,反而投入了一共2.04万元的报名费。张先生将这事讲给西安的一个亲戚。亲戚说:“你应该是遇到骗局了,规则听起来简单但根本不可能成功。”

认为公司行为存在欺诈

男子起诉 法院已立案

12月9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见到了从宝鸡赶来的张先生。几个月前他向公安举报、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了举办自律挑战赛的西安睦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因双方签有合同,公安及市场监管建议他通过起诉维权。张先生遂将西安睦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吴某起诉至法院,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立案后,12月9日进行开庭前的调解。

据张先生提供第三次挑战签订《自律挑战10天》协议书,挑战规则合计11条,其中规定每天开关灯只限1次,早晨6点之前必须开灯,如果超时未开灯视为挑战失败;挑战期间不可移动、关闭、覆盖、遮挡摄像头,不可以任何形式遮挡面部(如产生遮挡动作每次不可以超过3秒钟),否则视为挑战失败;每天在指定时间段使用手机,使用及通话不可超时,使用后放置原位,不可离开监控范围,否则视为失败;房间内啤酒不可饮用及遮挡,每次遮挡不超过3秒,走路遮挡不算违规……

张先生的民事起诉状里写道:协议内容具有一定对赌性质,不符合人体正常生理特性。协议由强势一方单方面制定,条款语义模糊、有失公平。该类挑战是对人心理的一种极限“摧残”考验,造成人心理不健康,公司行为存在欺诈。协议中关于不能遮挡面部等要求明显不合理。

>>记者走访

公司经营地址实际是一家托管 开展挑战赛的房间位于一公寓楼顶层

据天眼查搜索,西安睦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位于西安市太华北路百花社区二号楼四单元302室。9日上午记者前往该地址,发现这一住所实际上是一家学生托管在经营。

张先生打通了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某的电话。吴某称,公司已挪到灞桥区经营。记者询问能否前往现在的办公地址或者自律挑战的地点看一看,吴某说目前他和公司的人都在成都,等回到西安才能见。

吴某还说,他们公司发起自律挑战赛有两年了,有一位挑战者坚持10天拿到了22万元。对于挑战规则,合同上写得非常清楚。

与吴某结束通话后,记者打开快手,发现“Fay自律体验”正在直播,开播地点位于河南安阳。记者留言能否到挑战地点看一看,在主播指示下,加了“睦邻自律挑战总部Fay”的微信,对方发来2024年10月《自律挑战26天》的协议书,坚持26天挑战成功的奖励已从9月份的859700元上涨至966800元。对方还给了一个玉祥门地铁口的地址和“吴总”的联系方式,表示可以到了联系。

其提供的“吴总”电话与记者刚不久联系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某的电话是同一个,打通后接听人的口音听起来也一样。记者到了玉祥门地铁口,“吴总”让记者等十几分钟会有员工带着去看房间。等了很久不见人,“吴总”电话里称再等一等,他本人一会就到。记者表示等不及,其提供了具体的地址及房间号、开锁密码。

原来,该公司打造的自律挑战赛的房间位于一公寓楼的顶层,户内面积不到30平方米,房内未设摄像头,看起来就是一间条件普通的民宿。

12月9日下午,张先生告诉记者,因他与西安睦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未能对退还的金额达成一致,调解失败。他和律师正在等待法院安排开庭的时间。

西安睦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向挑战者提供的作为“挑战规则”协议条款到底有没有问题?其公司注册的地址为何是一家托管机构在经营?12月10日,记者将问题反馈至西安市未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外地案例

支付6000元挑战“30天隔离自律” 法院判决“挑战协议无效”

今年11月,央视转发山东蒙阴县人民法院的一篇文章,文中的孙先生向一家公司支付挑战费用6000元参加30天隔离自律活动,约定了15条挑战规则。如挑战成功,公司支付孙先生奖金25万元。挑战第3日,因孙先生在睡觉时将枕头放置面部,公司单方面宣布他违反规则挑战失败。孙先生认为他并未违反规则将公司起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后认为,公司事先单方限制了孙先生的权利,减轻了公司的责任,使原告和被告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对等,孙先生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该格式条款无效。另一方面,“交6000元参与活动赢取25万元”,有相当“赌”的成分在内,更类似于射幸行为,此种做法有着极高的功利性,违背了自律挑战的初衷,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友善、诚信相抵触,应当给予否定性评价。

法院综合双方过错及损失,判决公司退还孙先生5400元。一审判决后,公司提出上诉,后公司经法院传票传唤未到庭参加诉讼,按撤回上诉处理。

>>律师观点

《协议书》有“赌”的成分 此类格式条款应归于无效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目前短视频平台上的“自律挑战”项目,详细合同规则及活动流程相似度高。挑战规则中设有多项严格限制,例如禁止使用电子产品和与外界交流,不得任意遮挡躲避灯光监控设备等。什么算作“遮挡”?这条规则的模糊性为公司提供了任意解释的空间,这让参与者处于被动状态,也暴露出协议条款设计的缺陷。

北京市京师(西安)律师事务所张璐律师认为,《民法典》第153条第2款规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协议书》虽不是对赌协议,但有“赌”的成分,张先生期待小投入大回报,而西安睦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对《协议书》有单方解释权,可随意界定张先生是否达标。这显然不是在提倡自律,而是违背了公序良俗。此类格式条款应归于无效,张先生可据此要求退款。

>>医生提醒

参加“封闭挑战”存在一定风险

独自一人在密闭的空间自律挑战26天,对人有影响吗?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到西安大兴医院精神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江涛。

王江涛说,心理学家曾做过类似的实验,将受试者关到一个房间内,眼睛蒙上眼罩、耳朵塞上耳塞、皮肤裹上纱布,让受试者隔离和外界的感知联系,称其为“感觉剥夺实验”,在一定时间后受试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此外,参加“封闭挑战”这样的挑战性游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个体生理心理健康水平、挑战的时长、实验难度等不同因素,也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甚至引发心理障碍。

社会心理学和环境心理学认为,在一个封闭空间待的时长过久,与他人无法联系,失去外界可变事物的刺激,这种长期固化不变的环境,会给人的心理产生损害。一般来讲,短期内可能会出现情绪失调、睡眠机能紊乱,但这种症状多数情况是可逆的,能够在回到正常环境中恢复。但长久时间待在封闭环境下,情况会变得愈加严重,人会陷入到一种病理性的情绪,出现抑郁、焦虑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精神活动异常,并且短期内很难恢复到比较好的状态。

这样的自律挑战需要设置一些要求,如果挑战者出现一些异常症状,可能他本人未及时意识到,但活动方就能够决定终止挑战。挑战者在挑战前,也要考虑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谨慎对待封闭挑战。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常彭朵 强军 实习生 刘睿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