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赴澳门特派记者 邢晓婧】行走在澳门的街头,随处可见有汉语和葡萄牙语标识的双语路牌。在澳门大大小小的餐馆,既能品尝到外皮酥脆、内馅嫩滑的葡式蛋挞、马介休球等葡语国家美食,又能吃到煲仔饭、豆花等澳门本地以及内地特色食品。作为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澳门特区是连接中国与葡语国家的桥梁,而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中葡平台”)为各方的友好合作提供了极大便利。《环球时报》记者近期参观了中葡平台综合体,亲身感受到了中国与葡语国家交流合作的满满活力。
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展示馆。
中葡平台综合体位于澳门南湾湖畔,是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澳门)(以下简称“中葡论坛”)固定会议场地,集商贸服务、经贸洽谈、商品展示、文化展览、信息交流于一体。
中葡平台综合体的展示馆是一站式了解葡语国家的宝藏展馆。《环球时报》记者在这里看到了葡萄牙的老人牌沙丁鱼罐头、东帝汶的咖啡豆、佛得角的香料等9个葡语国家最具代表性的产品。澳门招商投资促进局代表欧阳嘉乐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说到葡语国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葡萄牙,而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赤道几内亚、莫桑比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东帝汶其实也都是葡语国家。
“手牵手跨越时间之间。”展示馆的墙上用中葡双语写下了这行字。该馆面向一般公众开放,普通消费者可现场购买部分商品,还有部分商品通过展出的方式寻求代理商。欧阳嘉乐称,自2022年11月投入运营以来,展示馆作为新动力推动了澳门中葡平台的建设工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友好合作提供了便利服务。截至2024年3月底,已有近200个来自中国内地及葡语国家的代表团前来参访。有在展示馆参观的内地企业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因为持续看好澳门中葡平台的发展前景,因此前来考察,希望找到新商机。
中葡论坛于2003年10月在澳门创立,由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商务部)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承办。安哥拉等9个葡语国家共同参与。2023年,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额达到2209亿美元,约为论坛2003年成立时的20倍;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葡语国家各类投资存量近800亿美元,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约1400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和葡语国家的进出口商品总值达1741.84亿美元,同比增长7.84%。这些合作有效支持了葡语国家的消费需求、建设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
创立以来,中葡论坛为澳门特区建设中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带来机遇。论坛常设秘书处秘书长季先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澳门特区一方面联系葡语国家,另一方面也有背靠祖国的优势,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每年都有来自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政府和企业代表到访中葡论坛常设秘书处,就共同探索与葡语国家的合作进行交流。
“未来,澳门特区要继续发挥好中国与葡语国家‘精准联系人’的作用,事在人为,大有可为。”季先峥称,澳门期待通过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促进自身能力建设,争取涌现一批优秀企业和优秀人才。此外,澳门特区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既联系葡语国家,也联系中国内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明确、机会巨大,澳门企业可以考虑把粤语区、葡语区联系得更加紧密,利用好两边的经济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