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对于美籍华人鲁照宁来说有些不同,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10周年,也是他在全世界“打捞”南京大屠杀史料的第二十个年头,同时也是他退休的年份。这也意味着,他有更多的时间去搜集、去“打捞”。二十年来,他先后捐赠了近3000件(套)史料。如果你问他何时停止,他会说:“当我停止之时,即是我安息之时。”
△在南京市人民中学分享个人征集史料的经历
多名亲属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
鲁照宁1964年出生于南京,初中就读于南京市人民中学。1980年,就在初中毕业前,他随家人去了美国,并在美国读完高中和大学。读书时,鲁照宁的书包里就常常放着电锯等工具,课余会打零工,赚点生活费。
虽然16岁就离开了南京,但鲁照宁从小就听父亲鲁振国讲述家史。
1937年南京沦陷,鲁照宁曾祖父的家沦为废墟,留在南京看家的二爷爷鲁葆寅,被日本兵发现后开枪杀死。如今纪念馆遇难者名单的“哭墙”上,就有鲁葆寅的名字。
鲁照宁的小姑奶奶鲁美音是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英烈碑上的一名女航空英烈。1940年10月,女空乘员鲁美音所在的民航客机迫降云南,她为抢救哇哇大哭的婴儿,不幸遭日机扫射,牺牲时年仅26岁。
除了鲁葆寅和鲁美音,鲁照宁有多名亲属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鲁照宁说:“这些是国史也是家史,没有国就没有家!”
△鲁照宁
揭露真相是家族责任也是民族记忆
日军侵华的野蛮经历,鲁照宁从父亲的讲述中了解了许多。但当时的他,并不知道有30万同胞遇难。
直到移民美国后,鲁照宁接触到更多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真相,特别是1997年张纯如出版的《南京浩劫:二战中被遗忘的大屠杀》,以及部分媒体的报道、影片和照片。
“特别是一名西方记者写‘日军在金陵女子大学对女学生施暴’,每每看到这样的记录,我的心都被撕裂了。”悲惨的历史震惊了鲁照宁一次又一次,再加上多年来有部分日本学者、政客扭曲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这种感受愈发强烈。
2003年,鲁照宁首次以普通参观者的身份到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十分震撼,满腔悲愤。
这让鲁照宁下定决心:“我们要寻找更具历史价值的档案、文件和史实证实侵华日军的暴行,揭示真实的历史真相。”
同年,鲁照宁开启了征集南京大屠杀相关史料的漫漫征途。2004年,鲁照宁第二次来到纪念馆,捐赠了几本书籍,有《南京浩劫:二战中被遗忘的大屠杀》的英文版,以及一个日本人写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籍。
在他看来,揭示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不仅是国事,也与家事息息相关。
省吃俭用,但为竞拍史料“一掷千金”
征集史料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鲁照宁说:“二十年来,我过得非常艰辛。”一方面是时间,一方面是经费,还有一方面是悲惨的历史让他心痛。
二十年来,鲁照宁一边工作,一边在全世界的网络“打捞”历史。这些资料湮没在大量的二战史料中,犹如大海捞针。鲁照宁将一天的时间掰成两天用,一年的工作量抵得上一些人两年的工作量。“每天4点起床开始在网上搜集历史资料。”在他看来,这些历史资料都是独一无二的,过一天就有可能少一件。
历史是珍贵的,也是悲痛的。每每看到这些历史的过往,鲁照宁满腔悲愤,眼泪怎么也忍不住。“历史资料的内容令人非常痛心,每次看到犹如‘心临其境’,夜深人静时,总会忍不住放声痛哭。”
内心的触动不断积攒,也无数次坚定鲁照宁的决心。他省吃俭用,用自己的收入在网络平台上竞拍他认为有价值的物品。
有一次鲁照宁在网上看到一套历史题材期刊,共6期,记录了从1937年到1939年发生的事情,有许多细节非常详细。但由于竞标时间在午夜,为了获取这份史料,他直接放出了1000.01美元的“天价”。
第二天醒来一看,终于拿到了,鲁照宁非常兴奋。“有人寻找这些史料是为了收藏保值,也有人会拿去做生意。我的目的是希望征集到更多史料把它捐出去,让它们得到更好的保护。”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二十年来,他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近3000件文物史料,进一步证实了侵华日军的暴行。这些文物和史料许多都是首次被发现,弥足珍贵。
△鲁照宁向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捐献的资料
“打捞”历史的工作没有退休期限
2014年,我国以立法形式将“12·13”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之后,鲁照宁多次出席。2023年12月13日,鲁照宁第一次撞响和平大钟。“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撞响和平大钟,有很重要的意义,警示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珍爱和平。”
在鲁照宁的感染下,他的身边集聚了越来越多的人,从同事到朋友,更多人了解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也有许多人加入到守护和平的行动中。
2023年,鲁照宁回到母校南京市人民中学,向学弟学妹讲述征集史料的个人经历。他告诫校友和师生,每个人都要铭记在南京发生过的,在同胞身上发生的惨剧,铭记历史的同时更要珍爱和平,让这些惨绝人寰的悲剧不再重复。“我们可以原谅,但我们不可以忘记。”
△鲁照宁向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捐献一批珍贵的文物史料
△鲁照宁向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捐献一批珍贵的文物史料
2024年12月3日,国家公祭日前夕,鲁照宁再次回到南京,向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捐赠41件(套)珍贵的文物史料,包括外文书籍、杂志、报纸、光盘等。这些史料详细记载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空军迎战日军、杜立特中队突袭东京、“桂林号”事件等重要历史事件。
此外,鲁照宁向镇江市赛珍珠纪念馆捐赠了1938年转载赛珍珠当时发表时论的杂志;他向镇江崇实女子中学·茅以升中学捐赠赛珍珠1973年去世后意大利特制的《大地》主题图画纪念瓷盘。
△一张1921年的毕业证书
12月9日,鲁照宁再次回到母校南京市人民中学,向学校捐赠了一批珍贵的资料,包括一张1921年的毕业证书,以及当年的老照片。这些资料填补了该校校史研究的空白。
△向南京市人民中学捐赠的史料
“我生在南京、长在南京,16岁离开南京时对很多历史不了解,知之甚少。但是在海外发现这些事关南京的历史,我就想征集过来,捐给纪念馆才更有实用价值。”
在南京市人民中学见到鲁照宁时,穿着朴素的他依旧活力十足,奔走在搜集史料的一线。他见到记者时,分享了这一年的变化。“今年我退休了,也是我捐赠史料的第二十个年头。”
工作退休了,但是在全世界“打捞”史料的工作并没有退休。鲁照宁说,如果要给这份工作加个期限,那就是没有期限,“当我停止之时,即是我安息之时。”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楠/文 施向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