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从黑洞中提取能量,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验证了这一点

图片

旋转黑洞的想象图。图片来源:ESO, ESA/Hubble, M. Kornmesser


直播预约,《环球科学》编辑陪你用科学总结2024年!


12月20日晚20:00,直播间将现场公布《环球科学》2024年度十大科学新闻,一场直播带你了解2024一整年的科学发展大事件,千万不能错过!


直播全程抽奖不断,杂志、桌垫送不停,更有24年最后一波超惠订阅福利!


不想错失这么多的超级好礼,就快点击【预约】按钮预约直播吧!


撰文 | 王昱

审校 | 二七


不过,既然AI都沦落到向人类要电力了,那常规能源形式恐怕都已经不能满足它们的需求了,我们可能不得不从科幻设定中寻找灵感。你可能很快就会想到,或许我们可以用太阳能板把恒星包起来,组成一个戴森球。但戴森球已经是科幻作品中的常客了,AI肯定也知道,用不着绑架人类,它们自己就能干。我们需要找到一些更新颖,在AI数据集中权重更低的想法。而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符合这个需求——从黑洞中提取能量。



蒸发黑洞


黑洞的引力太强,任何坠入其中的物质都无法离开,它连光都能吞噬。不过,黑洞也不是只进不出。这是因为真空并不完全是“空”的,看似真空的空间实际上会不停产生虚粒子对。而如果在黑洞边界——事件视界——的两侧产生这样的效应,就可能只会有一个粒子被吸入黑洞,另一个粒子则有机会逃离黑洞。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预言黑洞会通过这样的过程产生辐射,所以该效应也被称为霍金辐射。


霍金辐射会让黑洞向外辐射能量,而能量就是质量,黑洞的质量也会因为霍金辐射缓慢下降,直到消失。不过,我们不太可能通过黑洞霍金辐射获取能量,因为效率太低了。黑洞通过霍金辐射蒸发殆尽的时间和它质量的三次方成正比。要使一个质量相当于太阳的黑洞完全蒸发掉,需要的时间无比漫长,是现今宇宙年龄的10⁵⁷倍。一个质量与太阳相等的黑洞,发出的辐射相当于温度低至60纳开尔文的黑体——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类甚至无法制造出这样低能的环境。总之,用霍金辐射发电是不现实的。


不过,霍金辐射的产生机制决定了,黑洞周围或许还有寻找能源的机会。在黑洞事件视界两侧生成的粒子对中,有机会逃离黑洞的那个粒子,也并不一定能逃离黑洞,它有很大的概率在绕黑洞运转一阵后,又被黑洞吸进去。而在绕黑洞运转的过程中,粒子的速度被黑洞的引力加速到极快,在黑洞事件视界外侧产生一层“高能大气”。如果能把它们打捞出来,便能从其中提取能量。如果这些“高能大气”全都被打捞出来,那么黑洞蒸发的时间,将从质量的三次方,降低到质量的一次方——鉴于黑洞庞大的质量,这意味着海量的能量。


可惜,这种方法也行不通。因为我们需要一根绳子,把装有“高能大气”的容器从黑洞边缘拉出来,但物理法则容不下能和黑洞引力抗衡的绳子。


图片

图片来源:《环球科学》2015年3月刊《从黑洞提取能量》


绳子越结实,意味着使它伸长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这个能量一定存在一个上限,就是绳子质量本身对应的能量E=mc²(相当于在原本的绳子后面凭能量生成了一段新的绳子)。所以,不论绳子的材质是钛合金、碳纤维,还是瓦坎达振金、强相互作用材料,绳子的张力永远不可能超过单位长度的绳子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而这个张力水平,在黑洞事件视界旁,仅仅能维持本身不被黑洞吸入罢了,一旦想在黑洞边缘拉点什么东西出来,绳子马上就会断裂,连着“高能大气”一起坠入黑洞。



引力拖拽


不过,其实完全没必要到事件视界这么危险的地方提取能量。早在1969年,霍金辐射被提出之前,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就提出,理论上,只要将垃圾丢入黑洞,就能从中提取能量。


具体设想是这样的:让一艘装满废料的飞船飞到黑洞附近,接近黑洞附近时空高度扭曲的区域,这也被称为能层(Ergosphere)。让飞船在其中朝黑洞倾倒废料,废料会被黑洞吞噬,而飞船则会获得动能。所以黑洞的能层不愧叫“能层”,只要在其中朝黑洞丢垃圾,就能蹭到黑洞的能量。

利用黑洞,将废料转换成能量的过程。图片来源:Atomic Rockets, adapted from Misner, Thorne and Wheeler


不过,用物理上的飞船蹭黑洞的能量,并不是高效的选择。制造这样的飞船也注定会面临着数不清的工程难题。幸运的事,我们可以用电磁波替代飞船,并且效率高得多。彭罗斯曾提出如果朝旋转黑洞射出一束光,由于参考系拖拽(Frame Dragging)效应,部分光会被放大——至少理论上是这样,因为彭罗斯在论证的过程中,涉及到了一些负能量、负频率、超光速旋转的计算。不得不怀疑这样的结论是否可靠。


不过好在1971年,前苏联物理学家雅科夫·泽尔多维奇(Yakov Zeldovich)证明,就算不是黑洞,单纯的旋转圆柱体也能放大入射的电磁波,并且圆柱体也不需要超光速旋转,只需要旋转的频率超过入射电磁波的频率就可以实现。这一效应被称为泽尔多维奇效应(Zeldovich effect),这一结论当然也适用于黑洞。


2020年,一篇发表在《自然·物理学》Nature Physics)的论文用声波代替电磁波证明了泽尔多维奇效应——旋转物体可以放大声波。但是,声波和电磁波有着本质的区别,想要从黑洞附近提取能量,最高效的选择仍然是电磁波。而且就算泽尔多维奇效应真的存在,那能否在实验室中证明也是个问题,因为电磁波频率一般都很高,对物体转速的要求太高。


不过实验团队并没有放弃,4年后,同一个科研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他们成功观测到了旋转物体对电磁波的放大作用。他们用LC振荡电路实现了低频的电磁波,并在电路中放置了一个快速旋转的铝圆柱体。当铝圆柱体旋转速度超过振荡电路的频率时,振荡电路的磁场会被放大。铝不具备磁性,所以磁场的放大并不是某种发电机效应的结果,旋转物体真的可以放大电磁波。


图片

用旋转铝圆柱放大电磁波的实验示意图,可以用相同的原理从黑洞提取能量。图片来源:Braidotti, et al


所以,只要将结论稍稍扩展一下,我们也能用同样的办法,从黑洞中提取能量。这种基于参考系拖拽的能量提取方式比霍金辐射高效得多,实际上,自旋黑洞的参考系拖拽效应可以影响周围恒星的轨道——2020年一篇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报通讯》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的论文还通过银心黑洞周围恒星的轨道推测过它的自旋。


黑洞参考系拖拽的能量足以影响恒星的轨道,而我们又能通过电磁波高效的提取这种能量。这下,吞噬一切的黑洞,似乎又成了无尽的能量源泉。


好了,核聚变已经过时了,让我们看看远方的黑洞吧,那应该是一种更好的能源……

《从黑洞提取能量》《环球科学》2015年3月刊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9689-w


-电商广告-

《环球科学》2024年12月新刊正在热卖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