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深度跌落,利润消失,导致集团削减170亿欧元开支。
02由于中国业务下滑,大众汽车计划关闭或出售多家中国工厂,首先从南京工厂开始。
03然而,中国市场损失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即使按照温和的目标,每年销售额损失也高达625亿欧元。
04为此,大众汽车中国总裁拉尔夫·布兰德斯塔特采取多种措施扭转局面,如本地开发和与小鹏汽车合作开发电动车型。
05然而,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持续萎缩,今年10月份数据仅为1.5%,未来生存能力受到严峻考验。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由于来自中国的利润消失,大众汽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节省开支。情况变得更糟:新的市场数据显示,大众汽车无法阻止下滑。中国业务原本预计会轻松带来数百亿欧元的销售额。但现在,大众汽车却不得不精简在中国的生产网络,关闭或出售工厂。
大众汽车中国工厂
预计关闭和出售多家中国工厂
10月9日,德国的大众汽车工厂再次爆发大罢工,其背后主要关于一个数字——削减170 亿欧元开支。大众集团希望到 2026 年在其核心品牌 VW 领域节省这笔资金。这就是高层管理人员计划关闭多家德国工厂和裁员约30000人的原因。
“但这次惨败的原因却在别处,那就是中国。”德国《经济周刊》10日称,如果大众汽车在那里的业务如该公司在 2022 年承诺的那样运行得非常高远,那么所有现在制定的措施可能都是多余的。
《经济周刊》的报道
11月底,大众汽车已宣布,该集团与其合资伙伴上汽集团共同运营的各个工厂“正在研究经济替代解决方案”。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楚:该集团在中国拥有 26 家汽车工厂,多家工厂将被出售或关闭,首先从位于上海西北部的南京工厂开始。
《经济周刊》从企业界获悉,与该工厂的分离已决定。剩下的唯一问题是它会被出售还是关闭。但该公司拒绝置评。此前,大众已经宣布出售中国西北的一家工厂。
德国汽车工厂大罢工
中国市场损失超过2800亿元
2022年,大众汽车正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前进。时任大众中国总裁的史蒂芬·沃伦斯坦在接受《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该集团在中国的工厂每年可生产500万辆汽车,到2030年产能将扩大到600万辆。
600万辆汽车?根据信息,该集团预计今年的汽车销量将略高于 250 万辆。这意味着,即使是沃伦斯坦的继任者拉尔夫·布兰德斯塔特每年销售 400 万辆汽车的长期目标也变得遥不可及。考虑到大众汽车在2018年和2019年的销量超过400万辆,而且中国汽车市场仍在持续增长,这实际上是一个温和的目标。
250万辆汽车而不是400 万辆——假设平均售价为 2.5万欧元,相当于销售额损失 375 亿欧元,相当于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以500万辆汽车的产能计算,每年的销售额损失高达625亿欧元。由于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利润率特别高,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问题,大众汽车的金库中将多出数十甚至上百亿欧元的利润,德国也不会发生大罢工。
中国市场电动车1-8月销量排名
市场份额从19%降至去年的近12%
中国老板布兰德斯塔特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扭转局面。他越来越多地在本地进行开发,这应该会使汽车对中国人更具吸引力。他依靠新合资伙伴小鹏汽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开发未来的电动车型。但正如一位公司内部人士所说,在这些措施生效之前,大众汽车将“至少再持续两年”。
这带来了后果:自 2019 年以来,该集团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从 19% 降至去年的近 12%。今年的情况继续大幅下降:1 月份下降 12%,4 月份下降 10%,10 月份下降 9%。
尤其是在提供有关大众汽车在中国未来生存能力的信息的市场中,这家总部位于沃尔夫斯堡的公司的情况显得更加黯淡:信息显示,该集团今年年初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为3% ,但 10 月份的数据仅为 1.5%。
大众集团CEO
低谷越来越深
该集团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但现在已经失去了立足点,并且已经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利基供应商。因此,集团内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问自己:复兴还有可能吗?
削减产能,比如出售南京工厂,目的至少是为了降低成本,限制损失。与该工厂的分离揭示了深刻的问题。它不是一个古老的、薄弱的生产基地,而是迄今为止的一个重要支柱。该现代化工厂于2008年与上汽集团共同建设,年产能为36万辆。大众帕萨特和斯柯达柯米克以及斯柯达速派车型均在那里生产。
大众汽车危机重重
公司内部人士向《经济周刊》透露,其他中国工厂可能很快就会跟进。对于那些生产斯柯达车型的工厂来说,情况尤其黯淡,因为该品牌的销量直线下降。新冠疫情之前,斯柯达在中国的销量超过 30万辆,但今年的销量仅为 1.1万辆左右。这就是为什么斯柯达柯米克和明锐车型下线的宁波工厂也被认为面临风险。据说,与许多其他生产基地一样,那里的产量已经大幅减少。
可见,大众汽车的未来与中国市场息息相关。大众在中国能否挽回失去的份额抑或是否可以保持目前的位置,对大众汽车及整个德国汽车行业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