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小学语文“我为长沙县特产代言”跨学科学习教学研讨与成果推广活动在长沙市盼盼中心小学举行

长沙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金井茶叶、罗代黑猪、春华李、北山青梅、竹编等地方特产,是长沙县物华天宝的最美见证。作为生长在这片土地的儿女,你对长沙县特产有多少了解?你会怎样代言长沙县特产呢?

近日,长沙县小学语文“我为长沙县特产代言”跨学科学习教学研讨与成果推广活动在长沙市盼盼中心小学举行。本次活动由长沙县教育研训中心主办,长沙市盼盼中心小学承办,主要展示了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双向反馈机制研究”产出的“我为长沙代言”系列优秀成果,包括“代言家乡好物 传承乡土瑰宝——举办长沙县特产展览会”课堂教学,以及“一棵树,一朵花,一座城”“我是小小图书馆推荐官”两个案例。

课题主持人、长沙县教研员王丹以及长沙县首席名师杨灿、特级教师罗晓、彭慧琴、全县近二百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课题组成员蒋娟主持。

图片

盼盼中心小学缪湘林校长在致辞中强调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这样的跨学科研讨活动既是积极响应教育改革号召的需要,也是探索教育新路径的重要实践。同时,缪校长提出这样的成果推广活动能进一步加强校际交流,助力教育资源共享。

图片

王丹作了《构建双向反馈机制,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提质赋能——以“举办长沙县特产展览会”为例》的成果汇报,从研究背景、项目解读、双向反馈、研究成效四个方面,对课题研究与学习项目进行了深度解读。

她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的四个问题和日常教学中双向反馈的四个不足,谈到对前期研究的主题式、项目式两种跨学科学习方式的新思考,结合“举办长沙县特产展览会”项目重点介绍了六种课型,简要论述了双向反馈机制,表达了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提质赋能的美好愿景。

本次研讨不仅有理论解读,还有实践探索。课题组以“代言家乡好物 传承乡土瑰宝——我为长沙县特产代言”为主题,以“现场课堂教学+说课+学习成果展示+云端资源共享”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了项目启动课(短课)、方法探究课(长课)、方案策划课、项目推进课、展示筹备课、成果展示课六种课型。为了在半天时间内为广大观摩的教师呈现学生历时1-2周的学习历程,不同班级学生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参与了不同课型的学习。

曹冬妮老师引入11月19日在长沙会展中心(黄兴镇)举办的“中国中部地区的农博会”这一真实情境,激发学生代言家乡特产的兴趣。借用古文、图片、视频等资源,唤醒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对“代言”“特产”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明晰了特产往往具有特殊的生态环境、特优的品种、特殊的种养方式或特殊的加工方式、特高的经济效益,顺势发布特产调查任务。

这节课,曹冬妮老师以㮾梨萝卜为例带领学生探究特产代言的方法。通过分析前期调查数据选择研究对象,阅读《长沙县文化丛书——民俗篇》中关于㮾梨萝卜的记载等方法,让同学自主发现代言的方式:以人代言、以图代言、以文代言、以史代言、以歌代言等。在体验代言方式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好的代言标准:突出特点、富有创意、多种形式。

图片

蒋娟老师以说课形式介绍了本课在整个项目中的位置——承接方法探讨课、开启项目推进课。基于此,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小组合作交流,确定特产代言的方式及实施步骤。在分享了五个主要教学步骤之后,蒋老师还就学生在跨学科项目中的积极的状态和表现分享了自己的所思所得。

瞧,小组活动计划实施之后,孩子们带着他们代言特产的半成品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来了。在小组汇报得失之后,陶杜杜老师首先利用“世界咖啡”的研讨方式开展“头脑风暴”,学生轮流跨越小组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两轮过后,小组长经过汇总、筛选,汇报了采纳的意见。接着,陶老师针对学生仍未解决的难点问题引出了“加一加”“变一变”“联一联”等方法,指导学生修改。最后,更是用一个“情”字升华了孩子们对于家乡特产的浓浓乡情。

图片

谭婕妤老师授出的是展示筹备课,这是结项课的第一课时内容。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场景、观看优秀展台视频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提炼出好的展台应有“突出主题、合理布局、创意代言”三个要素。谭老师更是现场请上神秘嘉宾美术老师姚亮荧对各个展台进行逐一点评。姚老师肯定了同学们创造美、设计美、分享美的实践探索,也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意见。语文与美术的课堂牵手,呈现了一场文学与美学的碰撞。课上,还邀请了观摩教师与布展的学生进行真实情景模拟,帮助学生练习互动性语言与体验活动的组织。

学校大厅里,孩子们精心布置的“我为长沙县特产代言”四大特色展台分列两旁,展台上陈列着该跨学科学习的成果。

茶叶展台布置别具一格,穿着古风裙装的孩子们向来宾展示着长沙县金井绿茶的种植、采摘和制作工艺;青山竹编展台则以精美的竹编工艺品为主打成果,展示了长沙传统的手工艺技艺;㮾梨萝卜的展台以新鲜的萝卜和萝卜制品为亮点,萝卜雕刻成各种形状,既美观又实用;“罗代黑猪,四蹄踏雪,一身乌金,肉质鲜嫩,等你来尝!”学生们一声声吆喝,引来不少关注。孩子们在生活真实场景中运用语言文字与多学科知识,让这场特产代言之旅变得更有趣、更有料、更有温度,这也充分体现了跨学科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图片

 

现场展示的五种课型以及大厅展示的“成果展示课”的成果,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课堂上师生的双向反馈,在彼此的互动和沟通的过程中,共话问题,共谋方法,教学相长,推动课堂向更自然、更生动、更开放、更真实发生。此次课例研讨,是前期课题理论研究的实践,也为后期课题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刘川老师带来《一棵树,一朵花,一座城》的案例分享,她指出教学设计要从梳理问题开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探究,教师提供支持与帮助。同时,刘老师用“三阶五段”的步骤提炼了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过程,并对项目中的双向反馈进行详细的分类和解读。

余瑞华老师进行《我是小小图书馆推荐官》的案例分享,她从启项、施项、结项三个方面对案例进行解读。在项目实施中,她始终坚持以成果任务为驱动,以师生双向反馈为纽带,从而推动整个项目的进行。

本次活动设置了两种课堂评价反馈方式,一是特邀课题组的刘漫娟老师担任课堂观察员进行点评发言,二是利用在线问卷邀请观摩教师进行大众评课,提出观课后的疑难问题。

刘漫娟老师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就当天课例中的“跨学科学习”和“双向反馈”的落实,对标课标中跨学科学习的要求,有理有据地分析了教学效果。针对老师们还不那么熟悉的双向反馈,刘老师更是拍摄下课堂实景图,依课说课,针对每个课例中的某个具体教学步骤进行“双向反馈”的解读,让老师听得更清,理得更明。

随后,曹冬妮老师梳理出反馈的共性问题:如何安排跨学科学习课时?学生探究过程中如何进行追踪指导?一线老师如何选择跨学科主题?课题组谭婕妤老师和陶杜杜老师针对老师们的困惑,结合自身的探索实践,进行了细致的解答与分享,现场研讨气氛热烈。王丹老师也指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有无限的发挥空间,进行跨学科学习是践行课标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由之路。每位老师都应该积极实践,将孩子们引导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去。

研路弥坚,奋楫争先。壁垒需破,难关将克。此次活动见证了课题组研究内容的不断优化、研究思路的不断清晰,也印证了课题组的研究在不断靠近课题的内涵,不断创新方法模型。课题组成员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开展研究,让跨学科学习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直通车”,让双向反馈成为联通师生的“立交桥”。(通讯员 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