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积极”“适度宽松”释放了什么信号?财政、货币政策将会有哪些变化?一起来了解一下。
问:“更加积极”“适度宽松”释放了什么信号?
答:明年的财政、货币政策分别被定调为“更加积极”“适度宽松”,这意味着政策力度明显加强。
近年来,财政政策多明确为“积极的”,或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后面增加“要加力提效”“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等表述,“更加积极”意味着财政扩张力度将加大,赤字率、专项债规模等均有望抬升。
货币政策从“稳健的”转向“适度宽松”更是备受关注。货币政策上一轮的“适度宽松”定调是在2008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的,2009年和2010年均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彼时,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扩散,全球经济遭遇衰退。时隔10余年再提“适度宽松”,意味着政策面对防范外部不确定性风险的高度重视,货币政策将在降准降息、流动性管理等诸多方面保持强有力和灵活度。
图源:视觉中国
问:“更加积极”“适度宽松”为何一同提及?
答:在财政政策基调明显扩张的同时,货币政策势必要给予积极配合,包括加大流动性供应,进一步降低利率水平等。此时货币政策基调就很有必要作出相应调整,由“稳健”调整为实质性的“适度宽松”。
搞清楚财政只需要一个公式:财政开支=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财政收入在2025年不可能一下子多出来,所以,财政更积极的本质,其实就是增加财政赤字率,多发国债,借钱来扩大财政开支力度。
这里有个问题:财政借钱向谁借?理论上是向银行借,但银行的钱来自央行和储户,储户的钱不会凭空多起来,如果财政这边要多发债,那么央行那边要保持低利率和货币宽松,要让银行有能力买国债和地方债。所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一套“组合拳”。
问:如何“更加积极”“适度宽松”?
答: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此前就表示,2025年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包括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大力度支持“两新”品种和规模,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等。
此外,今年二季度以来,央行就反复强调,将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向市场传递出了政策面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决心和态度。并通过降准、降息、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方式,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事实上,当前,货币政策基调有必要也有条件调整为“适度宽松”,这为实施更大力度的降准、降息创造了适宜的政策环境。
图源:视觉中国
问:“更加积极”“适度宽松”让市场有何预期?
答:当前,我国已在化解地方债上推出了12万亿元的化债方案,大大减轻地方的隐性债务风险,使地方经济能够在2025年轻装上阵。同时,财政政策已经出台了几大举措,包括降低契税、降低增值税覆盖范围、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区别等。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核心是要对总需求有正向的拉动效应,特别是要确保广义的财政支出增速大于名义GDP的增速。明年如果要实现5%左右的增速,广义财政支出应该增长2.6万亿元,相当于名义GDP规模的2%。如果按照这个来推,明年需要适度提高赤字率。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定调下,积极利用可提升的中央赤字空间或值得期待。
在货币政策方面,市场预测,2025年,央行或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降准。从降准的可能性来看,鉴于相关银行业机构在中国银行业的存款占比达六成,如对其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预计可向市场释放流动性6000亿元以上。此外,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降准还有较大空间。而在降息方面,考虑到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1%左右,预计未来一段时期还有40个基点左右的降息空间。
信息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