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唐代诗人李颀在其《古从军行》中,勾勒了一幅苍凉壮阔的军旅画卷:军人携带刁斗行走的身影,在昏黄风沙中若隐若现;公主指尖流淌的琵琶旋律,满载着无尽的哀愁。
其中的“刁斗”,又名鐎斗,是一种底有三足、侧有持柄的青铜器皿。关于它的用途,各有分说:有人说它是温酒器、煮茶器,也有人说是一种行军用具。
龙头柄鐎斗,汉代文物,口径14厘米,河南博物院藏。
这一鐎斗为圆侈口,形如小盆,口沿一侧有流,一侧有龙形长柄,柄端为龙头状,龙身为“S”状与器身相接,底部有三个虎首足外撇。整体造型犹如一只矫首挺胸的猛兽,有着一种雄浑威猛的气势。
据《史记》记载,鐎斗在古代军旅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古代军中没有大锅大灶,士兵一人携一鐎斗,其容量一斗左右,按量领取粮食,可作为饭锅用以炊煮。至夜军营里巡逻,兵卒还可敲击鐎斗发出声响,相互警示,可谓“昼炊饮食,夜击持行”。
想象一下,在某个边陲要塞,士兵们围坐在篝火旁,鐎斗内或是热腾腾的饭菜,或是驱散寒意的茶酒,温暖着众人的疲惫身躯。当夜色渐浓,寒风呼啸,巡逻士兵紧握鐎斗,轻轻叩击,清脆的金属之音在寒夜中回荡,交织成一首军旅之歌……
专家解读
根据史料记载,铜鐎斗始见于汉代,盛行于六朝,至唐代趋于消亡。这件龙头柄鐎斗制作精细、栩栩如生,映射出了古人的巧思妙想,亦为研究汉代生活器具及鐎斗器型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