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迷雾,走进“多动症”:孩子不是“调皮捣蛋”,他只是生病了

小明是一名9岁的男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的老师发现他在上课期间总是很难专心听讲,常常会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分心。行为冲动,经常和同学发生肢体冲突,课后,他比其他孩子更加活泼好动,甚至有时显得有些失控。

他的母亲也注意到小明做功课的速度非常慢,而且经常会犯一些粗心大意的错误,不仅难以保持专注还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和活动量过大倾向。

每天放学回家后的作业时间成了全家人的“噩梦”,“每做十分钟作业就要跑去看电视或者玩玩具”。随着年级升高,成绩一落千丈且自尊心受挫严重,甚至出现了一些情绪化的行为反应,例如发脾气等现象。

小明妈妈说着并回忆道:“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常常告诉我,小明上课无法专心听讲,总是离开座位四处奔跑。”尽管父母尝试了很多方法,包括严厉惩罚和耐心引导,却收效甚微。“我们一度认为他只是调皮捣蛋”,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家长参加了一场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讲座后才恍然大悟。

面对小明的困境,他的父母带他前往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寻求帮助。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最终小明确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通过系统的药物治疗与心理干预,加上教师和家人的共同努力,小明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现在,他已经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提高学习效率了。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陈曦介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已成为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话题。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主要特征包括持续性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多和冲动。这些症状通常在童年时期显现出来,并且会对个体的学业表现和社会互动造成显著困扰。还可能延续至成年期,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及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针对多动症,陈曦医生给出了以下建议:

一、 药物治疗

使用中枢兴奋剂类药物(例如哌甲酯),可以提高脑内突触间隙多巴胺水平,有助于改善注意缺陷、多动、冲动症状,减少其他行为问题。

二、 行为疗法

利用奖励机制来鼓励正向的行为习惯形成;另外还有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更好地处理日常事务。

三、家庭支持

父母应当积极参与孩子的康复过程,提供稳定的情感环境和支持系统。

四、教育适应措施

学校应给予特殊教育计划,调整教学方式以便满足学生的需求。

图片

多动症并非简单的“调皮捣蛋”,它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性障碍。然而,只要我们能及时识别出它的迹象并且采取适当的对策加以干预,绝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不同程度上的进步乃至完全恢复正常生活。

希望这篇科普文章能让更多人了解到多动症的真实面貌,共同营造一个包容友好的社会氛围去关爱那些受此病困扰的孩子们。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 黄芳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