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玉涵
印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但你见到过“科研印谱”吗?
一场特别的展览正在西泠·武林美术馆展出,展览中用西泠印社社员刻印,展示了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四十年来艺术思想观念史研究的成果关键词,同时刊印成谱。
12月9日下午,“艺术思想史·科研/关联大印学”陈振濂四十年艺术思想观念史科研印谱展开幕式、《陈振濂四十年艺术思想观念史科研印谱》新书首发式暨座谈会在西泠·武林美术馆顺利举行。开幕式由西泠印社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凌永主持,活动由西泠印社集团主办,西泠印社出版社、西泠印社美术馆承办。
开幕式现场
《陈振濂四十年艺术思想观念史科研印谱》是陈振濂邀集53名西泠印社中青社员将其个人思想观念刊印成谱的集子,通过印谱的形式,将陈振濂四十余年的艺术思想观念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呈现。书中总结的各关键词均有理论体系作为支撑,体现了陈振濂的学术涵养,也是其具有前瞻性的思想探索和实践尝试,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印谱中风格多样,涉及古玺、汉印、鸟虫、明清流派等,且陈振濂对每一位作者、每一方印均有精练的题跋评语和一则手札,每一张印拓也是一件书法精品,正体现了陈振濂所推崇的“阅读书法”。
无论是将研究成果汇编刊印成谱,还是批注评语的形式,都让人耳目一新。
展览现场
“科研印谱”在印谱发展史上是没有过的。纵观中国印谱的发展,最常见的是以某位篆刻家的个人作品成谱,或以某个艺术团体所刻作品为谱,或以众篆刻家刻某个题材为谱等等。“科研印谱”打通了印学研究、社科理论和篆刻实践之间的关系,是篆刻艺术的创新性表达。以往的批语多是收藏者、读者随感,而此本印谱中,每一页都可见陈振濂对作者印风、特点的评论,篆刻作品与批注评语相得益彰,也是不多见的。
陈振濂表示,这项工作筹备了三年,“科研印谱”的形式正代表着篆刻艺术的探索性以及面向未来的决心。“希望在印学领域,立足当下、坚守传统的同时,也要追问未来。篆刻再小也是大事,一方面金石学关系着五千年文明史,另一方面世界印章史也是文明交融互鉴的重要部分。以印为出发点,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陈振濂在展览现场
杭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创办主任、西泠印社党委书记、副社长、社委会主任龚志南表示,这次展览“阵容豪华”:一是54名西泠印社中坚与才俊之士协力而成的主题性篆刻艺术创作作品的集中展示,每一方印章均有陈振濂题跋,内容丰富,形式高雅。二是展览的核心价值观,54人以刀代笔创作内容均是陈振濂从艺40年总结的艺术思想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构成了本次展览的主题。三是展陈的书籍,较为完整地向观众介绍了陈振濂学术思想体系。
“陈振濂40年学术生涯中,提出了不少具有建设性、前瞻性的学术构思,本次活动主题‘大印学’也是其提出的学术概念之一,‘大印学’是经过长时间积累和逻辑发展的结果,旨在超越传统印学,拓展印学研究的新领域,这一概念也得到了资深专家和年轻学者的普遍认可和支持。本次科研印谱展以创新的展示手段,让篆刻艺术更具活力,皆在加深公众对艺术思想史的了解,更能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也是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百廿西泠,篆刻传承,希望西泠印社对全国‘印学’学术研究的引领和拓展,能够在当代发挥更为深远的影响。”
展览现场
作为《陈振濂四十年艺术思想观念史科研印谱》篆刻艺术的创作代表,西泠印社社员高庆春表示对此次命题篆刻的“社会责任”这一内容有颇深的感触: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创作,一方面要加强字内、印内、字外、印外的修炼,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同时要走出书斋,关注社会,融入社会,反哺社会,勇敢承担起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肩负起时代赋予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有新的作为。
“正如陈振濂先生在自序里说‘唯创新价值为去取’,这本印谱给我们的启发是多维度、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创作心态,不断充实自我,加强修养;不故步自封,努力拓展创作思想;在创作本体上坚持守正创新;关注社会,融入社会,满足更多的人对艺术美的渴望和追求,为古老的金石篆刻艺术焕发生机,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做出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贡献。”
捐赠手卷
开幕式上,陈振濂先生向西泠印社美术馆捐赠科研印谱手卷,西泠印社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孙磊先生接收并颁发捐赠证书。
随后的座谈会和新书首发式上,陈振濂、张剑秋、王丽艳、许雄志、范正红为《陈振濂四十年艺术思想观念史科研印谱》新书揭幕。各位嘉宾围绕“艺术思想史”·科研/关联大印学这一主题积极发言,为当下篆刻如何发展提出了可行性的意见。
陈振濂讲到,此次展览只是一个开头,未来西泠印社在社史研究等方向的展览中,也会采用今天的方式,广泛动员社员、名家的力量,从篆刻出发,做更多的事情。
新书首发
座谈会现场
(图片由西泠印社出版社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