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8日,已经持续13年之久的叙利亚内战迎来转折时刻,阿萨德政权结束了长达54年的统治,巴沙尔·阿萨德宣布放弃总统职务,携家眷流亡俄罗斯。各路反对派一方面弹冠相庆,另一方面为了争权夺利已经展开火拼,至于首都大马士革陷入混乱,中央银行、前总统官邸均遭到洗劫,无政府状态正在前政府军控制区蔓延。在这种诡异纷乱的气氛中,以色列空军对在大马士革周边及叙利亚南部军事设施的空袭似乎无人在意,而以色列坦克的履带碾过戈兰高地的停火线也没有引发激烈反应。然而,以色列此时的行动对于叙利亚的未来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随着反对派武装进入大马士革,城市陷入混乱,大批民众乘车逃离,阻塞了道路。
趁火打劫
12月7日至9日,在阿萨德政权土崩瓦解之际,以色列空军对叙利亚境内目标实施了一系列高强度空袭行动。据报道,有数十个目标遭到轰炸,主要是前政府军的军事设施,包括存放导弹和其他先进武器的仓库、防空系统以及武器生产设施,大马士革周边以及叙利亚南部德拉省和苏韦达省的多座空军基地和军事基础设施同样遭到以军打击。大马士革的某些安全机构和研究中心也被以军列入攻击清单,它们被怀疑储存有敏感的军事数据并从事导弹等武器的研发工作。对于上述空袭行动,以色列军方的解释是摧毁“战略性武器”,以防止其落入叙利亚反对派手中,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威胁。
■12月8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遭到以军空袭。
在空中行动的同时,驻叙以边界戈兰高地的以色列陆军于12月8日也进入1974年两国划定的缓冲区,占领了叙利亚一侧的阵地,其中一支以军特种部队深入叙利亚境内约10千米,抵达戈兰高地制高点赫尔蒙山的叙军哨所,那里已经被放弃,没有遭遇任何抵抗,以军士兵随即在山顶升起国旗。以军还向戈兰高地叙利亚一侧的五座村庄发出警告,要求居民留在家中不要外出,等待进一步通知。据报道,至少有1名叙利亚平民在以军行动中身亡,另有数人被逮捕。
■进入戈兰高地缓冲区的以军梅卡瓦主战坦克。
这是自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以来,以军在50年间首次越过当年的停火线。当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视察了戈兰高地占领区,并发表声明称,随着阿萨德政权的倒台,两国于1974年签订的脱离接触协议已经失效,以军进入缓冲区是防止“敌对势力”在以色列边境驻扎。他同时称,阿萨德政权的崩溃是以色列对其主要支持者黎巴嫩真主党实施打击的直接结果。据以色列官方消息,以军在侵入叙利亚领土之前已经通知了美国方面,以方还强调,占领缓冲区是出于防御目的,是针对叙利亚当前混乱局势而采取的“临时措施”。然而,无论以色列人如何表态,他们的行动都很好诠释了“趁火打劫”的含义。
■12月8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右)视察了戈兰高地占领区。
戈兰高地
要理解以军此次出兵叙利亚的意义和目的,就要回顾以叙充满血火和仇恨的两国关系。作为以色列的北方邻国,叙利亚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之初就对其刀兵相向,参加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并夺取了以色列北部的少量领土,从此两国就形成敌对关系。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近三十年间,叙利亚和埃及一南一北,是以色列的两大劲敌。当年叙利亚的军事实力在阿拉伯世界排行第三,仅次于埃及和伊拉克,鼎盛时期拥有5000辆坦克和6400门火炮,也是历次中东战争的主要参与者,两国间最大的冲突就是第三次和第四中东战争,然而叙利亚军队均遭败北。自1974年两国签署停火协定之后,以叙之间保持了不战不和的状态,但在黎巴嫩内战以及第五次中东战争中,以及边界纠纷中,两国时有军事摩擦。尽管有美国从中斡旋,以色列和叙利亚始终没有达成和解,也从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直到阿萨德政权倒台。
■叙利亚军队曾经装备的德制IV号中型坦克。
以叙矛盾的焦点就在于戈兰高地的主权归属。戈兰高地是位于叙利亚、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四国交界处的一片高台山地,南北长约65千米,东西宽12~25千米,面积1800平方千米,当地山峦高低起伏、沟壑纵横,最高点赫尔蒙山海拔2814米,在地形上易守难攻。戈兰高地还是约旦河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对于普遍干旱缺水的中东地区而言,简直是一块宝地,以色列北部的农业灌溉和饮用水都有赖于此。地势高耸的戈兰高地俯瞰以色列的加利利盆地,而背后距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仅60千米,因此被叙利亚视为其西南边境的屏障,对于以色列而言也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
■戈兰高地的地理位置,浅黄色区域为以色列占领区。
叙利亚独立后,戈兰高地被划为其领土。出于对以色列的敌视,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大量驻军,同时试图改变约旦河的河道,断绝以色列的水源,令后者深感威胁和强烈不满,双方多有矛盾,最终升级为全面战争。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以军仅用两天时间就击溃了戈兰高地的数万叙军,占领了高地的大部分地区。在1973年赎罪日战争中,叙利亚集结了包括1400辆坦克的庞大兵力,猛攻戈兰高地,试图收复失地,遭到以军的顽强抵抗而功败垂成,而以军在随后的反击中攻入叙利亚腹地,兵锋直指大马士革,幸亏伊拉克军队及时来援,叙利亚才免于签订城下之盟。1974年,叙以两国签订停火协议,以色列占领了戈兰高地约1200平方千米的土地,而叙利亚仅占有600平方千米,在两者之间划出一块狭长的缓冲区,由联合国观察员部队监督,这一现状保留到12月8日为止。
■1973年赎罪日战争中,在戈兰高地被以军击毁的叙利亚坦克。
1981年,以色列通过法案将戈兰高地占领区划归本国领土,但国际上普遍承认其仍是叙利亚领土,仅有美国在2019年承认了以色列对戈兰高地的主权。
第四战线
通过对叙以关系的回顾以及两国围绕戈兰高地的长期纠葛,我们不难看出以色列对于戈兰高地的觊觎之心,此次出兵叙利亚恐怕并非是以色列官方口中的“临时措施”,而是早有准备的武装占领,实际上在反对派武装进军叙利亚南部的同时,以军就加强了戈兰高地的驻军,意图就是趁叙利亚内乱加强对戈兰高地的控制。以色列宣称,在叙利亚局势明朗之前,以军在戈兰高地缓冲区的占领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直到与叙利亚新政府达成新的协议。
■12月8日以军进入戈兰高地缓冲区的行动路线图。
以色列的目标并不仅限于戈兰高地。12月9日,以色列国防部长伊斯雷尔·卡茨公开了以军在叙利亚南部展开军事行动需要达成的四项目标:1、确保对缓冲区及附近叙利亚境内战略要点的完全控制;2、在缓冲区之外建立一个安全区,重点清除该区域内可能对以色列构成威胁的重型武器和恐怖主义基础设施;3、阻止伊朗重新建立通过叙利亚领土和边界口岸向黎巴嫩运送武器的通道;4、继续摧毁叙利亚境内的战略性重型武器系统,包括防空网络、导弹系统和岸防设施。
■有媒体公布了以色列在叙利亚建立安全区的示意图,具体情况尚待证实。
从上述目标可以判定,以军对戈兰高地的完全占领是一揽子军事行动的开始,后续以军将从缓冲区向叙利亚腹地推进,以建立所谓的“安全区”,至于其范围虽然没有明说,但从阻断伊朗运输武器路线这一点判断,很可能包括封锁叙利亚与黎巴嫩的整条边界。对叙利亚“战略性武器”的摧毁行动则可能涵盖叙利亚全境,这从以军将岸防设施列为打击目标可见一斑,这表明其空袭或海上封锁可能延伸到更北面的叙利亚沿海地区。
■部署在戈兰高地的以军车辆及士兵。
尽管以色列官方表示,军事占领将以“与叙利亚新政府达成协议”为终点,但是这一前提的实现恐怕遥遥无期,一来以目前叙利亚的混乱局势和各派势力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在短期内达成政治妥协、组建新政府怕是难于登天;二来,无论叙利亚新政权对以色列持何种态度,估计都不会放弃对戈兰高地的主权诉求,也就很难达成协议。只要叙利亚的乱局没有最终稳定,以色列总有理由将其军事占领长期化,进而实现完全控制戈兰高地的战略目的。
■以色列总参谋长赫齐·哈莱维宣称以军已开辟“第四战线”。
以色列总参谋长赫齐·哈莱维在12月8日在视察部队时声称,以色列已经继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和黎巴嫩之后,在叙利亚开辟了“第四战线”。此番言论已经能够充分说明以军出兵叙利亚的真实意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