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远眺,七十五载,让我们溯水行舟,游历壮美河山。这里古称賨(cónɡ)城,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自北宋开宝二年(969)取“广土安辑”之意设广安军,后历朝历代均在此建府设州置县。这里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家乡,拥有“伟人故里、滨江之城、川东门户、红色旅游胜地”四张名片,还培育了以数学家何鲁、革命先烈许建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专家学者、仁人志士。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云童舞、岳池灯戏等独特民俗风情,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今天,让我们走进广安,从档案里感受城市记忆和发展轨迹。
1
抓住时代机遇
2020年初,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12月29日,川渝两省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川渝高竹新区的批复》;31日,两省市发改委联合印发《川渝高竹新区总体方案》。自此,新区正式成为两地探索建设跨省域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打造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的重大功能平台。其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是川渝毗邻地区唯一以“新区”命名并联合成立管理机构的功能平台、唯一可视化实体化运行的合作共建新区、唯一明确为重庆中心城区新型卫星城的新区、唯一由两省市共同出台专项支持政策的新区,承担着践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重大历史使命。
2020年12月29日,川渝两省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川渝高竹新区的批复》。
奋起改革创新
新区自成立以来,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规划编制、运营管理、项目建设、要素流动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改革实践,为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突出“同城共管”,跨省搭建组织架构。一是搭建“领导小组+管委会+国有公司”管理架构。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聚焦跨省域合作共商共建、一体高效管理,渝广两地成立联合领导小组负责重大决策。二是专班推进扁平运行。成立基础建设、招商服务、投融资三个专班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三是统一规划编制。广安市、渝北区共同编制新区发展规划、概念性规划及国土空间规划、产业等专项规划,建立起规划一张图、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发展一条链、项目建设一张表全过程管理机制。四是跨省联合审批。创新“一个本子,两家同步”审查模式,两省市联合审批各类规划,确保规划同图、计划同步、发展同频。
突出“同城共育”,跨省一体厚植产业根基。一是产业互补同向。按照“融圈入链、梯次配套”思路,主攻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都市近郊现代农业“2+1+1”现代产业体系,主动融入重庆都市圈产业发展链条。二是招商引资同步。率先建立跨省统一的招商引资体系,集成招商政策“黄金30条”,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目前已成功签约重大项目58个、协议引资206.6亿元,初步形成为重庆汽车制造配套的现代产业集群。三是营商环境同优。聚焦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推行“川渝通办”“一站通办、一网通办”,跨省域联合组建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护航跨区域合作建设。
突出“同城共享”,跨省一体打造改革样板。一是搭建改革创新体系。坚持“发展为民,改革惠民”理念,制定新区建设“两区”分离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探索跨省域“两区”适度分离改革实现路径,成功打通政务服务、税费征管、公检法司、医保社保、水电气讯等领域办事服务通道,基本实现“办事不出新区”,并初步形成8大类100项“高竹特色”改革典型经验。二是集成集聚审批权限。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原则,主动承接广安首批授权地市级经济管理事权134项、邻水县下放事权159项。2024年8月,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赋予新区行政主体资格,分期分批下放经济管理事权。三是市场运作利益共享。按照“共投共建共享”原则,制定新区存量锁定及过渡期运行管理方案,实行“存量收益各自分享,增量收益五五分成”,建立起跨省域协作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政策导向、协同发展的管理服务措施,让新区日益生机勃勃。截至目前,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这一产业发展重点,新区已入驻201家企业。在改革中挺进,在探索中创新,建立全国首个跨省域“一体化”供电体系、首个跨省域联合运行的医保经办服务平台、无差别办理证照实现市场监管服务“一体化”的市场监管办公室……从“区域边缘”到“战略前沿”,川渝高竹新区正在协同发展中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