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年弦为伴 桑榆为霞尚满天 —— 记成武县“优秀志愿者”、坠胡艺人赵军法

近日,记者在成武县苟村集镇赵瓦屋村,有幸采访到了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老人。他七十一年以弦为伴,靠着顽强的毅力,用坠胡奏出了人生的最强音。提起这位名叫赵军法的老人,在场的乡亲们纷纷伸出大拇指,连连称赞。

赵军法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一把坠胡,配上娴熟的指法,便奏出一曲曲悦耳动听的天籁之音。一句“不练五冬四夏,弦子不能说话”,道出了赵军法老人一生的执着追求。

1943年5月,赵军法出生在成武县苟村集镇赵瓦屋村一个贫苦的家庭。在他10岁时,村里一位名叫邵金标的民间艺人见他聪慧又虚心好学,便将一把坠胡传给了他,并传授给他指法、弓法。靠着勤学苦练,两个多月后,赵军法就用坠胡拉出了部分曲牌和革命歌曲。1962年春,赵军法有幸得到成武县文化馆艺人牟法德和民间坠胡大师王进才的亲授,演奏技艺突飞猛进。同年12月,他便代表成武县到菏泽参加了曲艺汇演,并获得了优秀伴奏奖。

从此,坠胡成了他生命的全部,茶余饭后,田间地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拉坠胡,使他忘记了菜无盐味,忘记了春夏转换,坠胡的旋律,让他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期间,他还多次受邀为董传福、马效华等当地坠子名家伴奏,赢得了听众和戏迷们的一致好评。

天有风霜雪雨,家有苦辣酸甜。2013年秋,赵军法的妻子因病离世,紧接着,他的大儿子和年仅36岁的三儿子也分别因心梗、车祸撇他而去。塌了天,陷了地,接二连三的噩耗让他觉得天旋地转,日黑月暗,人生没了意义,甚至缺少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当他暗自惆怅时,蓦然间,看到了那把陪伴了他将近60年的坠胡,赵军法一把将它搂在怀中,心中感慨道:老伙计,对不起,他娘和孩儿能撇下我,我却舍不得撇下你,往后只有你能和我作伴了。

坠胡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音符给了他生存的能量,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坠子曲牌让他淡忘了日落,迎来了晨曦。每当他思念爱妻和两个儿子时,就情不自禁地取出那把坠胡,默默地拉上一曲,甚至一拉便是一个夜晚。邻居们从他的弦声中感觉到往日那种万马奔腾的欢快没了,听到的是对现实的惆怅,同时也听到了一种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表达的力量。

2014年3月,赵军法受邀走进苟村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看到一篇篇充满朝气、接地气、颇有灵气的原创曲艺谱子时,便不由自主地拿出坠胡,脚蹬踏板,奏出了欢快优美的旋律。从此,他成了苟村集镇一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

2015年2月,赵军法成为成武县老年大学曲艺团的专职弦师,先后为《扫黑除恶享太平》《三杯美酒谢党恩》《少年儿郎当自强》等坠子作品作曲伴奏,并不顾自身年老体弱,一次次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参加“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讲活动。其中《扫黑除恶享太平》还被成武县委政法委制作成视频,传到了千家万户。同时,他还带出了三个曲艺团和一个曲艺社,教授艺人达80余人。“现在我只想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赵军法说。

“赵军法老师为传承曲艺文化尽职尽责,无怨无悔,他对曲艺的热爱和文化传承精神值得我们所有学员学习。”成武县老年大学曲艺团团长李桂花告诉记者。

最后,赵军法向记者展示了由成武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等六部门联合颁发的“优秀志愿者”证书,还自豪地说:“莫道桑榆晩,为霞尚满天。夕阳无限好,伏枥在暮年。”

菏泽日报 记者 毛慎沛 通讯员 汪允成 霍珊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