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下方公众号阿宝1990,本公众号专注于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每天给你一篇汽车干货,我们始于车,但不止于车。
对比选取的视觉惯性SLAM算法和数据集
对比了最先进的视觉惯性SLAM系统的性能,以了解它们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的能力;重点是水下数据集上的对比。为什么是水下数据集?
在室内/室外SLAM中使用的一些流行传感器(例如,激光测距仪,GPS,RGB-D相机)不能在水下使用。
水下环境非常具有挑战性,比如低能见度,颜色衰减,动态对象,漂浮颗粒,和颜色饱和度问题
因此,比较了视觉SLAM方法在不同水下数据集上的性能
选取了以下开源视觉惯性SLAM算法,做了简单的分类,考虑因素包括相机数量、IMU(、前端(直接与基于特征)、后端(过滤与基于优化)和是否有闭环进行分类。
视觉惯性SLAM量化对比结果
来自开源视觉惯性SLAM算法的轨迹,在基于绝对轨迹误差(ATE)和跟踪百分比的sim(3)对准之后,使用COLMAP作为伪真值
上表显示各种单目视觉惯性SLAM算法的性能。对于每个数据集,第一行指定sim 3轨迹对齐后的平移RMSE;第二行是跟踪轨迹的时间百分比。对于每个数据集,具有最低RMSE的最佳性能算法以粗体突出显示,并且基于循环闭合的最佳算法以蓝色突出显示。
双目视觉惯性SLAM的结果提升特别明显,如下图所示。带闭环的ORB-SLAM3实力碾压其他对手。视觉惯性天花板ORB-SLAM3,原理解析、代码详解与改进建议(单/双目/RGBD+鱼眼+IMU+多地图+闭环)
结论是啥?
IMU数据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性能
大多数算法在轨迹的相似段失败
描述符匹配性能通常优于KLT跟踪,主要是KLT对光照变化比较敏感。
直接法有时不能解决最优化问题。因为照明变化,无光度校准。
基于优化的方法的性能略好于过滤
你觉得这个结果符合你的预期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