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扎一盏创意灯笼 立等同学点赞

图片

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在赏灯笼、猜灯谜。合肥工业大学供图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学生亲手设计制作的350余盏创意灯笼点亮了校园。夜幕降临,繁灯如昼、交相辉映,各类灯谜雅致新奇;青年学子身着汉服衣裾蹁跹、簪笄挽髻,手擎非遗鱼灯而游,“飞花令”“投壶”等趣味项目同步开展。传统文化之美与青春之梦绘成一幅流动画卷。

这是该校化学与化工学院开展的灯笼设计展示大赛,这一传统文化活动已持续22年,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灯笼节”。本届灯笼节以“月华满天、星河织梦,荧光璀璨华灯映乾坤;青年逐月、担当映梦,奋楫扬帆起航新时代”为主题,分8个子主题,学生进行创意创作和展示。

两个多月来,化学与化工学院青年辅导员李新华观察到,学生在灯笼设计、制作、展示中激发创新思维、培养耐心品质、提升审美能力、增强表达能力,同时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和智慧,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花费近一个月的制作时间,2023级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的马文静同学和小伙伴们用环氧树脂滴胶及夜光颜料混合制成灯笼底座,再对塑料水瓶进行废物利用,制作附在灯笼上面的和平鸽形象。“由于环氧树脂凝固需要较长的时间,给‘和平鸽’上色也比较耗时,我们有序分工,有人提前将环氧树脂进行凝固,其他人共同上色,保证颜色的均匀度及完成效率。”

马文静平时对毛笔书法感兴趣。她说,做灯笼也是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她对衍纸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是一种通过折叠、卷曲纸张来创造立体效果的手工技艺,看似简单却需要极高的手指灵活度,考验我们的耐心和细致度,队友们共同协作解决问题、完成作品。”

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农雪霖同学喜欢歌曲里韵味十足的戏曲元素,上网时,只要看到有关传统文化的视频,她都会点进去仔细浏览,非遗打铁花的视频更是看了无数遍。

“从初步确定方案构思和主题选定,到灯笼每一面的图案选定和结构推敲、拼接,大家忙了一个多月时间。”灯笼节活动中,她选择制作浙江仙居非遗无骨花灯,整个灯身无一处骨架,用针戳技艺进行拼接,体现图案的精妙。

让她颇为自豪的是,自己灯笼纸张的颜色嵌入传统韵味。例如,灯笼里的青蓝色比较接近传统文化中的“青雀头黛”,另一面的橘红色及黄色接近传统色里的“半见”。“灯冠的图案则选用荷花、毕方等传统纹饰,整个灯笼像一个大型瓷器,磅礴大气。”

“没想到做个灯笼还挺难的”是她最深的感受。她回忆,手工制作模型时,她花了一整天时间才将主要尺寸确定,针对凹下去、鼓出来的部分,还要借助电脑软件等科技手段进行修改。“我还找了很多传统纹饰来装点灯笼,不得不佩服传统手工艺人,他们真的很辛苦、很勤劳。”

最终,她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十分满意:红黄两色交织,既彰显节日的喜庆氛围,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色彩美学;灯面上,火箭升空、高铁疾驰的画面,体现国家在科技创新道路上驰骋;传统图案、山水楼阁等元素错落有致,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骄傲。

搭骨架、糊纸板、上彩绘,最后风干定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龙琪瑾回忆,大家制作灯笼时,吃了不少苦头。例如,一群理科生上网学习衍纸作品和手工技法,用衍纸制作不同形状元素,但一开始总是失败,只能不断拼接,让技艺越来越熟练。此外,为了保持灯笼结构的稳固性和美观性,同学们需要在课余不断试验和调整,找到制作的平衡点。

但她也找到了许多乐趣——制作过程中,可以利用不同粗细的纸条来展现出光影效果,还能在灯笼内部设置小灯泡以增强视觉效果;衍纸工艺的运用十分灵活,手法的细微不同,能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状效果……

连日来,看见自己的作品一点点成型达到预期效果,最终被展出,获得观众夸赞,材料物理专业的刘文浩心中满是获得感和满足感。他感慨,灯笼节设计的多元主题,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灯笼这一意象的内涵与精髓。“大家不仅深化对所选主题的理解与认知,还可以有效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灯笼原用于照明,寓意‘照亮他人,奉献自己’,它同时也是喜庆、光明的象征。人们在灯笼上绘裱民间故事、书法作品、剪纸图案等,教导子孙后代认识文化,象征着薪火传承。”在化学与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金锋看来,活动利用灯笼作为文化载体,不仅能够加强美育,更能激励一届届学生,用心用情培养爱国情怀、推动形成积极校园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