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老图书馆前的石雕
文 | 刘先觉
来源 | 《建筑轶事见闻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
在老图书馆前院的花坛南面中间有一个石制的龙头,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这个龙头原来并不在这个地方,而是在文昌桥桥头西面道路的边上,它有一半露在地面上,一半埋在土里。
大约在1978年,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很多地方都准备进行重建工作,文昌桥和边上的路也在这时开始了改造和重修,那时刚好是冬天,有一天,我从文昌桥经过,看到那里在修路,修路工人似乎正在讨论着什么问题?我走过去,才知道原来他们碰到了一个大的石龙头,他们觉得难办,因为这么一个大东西放在路边太碍事了,要怎么办呢?他们本来打算要么挖个深坑埋了它,要么就砸坏。我走上前仔细一看,竟然是个文物,我就想可不能这么简单处理它,于是我就向他们说明这是文物并建议搬到我们当时的南京工学院的校园里。那些工人有些犹豫不决,他们觉得,就这么一个玩意,砸了也好,埋了也好,总比给你省事吧?
看着他们在那里争论不休,我灵机一动,到路边的小店,买了两包“大前门”香烟,一包给了领班,一包给了另外三四个工人,我说:“工人兄弟你们抽抽烟吧,就当做点好事,顺手将龙头放在小板车上,帮我拖到对面的学校里。”当时的东门不在现在的地方,而是正对着文昌桥,我说你拖过去最多100m,放在里面的草地上就行了。他们抽了烟觉得也不好再拒绝,就抬着龙头,拖到现在中大院东边的草坪上,那时这里还不是草坪,而是堆满了很多准备修建前工院房子的材料,这是第一步,我把石龙头给搬到了学校内。
到了1988年,那时候韦钰当校长,她就把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至此东南大学的名字又重新载入了史册。改名后,学校是旧貌换新颜,需要整修与翻盖的建筑也基本完工了,堆满杂物的场地也需要清理了。学校那时准备把东面的草坪变成两个排球场,其他零碎的基建材料都处理之后,就剩下这个龙头不知该怎么办。当时总务处长钱明权(后来做了副校长),他和我平时有点来往,在清理这块场地的时候看到这个龙头,他就与我商量怎么处理。我简单告诉了他这个故事。他就说:“嗨,原来是你搬来的,那这回正好物归原主,你给安放安放。”我说,有个挺好的地方,就是老图书馆前院的现在这个位置,当时花坛是平的,底下还没做花台,后来做了花台后,我就说放在中间做个装饰,原来中间花盆保留着,钱明权认为龙头放在中间花盆就没地方放了,于是就建议把龙头放在南边,这样花盆也保留了,龙头放前面也有装饰性作用。
这种龙头原来是放在一个房子平台的四个拐角上的,它为什么具有历史价值呢?根据考证,它是明朝初年(14世纪中期)安放在国子监中的。国子监的位置就在现在东南大学的四牌楼校区,当时里面大殿的平台,就像故宫太和殿前面的平台,平台的四个角上都安有龙头,这个就是四个之中的一个,为什么这个龙头会在文昌桥那里,而且只有一个,剩余的三个呢?现在已经很难再去求证这个问题了。从这个龙头的外表来看,保存得还是相当完好的。而这个龙头的体量,也说明这个殿堂当时还是比较大的。
所谓国子监,相当于今天国家的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中科院,在里面也可以读书,也就像今天的大学,是一个教学机构,但也可以将它视为研究机构,所以东南大学的校址从明代开始就是最高的文化学府,这个龙头就是见证。
这个龙头的学名叫作螭首,螭是龙王的九子之一,首就是头,这是它的头,所以叫作螭首,根据历史传说,它有吞吐大量水的能力,它吐出的水犹如瀑布一般,又多又急。所以人们往往将螭首放在大型建筑平台的四个角上,表示吐水,象征镇火,因为古时的房子很容易着火。
有一次,我看到几个男女博士毕业生穿着博士服在那儿照相,两个女同学靠着螭首,男同学就说不要把这个小乌龟遮住了,否则取景就不完整了。我感到遗憾,至少也应该叫作龙头吧,怎么能叫乌龟呢?因为一般非专业人士不太了解这是什么东西,因此我建议在这个螭首边上放个小铜牌,对它进行简单的说明,也算普及常识,不至于闹笑话,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个文物至少可以算作省级文物了,我们东大最有历史价值的就是它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