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冷体质怎么调理,怕冷又上火怎么改善?

【来源:大河报】

《 大河报 》( 2024年12月10日 第 A09 版)

图片

热奄包治疗,打通中焦。

图片

刮痧治疗,疏通经络,引火下行。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任倩倩 通讯员 魏佳琳 文 受访者供图

入冬渐冷,但同样的温度下,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格外怕冷、手脚冰凉?更糟心的是,还有人一边体寒一边上火!畏寒的人怎么改善怕冷体质?怕冷又爱上火怎么调理?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科秦润笋主任医师。

中医:这两种体质最容易怕冷

从中医上来说,一般体质好的人,阴阳平衡,就会相对“耐冻”一些。秦润笋主任提到,体质相对较弱的人,尤其是阳虚体质和阳郁体质,更容易产生怕冷的感觉。

阳虚体质: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新陈代谢减慢,阳气不足,出现虚寒。这类人群一般表现为畏寒怕冷、面色苍白、四肢乏力、大便稀、食欲差、饭量小,平时穿得较厚,喜欢喝热水、吃热食,常精神不振、活动易出汗、易感冒。

秦润笋主任表示,阳虚体质要避免寒凉食物损伤阳气,多进食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桂圆、大枣、羊肉、葱姜、韭菜等,同时劳逸结合,规律作息,适量增加运动锻炼。

阳郁体质:“阳气”郁积在体内,不能到达四肢,手足不温,称为“阳郁”。表现为虽然手脚冰冷,但体内又有内热,会出现口腔溃疡、便秘、嗓子疼等各种上火症状,也可见腹痛、腹泻、胁肋胀闷等。这类人群情绪多抑郁焦虑、易急躁,常感觉疲劳。

秦主任强调,怕冷之人多是此类体质,表现为外热内寒或上热下寒、怕冷又容易上火,所以不宜温补,还要少食冰冷油腻。

怕冷又上火,打通中焦是关键

对照下面几个上热下寒的身体表现,看看你中了几个?

“上热”:脸上容易长痘长痤疮、头疼、耳鸣、舌头发红、口腔溃疡、失眠、牙疼等。

“下寒”:腹部发凉、小便清长、腹泻、手脚冰凉等,对于女性来说,月经还会受到影响,会出现经期延长、血块、痛经等不适。

所谓外热(上热)其实是一种虚热,是一种阴精亏虚,虚火上炎的表现;而内寒(下寒)主要是身体内部(中、下焦)的阳气不足引起的虚寒内盛的表现,之所以上热下寒,跟人体阴阳不平衡有一定关系,阴阳之气升降不平衡了,中焦出现淤堵,就会出现各种不适。

该如何调理这种“外热内寒”的体质呢?秦润笋主任强调:打通中焦、疏通脾胃是关键!

食疗:以温补阳气为主。冬春之季气温较低,阳气内敛且易受损,此时可进食一些温补之品,如羊肉、牛肉、韭菜、生姜等,喜欢喝茶的朋友以喝红茶为主。

艾灸:可以灸一灸腹部以下的穴位,比如三阴交、足三里,腿部血液流动正常了,经络通了,上面的火就可以往下来了,适当灸这些地方,有利于温养脾胃、打通中焦。

泡脚:泡脚有助于引火下行,疏通经络,泡脚时还可以按一按涌泉穴。

运动:适度运动可以促进阳气生发,也利于寒湿排出,促进阴阳平衡,前提是冬季运动一定要适度,不要大汗淋漓。

日常保暖,护好这4个部位

冬日保暖,身体这4处“防寒要塞”你知道吗?

脚底——温暖全身:“寒从脚下起”,中医将脚底视为人体最易受寒的部位,脚底经络丰富,尤其涌泉穴,具有温阳补肾的作用。寒冷会导致脚部血管收缩,影响全身血液循环。

肚脐——温暖脾胃:肚脐是人体的关键穴位,称为“神阙穴”,与全身经络、脏腑密切相连。寒气侵入肚脐后,极易对脾胃造成影响,使人感到脘腹冷痛、食欲下降等。

嘴巴——呵护肺脏:寒冷的空气从口腔进入身体,直接刺激气道和肺部,会增加感冒、咳嗽的几率。肺主气、司呼吸,在寒冷的天气里护好呼吸道尤为重要。

脖子——护好“屏风”:脖子是人体非常敏感的部位之一,有风池、风府、风门等众多关键穴位。一旦风寒之邪通过颈部侵入体内,极易导致血管收缩,诱发感冒、颈肩疼痛等问题。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