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祥苓离世,“戴罪”演杨子荣,承包剧团惨淡经营,年老后开面馆

近日,1970年版《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扮演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因病抢救无效,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享年89岁。

至此,当年出演《智取威虎山》的导演和所有演员皆已去世,而这部电影至今依然是中国影史上难得的经典戏曲电影。

图片

1970年,根据曲波创作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京剧电影《智取威虎山》上映,迅速引起全国轰动。在片中饰演男主角杨子荣的童祥苓,也因其英俊的外表、扎实的表演功底、正气凛然的高大全形象深入人心。

图片

童祥苓曾说:“我这一辈子,没有什么大出息,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智取威虎山》,(让)大家记住了杨子荣。”

图片

有人说:对很多演员来说,一辈子能够演绎出一个让世人记住的角色,就已经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例如:像游本昌的“济公”、章金莱的“孙悟空”、陈晓旭的“林黛玉”、陆树铭的“关云长”。

图片

童祥苓在网上的主要“履历”,也只有1963年的《尤三姐》和1970年的《智取威虎山》两部电影。

图片

《尤三姐》取材于《红楼梦》,由童祥苓的三姐童芷苓主演,童祥苓则在片中饰演凤姐的丈夫“琏二爷”贾琏,亦是8.2高分的优秀京剧电影。

图片

让童祥苓一夜成名的,则是《智取威虎山》,他正是因为杨子荣一角,成为70年代国人心目中智勇双全的孤胆英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童祥苓成长于天津的京剧世家,在《智取威虎山》之前,他已经在京剧界声名鹊起。

图片

196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筹拍《智取威虎山》时,“杨子荣”的演员一换再换,始终都未能令人满意。最后,以谢铁骊导演为首的剧组领导班子还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启用当时正接受审查的京剧名角童芷苓的弟弟童祥苓。

图片

作为上海京剧院“童家班”成员之一的童祥苓,早在1965年就已经开始排练《智取威虎山》。他顶着“戴罪立功”的压力进组,《智取威虎山》拍摄的过程,正是他自我救赎的过程,这部电影拍摄时的幕后故事,其实比电影本身更加曲折和精彩。

一、

童祥苓本名童福苓,祖籍江西南昌,1935年3月5日出生于天津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童汉侠是天津法政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母亲亦毕业于天津女子师范学校。但童家五兄妹却没有受到父母“书卷气”的影响,在那个特殊年代相继踏入梨园发展。

图片

童祥苓的大哥童侠苓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又曾到北平读过土木工程,但最后还是入了戏班。1939年,童汉侠带着一家人到了北平(北京),组建起家族戏班,取名“苓社”,俗称“童家班”,童祥苓的二哥童寿苓、三姐童芷苓、四姐童葆苓都是其中的骨干成员。

图片

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童祥苓从小在耳濡目染下,开始对京剧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每当哥哥姐姐们在家里练功吊嗓子时,他都会站在旁边听,还会学着大声唱起来,这时候他的四姐童葆苓就会说他捣乱,把他赶出去。

图片四姐童葆苓

小孩子对带颜色的东西总是感兴趣,童祥苓最喜欢摆弄那些用来勾脸的水彩颜料,虽然不会勾脸,还是把颜料往脸上乱画,把自己画成一个大花脸。他还用做手工的纸给自己糊一个纸盔头,往头上那么一戴,也学着戏台上的武生咿咿呀呀唱起来。

图片

有一次家人带童祥苓去看了李万春演的京戏《武松》,回到家后,一想起武二郎斗杀西门庆的情节,他就情不自禁抄起扫帚手舞足蹈,还拿水果刀把停放在院子里的自行车轮胎给扎爆了。这件事不仅令他受罚,此后家里人也没敢再带他去看戏了。

图片

童祥苓的母亲本来不让他学戏,一是学戏太苦;二是希望这个小儿子能把书读好,以后去当机械工程师,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但童祥苓对戏曲如痴如醉的那股劲,让一家人开始正视让他学戏这个严肃问题。

图片

经过大人们的一番讨论之后,最终决定在童祥苓8岁那年让他拜师学戏。当时,由于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已出山,四姐童葆苓名气最大,童祥苓家里比较富裕,为了能给他最好的教育,父亲童汉侠把教文戏和武戏的先生都请到家里,除了学费之外还管吃管住。

图片

童祥苓先后拜师刘盛通、雷喜福钱宝森,学的是余(叔岩)派;后来又拜马连良周信芳为师,对余、马、麒各派的剧目都非常精通。家里还招了十几个徒弟,跟童祥苓一起练功学戏,并雇了鸣春科班做盔头和刀枪把子的陈师傅,“苓社”的班底就算组建完成了。

图片

这是把家里的“宝”都押在童祥苓的身上了,好在年仅8岁的童祥苓非常懂事,他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练功,冒着北平冬天的严寒,跟着四姐到北海公园去吊嗓子;回家吃过早饭之后,还要学武功,倒立、压腿、翻跟斗这些都不在话下。

图片

都说“严师出高徒”,童祥苓的两个姐姐童芷苓和童葆苓对他更是要求严格。

每次先生教完,四姐都要给他“检查作业”,帮他指出不足之处;而每次表演完成后,吃宵夜时,姐姐们还要给他“复盘”,经常要批评他“不入戏”,指出他表演上的种种缺点。

图片

直到1963年排练《尤三姐》时,28岁的童祥苓还经常挨三姐童芷苓的教训,要他好好琢磨表演时的眼神。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才成就了童祥苓表演的高水平,为他日后出演“杨子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片

二、

1956年,童祥苓落户上海并成家立业,入职上海京剧院,拜师周信芳。由于唱功全面、文武兼修,能演出《群英会》、《定军山》、《四郎探母》、《龙凤呈祥》、《汉宫春秋》、《桑园会》等经典曲目,作为“台柱”每月可以领到350元的高工资。

图片

他的表演不拘一格,能够在余派的基础上融入马派、麒派的表演特点,将三派优点加以融会贯通。演唱爽朗豪迈又极富韵味,表演细腻、挥洒自如,能在理解角色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表现出层次感,又善于刻画人物,达到形神兼备,因此深受戏迷的喜爱。

图片

1958年,改编自曲波小说《林海雪原》的《智取威虎山》开始在上海京剧院排演。经过几年时间的修改加工后,成为八大“样板戏”之一,与《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齐名。

图片

到了1964年,现代戏《智取威虎山》剧组进驻上海京剧院并开始选角。当时“座山雕”的扮演者贺永华很早就确定了,但“杨子荣”的人选却迟迟未能确定,到了童祥苓这里,已经是第四个人选了。

图片

1965年,《智取威虎山》第一次彩排,周总理曾亲临现场悉心指导。当他看到童祥苓扮演的杨子荣时,曾对他说:“你唱的不是‘杨子荣’,而是‘诸葛亮’,不要端着,要走自己的路嘛!”这句话对童祥苓的影响很大,他开始思考自己在表演中犯了哪些错误。

图片

原来,二十多年的传统戏曲熏陶,早已让童祥苓造就一副传统老戏的腔调、唱功和表演模式。但那些“固定格式”的老套路,是为了表现古人的音容笑貌而存在的,放在“杨子荣”这个战士身上,肯定是不合适的。

图片

为了演好角色,童祥苓必须改变自己的唱法,为角色设计一套全新的肢体动作。他决定下基层去观察真正的军人,将他们的言行举止深刻在自己的脑海里。

图片

于是童祥苓开始深入部队去观察那些军人的一举一动,又抽出业余时间去学习雷锋、黄继光、邱少云这些优秀战士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事迹,抓住他们的气质特点,将其融入到“杨子荣”这个戏曲人物的身上。

图片

1966年,《智取威虎山》剧组在京西宾馆礼堂演出,接受主席和总理的指导。演出结束后,主席和总理都走上舞台,和剧组成员合影。同时,主席还建议把第五场《打虎上山》唱段中的“迎来春天换人间”改为“迎来春色换人间”,这就是“主席改词”的由来。

图片

《智取威虎山》的剧本也就此定稿,其后童祥苓辗转全国各地,接连唱了五年。直到196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准备将《智取威虎山》搬上大银幕,而此时的童祥苓却因受到三姐童芷苓的牵连,离开了剧组。

图片

正值那个特殊的年代,童祥苓每天不是在接受“教育”,就是在接受“教育”的路上。

图片

然而电影《智取威虎山》的筹备工作,仍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杨子荣”角色的人选也依然空着。

图片

由于实在找不到比他更适合的人选,谢铁骊导演和剧组的领导班子最终还是决定顶着压力,让童祥苓“戴罪立功”回来拍戏。正是由于这层特殊身份,让童祥苓成为剧组中地位最低的人,每天除了拍戏,还必须接受劳动改造——为剧组的200号人洗碗。

图片

在拍摄的过程中,身为男主角的童祥苓也时常被针对。每段戏都要拍摄十几条才让通过,唱到后来实在是唱不动了,他就给声带做肌肉注射,并咬牙坚持下来。

图片

为了拍摄“杨子荣”的脸部特写,摄影机前一只2000瓦的聚光灯经常要照到他的眼睛上,这也令童祥苓苦不堪言。每天从下午拍到晚上,眼睛都充血了,但为了不让镜头拍到红眼睛,医生又给他用收缩血管的眼药水,每次拍完后,他的眼睛都快看不清东西了。

图片

但即使如此艰苦的拍摄过程,童祥苓还是以非凡的毅力,拿出压箱底的本事,贡献出最好的表演。当看到电影中那个意气风发的杨子荣,我们何曾想到童祥苓在两年的拍摄过程中经历过的艰辛和痛苦。

图片

《智取威虎山》讲述的是解放战争初期1946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的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故事。

图片

这其中侦察英雄杨子荣为打进威虎山内部探听敌情,伪装成另一伙土匪许大马棒的饲马副官胡彪,只身来到威虎山并成为座山雕手下的“老九”。最终他凭借过人的胆识和超凡的机动能力,与少剑波里应外合,最终剿灭了这股盘踞林海雪原中的匪帮势力。

图片

片中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场戏,就是潜逃回威虎山的小炉匠栾平(孙正阳 饰),试图揭露杨子荣的真实身份。但杨子荣临危不乱、随机应变,不仅化解了危机,还一枪结果了栾平的性命。

图片

童祥苓与孙正阳两位京戏名家一明一暗、一正一邪,演绎过程中配合相当默契。既把杨子荣的智勇双全、一身正气表现出来;又将栾平机智狡猾、诡计多端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再加上座山雕(贺永华 饰)的老奸巨猾,三人的共同演绎留下了这部不朽的经典。

图片

三、

《智取威虎山》于1970年上映后引起全国性的巨大轰动,童祥苓也成为名噪全国的京剧明星。但在那个特殊年代,他并没有因此而走上人生巅峰,而是历尽人生的低谷,终在70年代末迎来曙光。

图片

到了80年代,童祥苓和妻子张南云一起承包了京剧团,想要在这一行干出成绩,但经营多年始终未见起色。1993年,由于童祥苓的大儿子所在的工厂破产;小儿子又学艺不精,两个儿子都失业在家,58岁的童祥苓决定离开京剧团,回家开小面馆。

图片

为了筹措开店,童祥苓用一年时间到处演出,终于凑够了本钱。他在上海延安西路某处将一间20多平方米的活动房,改造成了能够摆放五张桌子的“童祥苓面馆”。为了节约开支,他还承担了洗菜、配菜、扫地、洗碗这些粗重活。

图片

来面馆吃面的客人,经常看到童祥苓蹲在马路边洗碗,一点明星的架子都没有。他自嘲说:“年轻的时候洗碗洗习惯了,有基本功。”

开面馆的8年,过去聚少离多的一家人都能够重新聚到一起,这是他觉得最开心的地方。

图片

童祥苓和妻子张南云是一对同年同月生的“金童玉女”,两人是由童祥苓的四姐童葆苓牵线才走到一起。张南云是上海京剧院的青衣、花旦演员,师从梅兰芳,艺兼荀、梅两派,亦有过硬的本事。

图片

两人厮守一生,过着与世无争的低调生活,为了让妻子“过上安逸舒适的晚年”,童祥苓倾尽毕生的积蓄,在上海买了一套170平米的寓所,这也就是他一辈子所有的家当。

图片

晚年的童祥苓其实非常“时尚”,他在社交网站上有自己的账号,会分享表演的日常和生活的点滴,从中也能窥见他对于生活的豁达和乐观的态度。

图片

今年6月25日,他发了个视频,配文说:“我已90岁了,身体原因好久不唱了。上星期有兴趣唱了一段过把戏瘾。”

视频中的童祥苓依然神采奕奕、中气十足,眼神中透出与年龄不相符的精气神,唱功也依然出色。

图片

而最后一条内容是在今年10月4日发的,说他在国庆期间看了上海京剧院演出《智取威虎山》的视频,在第四场参谋长的台词中恢复了原来的内容,为此他感到非常高兴,觉得这句台词是献给建国75周年的最好纪念礼物。

图片

到了11月10日,演员陈旭明也分享了与童老师相聚的视频。在视频中童祥苓童心依旧,坐在黄包车里一副老顽童的样子,虽然走路时不得不依靠拐杖,但他还是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图片

其后童祥苓因哮喘病入院治疗,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又回家做康复。可没想到刚刚进入12月不久,就传出童祥苓去世的消息,令所有人都感到万分的悲伤和惋惜。

图片

四、

曾在徐克电影《智取威虎山》中饰演杨子荣的张涵予,也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文“悼念童祥苓先生,永远的杨子荣!”

图片

同时连趣网的总裁赵刚,也表达了对童老师的哀悼。同时,他还带来一个消息:《智取威虎山》的高清修复工作正在进行中,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这部童祥苓的代表作,以高清的画质重见天日。

图片

愿童祥苓老师得到安息,他的“杨子荣”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个国人的心中。

图片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热血丹心)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