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XO龙头,药明康德(603259.SH),突然爆发!
2024年12月6日开始,药明康德两个交易日累计上涨超14%。
过去几年,利空伴随业绩承压,药明康德市值缩水严重。2021年以来,最大跌幅一度近80%。
而现在,利空因素消除,伴随行业周期反转,药明康德,或许真要迎来重生!
首先,我们聊聊“利空因素消除”。
药明康德从事CXO(医药外包),包括研发外包、生产外包等,主要客户是创新药企,准确的说,美国创新药企。
近期,美国宣布生物安全法案未被列入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最终协议文本。这一利好直接刺激药明康德连续大涨。
几年的角力下来,事实已经清晰:药明离不开美国,美国也离不开药明。所谓制裁根本不现实。
2022年9月开始,美国酝酿所谓“生物制造法案”,此后一波三折,直到今年3月,“生物安全法案”获得众议院通过,而今却未被列入其国防授权法案。
按照美国的制度流程,这意味着该法案至少短期内落地基本没戏。中长期看推进难度也很大,原因是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界的反对声音太大。
事实上,制裁阴影之下,药明康德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占比不降反增。
2023年第一季度,美国客户收入占药明康德收入的60.1%,到了今年第一季度,达到61.4%,今年第三季度,直接达到66.1%。
战报会骗人,战线可不会。美国药企真金白银的“投票”更不骗人。即便美国政府频繁施加压力,也难以阻止企业选择跟药明康德合作。
这里面核心在于,药明是当下全球唯一的端到端一体化医药研发外包龙头,可以帮助客户从新药早期发现到后期商业化生产的全流程无缝衔接。
创新药研发的链条和时间极长。对药企而言,如果今天找一家细分外包,明天再找一家,非常浪费时间,一步错步步错,钱就打水漂了。这个时候,药明康德的优势就凸显了。
可以预见,未来美国还会继续搬出这法案那法案唬人,但可执行性极低,操作难度极高。除非短期内美国本土诞生能替代药明康德的企业,否则任何政策都只会宣示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所以,我们说“利空因素消除”。
再讲讲“行业周期反转”。
CXO是依托的是美元潮汐带来的创新药投融资周期。
怎么理解呢?
美元宽松,那么创新药领域的投融资就会增加,药企新药研发力度就会加大,相应的,CXO需求就会增加。
就这么个逻辑。
现在,美元已经进入降息周期。生物医药的投融资趋势有望加速好转,CXO行业很可能要开启周期反转。
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今年海外生物医药投融资总金额已达453亿美元,超过2023年全年的417亿美元和2022年的442亿美元。
事实上,目前国内CXO企业的国外订单已开始起量。根据摩根大通对CXO销售和投融资数据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中指出,生物医药投融资资金需要大约4个季度才能转化为CXO的销售,所以国内CXO公司或将于2025年看到更加明显的订单增长趋势。
最后,我们再看看药明康德这家企业的韧性。
2024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收入同比下滑6.23%,利润同比下滑19.11%。不过,同比下滑跟此前有新冠项目有关。如果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营收同比增长4.6%。其中,第三季度收入104.61亿元,重回百亿规模,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同比增长14.6%。
值得注意的是,现金流已于2022年转正,且2023年大幅结余。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自由现金流达到55.6亿元,预计2024年60-70亿元。
CXO是重资产行业,前期需要不断向资本市场融资以扩产,但当下药明基本资本开支最大的时期已过,自身造血能力很强,而大量同行自由现金流还是负的,需要外部输血。也就意味着药明康德经营韧性很强,一旦行业开启周期向上,药明康德有望放大优势。
从估值看,当前药明康德市盈率20倍左右,远低于上市以来的平均市盈率57.79倍。资本市场已经把公司的估值打的很低了,所以,是不是机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