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现在所处的丁家大院,有个酿酒作坊……”12月6日,初冬的天寒料峭也抵挡不住平顶山市新华区香山街道筹备组石桥营村村民任国卿的热情。他正在“石桥营乡村故事会”上给村民扯闲篇儿、说瞎话儿。面对着眼前的直播镜头,这个从未接触过直播的78岁老人,一点儿也不怯场。
在石桥营村,讲故事叫做“说瞎话儿”,讲得精彩、讲得多的人就被称为“瞎话儿篓”。据村里统计,这个4000多人的村里,800多个村民都能随时随地“说瞎话儿”。
“以前日子简单,没啥娱乐项目,坐一起了就是编瞎话儿、讲故事。”作为村里“赤脚医生”的任国卿,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讲故事。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任国卿和任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任学就开始石桥营(香山街)民俗文化的个人调查。2014年,二人主持编著《平顶山石桥营民俗志》一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为了促进民间故事、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村里配备专门的办公室,开办“石桥营故事大讲堂”。然而,翻来覆去的老故事、日渐式微的关注度,依然让任国卿对这一文学形式的前途堪忧。
随着新华区和美乡村建设的推进,挖掘传统村落文化,打造村庄文化IP品牌,为石桥营的民间故事文学带来了新的希望。
“说瞎话儿是历代石桥营人学习和体验为人处事的一个重要渠道和方式,其中蕴含的伦理道德熏陶着村民,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任学表示,跟上时代潮流,用“瞎话儿”传播真善美,迫在眉睫。
于是,石桥营村利用修建好的丁家大院,开设“石桥营乡村故事会”,定期邀请村里在家的“瞎话儿篓”上台讲故事,并邀请新华融媒、网络达人等媒体平台对故事会全程直播,通过手机、互联网的普及,让原来的面对面讲故事成为“云端的面对面”。同时,注重挖掘培养年轻一代的“瞎话儿篓”,让新生力量讲好新时代新背景下和美乡村的新故事。
老故事焕发新生机,“瞎话儿篓”澎湃新能量。“即将中寿之期,还能为村上作一点贡献,我感到很高兴也很自豪。”任国卿表示,自己会继续学习,深挖历史资源,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故事。(来源:平顶山市新华区委宣传部 作者:郑鹤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