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天寒,在吉林省四平市城市污水处理厂门前,骑着共享单车、山地自行车等行人或悠闲或匆忙地路过,门前的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更新着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数据。不远处,每小时6000吨的达标尾水从污水处理厂的排口汹涌地流入西湖湿地,几只野鸭在排水口周围游弋。
“尾水经过西湖湿地进一步净化,流入条子河。在下游1.2公里处,还有一个西湖湿地公园,修建了木栈道、挡水坝、浅滩岛屿、亲水平台等休闲服务设施,现在已经成为市民休闲亲水的好去处。”四平市污水处理厂总经理张雷说。
以前的臭水沟,如今的美公园。西湖湿地的变迁是四平市入河排污口整治的一个缩影。从四平市的南北条子河到东辽河,从招苏台河到西辽河两岸,近年来,四平市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及监督管理,走出了一条具有四平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河湖生态治理新路。
图为四平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对伊通县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伊通河进行采样。孟庆一摄
开展五轮次全市集中排查,
保证全覆盖、无死角
今年2月,四平市生态环境局铁西区分局局长李金瑞带队冒着寒风,沿河排查入河排污口。突然一声脆响,李金瑞脚下的冰层破裂,他的右腿掉进了冰窟窿里。幸好河边水不深,只是湿了鞋子和裤脚。李金瑞淡定地到车上换了一双鞋,继续开展排查。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他打趣道,“排查河道排污口要带双备用鞋,这是多年‘湿鞋’总结出的经验。以往腿被刮伤,鞋被陷进淤泥里留作纪念,钻栅栏、被草丛划破羽绒服、鹅毛满天飞的尴尬事也时常发生。”
“夏天一片草,冬天一片冰;雨天一脚泥,雪天一身白。”四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鲁万波告诉记者,“这是我们巡查入河排污口时的常态。”
早在2019年,四平市生态环境局就在吉林省生态环境厅的部署下,按照“查、测、溯、治”的基本思路,积极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等系列工作。
“截至今年,我们已开展五轮次全市集中排查入河排污口工作。根据国家政策文件的更新发布,我们会及时调整排查重点,逐步建立完善入河排污口档案,实行台账式、清单化动态管理,保证排查工作全覆盖、无死角。”四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宏宇说。
不仅如此,四平市与吉林省长春市、辽源市,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辽宁省铁岭市4个毗邻市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与长春市、辽源市开展协同立法,实现入河排污口跨区域流域协同共治。“双辽市在四平市与通辽市的合作架构下积极沟通协调,与通辽市科左后旗建立辽河流域环境安全联动机制,协同推进西辽河流域环境治理工作。”四平市生态环境局双辽市分局局长姜艳哲说。
“在巡查过程中,我们严格落实‘三级排查’机制,采取人员徒步踏查与无人机空中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查找遗漏排污口。”四平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孟庆一告诉记者,四平市充分利用全国排污口监督管理平台“一张图”和奥维地图等信息化手段,探索实施遥感解译技术,分析识别疑似入河排污口和可疑区域,组织人员对重点区域进行复查,解决排污口量多、面广和人员少的问题。
四平市生态环境局伊通县分局水科负责人孙宏泽每天坚持晨跑,跑步的路线就是境内河流沿线。几年来,伊通县境内大小河流他已跑过多遍。对于现场肉眼无法查看的区域以及遥感解译的重点区域,孙宏泽会在上班时间带着无人机进一步核准,伊通县的大部分登记排污口就是这么“跑出来”“飞出来”的。
目前,四平市共排查保留排污口663个,其中,工业企业排污口29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污口31个。
建立排污口责任主体清单,
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梨树县郭家店镇的四台子河河道边,竖立着一个在线监测设备。“这个设备设立在四台子河与招苏台河的交界处。在这里设立在线监测,如果下游发现水质波动,可以沿线精准倒查问题的源头。我们在梨树县沿着河道设立了12个这样的在线监测设备。”四平市生态环境局梨树县分局局长杨春刚说。
四平市生态环境局建立小流域监管机制,在重要干支流设置市级监控断面,利用第三方采样和设置自动监测设备的方式,分段监测河流水质,确保水质出现异常时能够第一时间精准查找问题点位,及时施治。
“现在屏幕上实时显示的污水排放氨氮数值为0.01mg/L,国家标准为5mg/L,目前这个排放指标已经远远优于国家标准。”张雷指着四平市污水处理厂门前的公示大屏幕说,四平市的城市污水都汇入这里。2018年12月,四平市污水处理厂完成了技术升级改造,排水口水质可高标准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水平。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和政府兜底的原则,四平市逐一明确排污口责任主体,建立责任主体清单,落实地方人民政府属地管理责任,生态环境部门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我们督促责任主体全面担负起源头治理以及排污口整治、规范化建设、维护管理等职责。”孟庆一指着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旁的标识牌说,“我们在每个入河排污口都设立了标识牌。”
对新排查发现的排口,四平市统一进行溯源监测,确定排水类别。已登记的排污口由责任主体制定监测方案,按照排污许可证明确的监测频次和方式开展监测工作;此外,对于工业、城镇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排污口,实行以测促治,由四平市生态环境局每年制定监测计划,聘请第三方公司每季度开展监督性监测。
“2019年以来,全市依法取缔排污口97个,清理合并排污口38个,保留的663个排污口已全部按照规定完成标识牌、口门、监测点位等设置工作,排污口全部达到整治要求。”鲁万波说。
“我们坚持水陆统筹、以水定岸,不断深化‘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过程监督管理,实现了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大幅提升和持续改善。”郭宏宇说。
2023年,全市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达到90%,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优于国家考核标准30个百分点,5个断面较考核标准提升了一个水质类别,条子河林家断面水质首次达到Ⅲ类,四平市东辽河流域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规范管理多措并举,
从审批到监管“全面闭环”
在四平市生态环境局梨树县分局,每个入河排污口的档案都被整整齐齐地分类整理好。四平市生态环境局梨树县分局水科负责人孙岩峰拿着厚厚的档案介绍:“这是我们的纸质档案,早在2020年推行数字化档案之前就已经建立,相比于数字档案更加详细完整、便于查阅,所以沿用至今。随着数字化档案的进一步细化完善,纸质版档案也将被逐步取缔。”
孟庆一向记者展示四平市入河排污口数字档案。只要点点手机,包括照片、视频、文件等在内的入河排污口相关信息就会被调阅出来。“我们还借助‘吉林一号’卫星,将所有入河排污口标注在卫星地图上,实现一键导航,方便监督管理。”
目前,四平市663个排污口已经全部录入国家信息化平台数据库,全面登记排污口名称、位置、受纳水体、口门照片等基础信息,实现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登记、排查整治、日常监督检查等信息数字化管理。
“依据入河排污口类型,分别实施审批或者登记,严把事前审批关口,确保排污口设置规范合法。”郭宏宇介绍说,四平市还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单位通报。“对违反法律规定设置入河排污口、未按照同意设置入河排污口决定书要求设置入河排污口等行为,依法依规予以处罚,实现从审批到监管的全面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