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 为康复的白鹤佩戴“身份证”“回家”

12月9日,2024年“鹤舞鄱湖 君临吴城”国际观鸟季救护候鸟放飞活动在鄱阳湖畔的“中国候鸟小镇”江西九江永修县吴城镇核心湖大湖池举行放飞仪式,共放飞候鸟8种合计35只。

此次放飞的候鸟主要来自鄱阳湖区和天津市落单、受伤的候鸟。候鸟放飞前由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对鄱阳湖区的白鹤、白鹳、大天鹅、小天鹅等5只候鸟佩戴了“身份证”卫星跟踪器及鸟类环志。利用卫星追踪技术,将有助于相关部门对候鸟的迁徙路线、活动规律进行观察和监测,为候鸟种群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提供参考。

候鸟放飞仪式上,中国动物学会向永修县授予“白鹤之乡”。

据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保护管理站巡护员王小龙介绍,这次放飞的1只白鹤是今年5月9日,由鄱阳湖保护区吴城保护站、永修县公安局水上派出所、吴城镇卫生院和当地志愿者联合组成的白鹤救援队在大汊湖东洲头洪水中救助的,当时,这只幼鹤在一块被水围困的草洲上无法飞行。经过诊断,这只幼年白鹤的右翅初级飞羽有轻微外伤,在野外无法飞行。考虑到幼鹤的生命活力和恢复能力,医生决定在救助中心为其提供疗养治疗,帮助幼鹤恢复体力。待这只白鹤康复后放归大自然,这只白鹤被取名“逐浪”。

经200余天的精心治疗和喂养,“逐浪”白鹤已全面康复,适合野外放飞。科研人员为“逐浪”白鹤右脚安装了卫星跟踪器在鄱阳湖区成功放飞。

另一只被放飞的东方白鹳是今年2月4日,永修县吴城镇丁山村村民金燕在自家菜地发现的,疑似受伤无法飞行。经吴城卫生院医生检查,这只东方白鹳无明显外伤,初步认定因翅膀打湿,且体力不支,导致无法飞行。经我们300余天精心饲养,这只白鹳己康复适应野生放生,科研人员为它佩戴了“身份证”卫星跟踪器。

“今天看到我数百天亲手救护饲养的“逐浪”白鹤等候鸟康复回家,我心里十分欣慰和难舍,这是我38年救护放飞的第二只白鹤。”鄱阳湖吴城保护站巡护员王小龙说。

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是中国最大淡水湖,也是国际重要湿地。当前,江西鄱阳湖进入候鸟越冬高峰期。已有近60万只候鸟先后抵达鄱阳湖区越冬。鄱阳湖区共监测到5042只白鹤,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66只。

作为全球重要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江西鄱阳湖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成为每年70多万只珍稀候鸟的越冬家园。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像保护孩子一样保护好候鸟,在坚守传统的同时,鄱阳湖保护区积极探索生态监测的智慧化之路。自2023年12月上线运行以来,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智慧管理平台已逐渐将无人机自动巡护、植被遥感监测分析、电子围栏预警、AI鸟类识别等前沿技术付诸实践,为保护区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管护体系。(中国日报江西记者站 赵睿楠 | 张佳慧)

图片

5月9日,由鄱阳湖保护区吴城保护站、永修县公安局水上派出所、吴城镇卫生院和当地志愿者联合救援队在大汊湖东洲头洪水中救助落单的“逐浪”白鹤。

图片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为康复后的“逐浪”白鹤佩戴“身份证”卫星跟踪器。

图片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为康复后的“逐浪”白鹤佩戴“身份证”卫星跟踪器。

图片

巡护员王小龙照料体弱的东方白鹳。

图片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为康复后的东方白鹳佩戴“身份证”卫星跟踪器。

图片

候鸟放飞仪式上,中国动物学会向永修县授予“白鹤之乡”。

图片

2024年“鹤舞鄱湖 君临吴城”国际观鸟季救护候鸟放飞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