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浙江某地高一年级上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要求学生根据去年某民办学校校长52岁考取北京大学哲学系全日制博士生、并与该校培养的8名当年北大学生一同参加“开学第一课”的素材,写作一篇文章。无独有偶,这一素材还被甘肃、湖北等地收录进高考作文写作热点素材中。
文章素材中的主人公,是北京精华学校校长廖中扬。他在每年培养十多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学校已帮助上万名学生实现升入理想大学梦想的同时,自己还率先垂范,克服时间少、很多知识已扔下多年等不利因素,最终在52岁圆了自己的北大梦,为学生们树立了榜样。他的这种精神正如某地写作热点素材中所概括的几个关键词——“坚持梦想,学无止境,提升自我,终身学习”。
52岁“博士校长”与学生同上北大“开学第一课”事迹成为多地作文素材
日前,浙江某地高一年级上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中出现了这样一道题目,学生们先要阅读一篇材料,具体内容如下——
“在北京大学2023年开学典礼上,52岁的博士新生廖中扬与自己的学生一同上了‘开学第一课’。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的回答很单纯:‘等我毕业的时候,也将退休。我只是想完成青年时期进入北大读书的梦想。’廖中扬告诉他的学生,‘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知道和做到。’”
阅读完材料后,试卷要求学生们围绕“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并做到“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除此,相关素材还出现在一些地区高考作文写作热点素材中。比如在甘肃“一周时文素材”中,就引用了刊登在北京青年报上的《校长与学生一同考上北大,诠释终身学习的价值力量》一文。在后面的“链接阅读”中,则引用了《钱江晚报》发表的《52岁校长和学生一起考入北大,看到教育的真谛》一文,以及《新京报》发表的评论文章《52岁校长与学生一同考入北大,祝福这美好一幕》。同时,这几篇文章都被收录在热点素材中“终身学习”的关键词下方。
在湖北省高考语文总复习的作文素材积累板块中,相关素材则被纳入“青春激扬”主题素材中。素材的标题用了“学海无涯,勇敢追梦”这八个字,在素材结尾部分还特别标注了这段文字的“运用场景”,即“坚持梦想,学无止境,提升自我,终身学习。”由此可见,廖中扬52岁北大读博经历已成为一段励志佳话,有关方面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不乏希望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的期许。
身体力行践行“志存高远、奋勇登攀”的校训
办学多年,廖中扬见到过不少这样的案例——北京孩子家庭条件普遍不差,有的家里甚至有好几套房子,光靠“吃瓦片”什么都不干生计也没问题,所以没有什么梦想。还有的学生虽然设定了目标,却管不住自己,有人因为恋爱、上网半途而废,有人因为坚持不了而功亏一篑┅┅
凡此种种对廖中扬触动很大,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他认为一个人不能只满足于低层次的需求,而应有更高的追求,毕竟人与小猫小狗不同。他希望能牵引出学生们对更高目标的追求,帮助他们实现梦想。而这,也成为了他的使命之一。
为此,他将校训由“梦想终将实现”改成“志存高远,奋勇登攀”,以此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提升他们的认知度。他还想告诉学生们,“这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知道和做到的距离。要相信‘复利效应’,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一定会收获惊喜。因为复利之下,收益会随时间呈几何增长”┅┅
他不仅倡导学生们这样做,自己还身体力行,52岁考上北大博士就是对这一理念拥趸与践行的最好例证。在这一过程中,他克服了外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考博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同时使用三个英语APP背单词,每天坚持记100个左右的单词并练习英语听说,最终顺利通过雅思考试。现如今他使用的学习APP数量由3个增至9个,每天背德语单词的时间起码要三个小时,有时甚至达到7、8个小时。他每周用于上课的时间多达四五十个小时,平均到每天差不多有七、八个小时┅┅
虽然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已少得可怜,但廖中扬每天放学后仍坚持回校处理公务,尤其是对每个新进员工的面试工作。精华学校有上千名员工,没有一人没经过他的面试,因为他很在意应聘者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所以要亲自把关。在他的愿景中,要把精华学校打造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所以连不属于一线的行政部门人员都被要求学习俄语或英语。
在今年精华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廖中扬再次给全体师生带来惊喜——一张他在北大哲学系全日制博士班级的全“A”学年成绩单,而这是他用牺牲睡眠换来的。他坦言,现在的睡眠质量比较差,每天能睡到6个小时就算不错了。但即便如此,廖中扬也无怨无悔。因为在他看来,即使考上北大博士对自己来说也不意味着目标都实现了,因为随着不断学习,对自己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自己的边界究竟能扩展到哪儿也越有一种冲动。用他的话说,“毕竟,人生的长度不能延展,但人生的宽度可以拓展。”而这,也正是对写作热点素材中所概括的“坚持梦想、学无止境、提升自我、终身学习”的最好诠释!
“校长博士”的励志事迹激励更多追梦人
廖中扬52岁圆梦北大的励志事迹,不仅给精华学子上了一堂精彩的人生课,他那“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的坚定追求也感动了不少网友和读者。红星新闻一条关于廖中扬与学生共上“开学第一课”的视频在微博发布后,获得了500+的讨论量,不少网友为这位“高龄”博士生竖起了佩服的大拇指,有人直言“廖校长令人钦佩!师生楷模!我等榜样!”,有人称赞他“追求知识的校长,厉害!” ┅┅
而廖中扬事迹本身所传递出的“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的信念,给正走在追梦路上的人们带来了无穷力量。网易号上一篇关于廖中扬参加北京大学2023年开学典礼的文章下,就有网友留言道,“52 都能考博,30 岁应该也没问题的吧”,还有网友感叹,“年龄在做任何事情面前都不是障碍”。在红星新闻文章下也有网友表示,“敬佩这位校长,追求完美的楷模,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不晚”,“活到老,学到老,厉害”。而一名微博博主评价廖中扬的追梦故事时更是表示,“心若有梦,一切皆有可能┅┅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年龄已不再是学习的‘桎梏’。不断获得新知,增添智慧,提升认知方为‘心向往之’的人生目标”┅┅
媒体对廖中扬的这种“终身学习”的精神也给予了高度肯定。《钱江晚报》评论中指出,“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只要有心向学,完全可以不拘形式随时随地学习。”北京青年报《校长与学生一同考入北大,诠释终身学习的价值力量》一文的作者更是直言,“岁月使人皮肤起皱,但如果失去了热忱,就伤了灵魂。心若有梦,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52岁的廖中扬以实际行动做出了生动诠释。”、“‘朝闻道,夕死可矣’,没有功利心的考量,真正享受学习和求知的乐趣,有时或许更接近教育的本真。”
其实,如果此举能影响到更多人在追求知识的道路上不断求索,正是廖中扬乐见的一个结果。当他2013年在精华带过的一届学生得知校长到北大读博的消息后向他表示,“老师现在都这么努力读书,我们也应该学点什么”。廖中扬对此感到非常欣慰,他说,“我觉得这就够了,至于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那是另一回事,只要每天坚持学,总会有收获的。”
在他的带动和要求下,精华学校的老师们也努力学习、钻研业务,形成了浓浓的学习氛围。对此廖中扬表示,“我的导师都快65岁了,天天还在学习,这会影响到我;所以我也希望精华的老师们能受我影响,把学校打造成一个更加纯粹的学习型组织,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
(免责声明:本频道旨在为广大网友提供更多信息,不对所刊载的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仅供参考,参考本站信息进行交易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与本网站无关,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