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记者从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获悉,2024年,该院共有20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新品种涵盖小麦、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和秋葵六大类,为全市乃至全省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品种支撑。
石家庄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精神,聚焦加快推进种业振兴打造农业强市目标,加大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和育种材料创制力度,持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今年新审定的品种包括:特用小麦品种石蓝麦2号和H5713、石麦35、石麦36、石基麦192、轮选49等6个小麦品种;玉米品种石玉124、鲜食玉米品种密花甜糯26号等2个玉米品种;冀石83、冀石813、冀石1183等3个棉花品种;鲜食大豆品种石豆41、特用大豆品种石黑豆13号、石鲜12以及石豆33、石豆34等5个大豆品种通过河北省审定,石薯8号、石薯9号2个马铃薯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新品种登记,紫玉和石秋葵4号2个黄秋葵新品种通过河北省认定。
小麦方面,审定通过的石麦35、石麦36等小麦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抗寒、抗倒、综合抗病性强和籽粒灌浆快等突出特点。
“小麦育种需‘十年磨剑,久久为功’。一个新品种从育种到生产开始应用往往要经历十几年的‘大浪淘沙’。”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明琦说,“从组合配制、世代选择到品系鉴定、比较试验,再到参加各级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往往要从上百万个单株、数千个品系中才能选育出一个新品种。”
近两年,我市优质小麦科研育种发展迅速,集成研发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关键技术”“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6项技术成果,其中“小麦匀播节水减氮高产高效技术”入选2022-2024年度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成果丰硕。
除此之外,通过河北省审定的鲜食大豆品种石豆41、特用大豆品种石黑豆13号、石鲜12以及石豆33、石豆34等5个大豆品种具有高油高产,品种株型紧凑,耐密抗倒,落叶干净的优良特质,适宜机械化收获。
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聚焦加快提升大豆产业科技支撑水平,组建了由高学历人才组成的大豆创新团队,先后承建农业农村部高产高油大豆育种创新基地项目、河北省大豆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平台项目,专门围绕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栽培生理、技术推广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科研团队的潜心深耕。科研专家们数年如一日“泡”在试验田,穿梭于实验室,跨区域采集样本、比对基因,只为筛选最优性状组合;与高校、种业企业紧密联动,打通研发到推广“梗阻”,让好种子快速落地生根;引入大数据、分子育种前沿技术,给传统育种装上“智慧大脑”,加速品种迭代。
小小一粒种子,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连着国家战略。好种子不仅要在风调雨顺的年份能够高产,而且在遭遇极端天气时,也能最大程度保证粮食有产量,农民有收益。
近年来,小麦、大豆、玉米、马铃薯等通过专家组联合测产屡出佳绩,受到同行专家和种粮大户一致好评,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为保障我市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
粮安天下,种为基石。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精神,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等文件,明确成果的自主处置和经营权等。通过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巩固优势学科、发展特色学科、支持应用学科,深化与中国农科院、京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交流合作,不断夯实科研成果基础。
据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田东良介绍,该院将继续加大实施科研能力提升行动,提高种质创新能力,强化重大科研成果培育,夯实科研基础,细化完善与科技成果评价挂钩的科技成果奖励政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促进更多更大更好成果加速涌现,以种业振兴助力建设高水平农业强市。
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杜倩倩
查看原图 3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