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聊外放电功能会借势救灾等特殊场景,加速普及全球并替代燃油车,遇到个抬杠爱好者说燃油也能救灾,混动也能放电云云,今天就具体展开下大电池车外放电的普及意义。
一、救灾场景究竟需要谁。
①救灾运输场景下,燃油、插混、HEV都是好手,纯电需要充电相对劣势。
②救灾发电场景下,插混和纯电都有大容量的动力电池储能,是发挥救灾意义的基础,插混还额外有烧油发电模式,而HEV和燃油极少有支持外放电的。
在燃油保有量仍然很高,HEV和纯电和插混都还在逐步增长替换前者的当下,毫无疑问只有少数车能满足②的发电稀缺性,救灾功能扩展意义是远远强于是个车就能做的①救灾运输价值的。
二、混动的效果。
那是不是HEV或者燃油车强行加一个烧油外放电功能,就可以比肩插混车或者纯电车的外放电效率了呢?
显然,燃油车的发动机是第一个被排除的,它发动机标定主要用在变速箱匹配行驶性能的需求上,怠速拿自己的小发电机外发电也好,上到经济转速发电再花钱做个大发电机也好,横竖效率都不可能打赢混动专用发动机。
HEV教育过市场一个重要的道理——电池可以削峰填谷让发动机只在最高效的时候工作,其他时候电机主导驱动,发动机尽量休息。
在烧油发电的模式下,这意味着电池越大的插混越占便宜,它可以比HEV减少很多次频繁启停,这尤其在用电负载频繁改变的情况下更有效率。
三、分类以什么为准。
从第二点可知,燃油和HEV老老实实干救灾运输很好使,但救灾放电这种活,目前保有的车几乎都不支持,而且它们哪怕加了外放电也比不赢纯电和插混。
中国的新能源标准是纯电加插混,HEV因为不能插电仍归入燃油,有些国家的新能源标准只是纯电,插混和HEV打包为传统能源自成混动,这有他们在其他维度上的差异性,但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救灾外放电这个目前相对稀缺的需求下,这几种路线的优劣排序一定是:插混>纯电>HEV>燃油。】
把插混和纯电的外放电优势项目,嫁接给混动才最优的分类,属于HEV自己实力不行,偏要跟着蹭前两者的热度。
以上,节能和补能维度,中国市场插混和纯电已经初步胜出玩家越来越多,HEV只能做小跟班玩家越来越少,在其他桩少电价高的国家市场HEV或许仍有反扑机会。
但外放电维度,是插混和纯电目前独占的,HEV很可能会贡献燃油被取代后下一波的减量,救灾意义营销会成为这个过程的催化剂,上次郑州已经打好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