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梗高发?7种疼痛可能是心梗前兆!记住这些,关键时刻能救命!

寒冷季节

心梗容易高发

在电视剧里我们时常看到

演员“突发心梗”的桥段

演员脸色一变

捂胸倒地然后就不省人事了

现实中的急性心梗

大多并非如电视剧中演的那样...

很多患者甚至

没有意识到自己“心梗”了!

心梗诱发因素有哪些?

如何及时察觉心梗的征兆?

突然心梗如何正确自救与互救?

心梗是什么?

心梗属于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基本病因大多是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原理类似“水垢”逐渐累积堵塞了“水管”),少数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先天畸形或痉挛导致一根或多根心脏血管管腔的狭窄和心肌血供不足。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20~30分钟以上,即可发生心梗。心梗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令人谈“梗”色变。

图片

心梗诱发因素有哪些?

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图片

情绪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图片

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图片

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发作前有哪些先兆症状?

1.胸痛胸闷+大汗

胸部正中,或者在胸部中间偏左部位出现疼痛,范围至少一个巴掌大小。这种胸痛、胸闷像胸口放了块大石、或用胶带缠了几圈,还常伴有莫名的恐惧、焦虑感。

2.长时间的恶心和呕吐

心梗发作时,心肌缺血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异常,出现恶心和呕吐。这种恶心和呕吐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不会因为进食或休息而缓解。有些人还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或胃酸倒流的感觉。

3.嗓子难受

咽喉部烧灼痛,感觉喉部发紧,可能伴有胸闷、憋气、大汗症状。

4.上肢和左肩痛

一般为左侧肩膀或者左侧手臂内侧出现钝痛,可能放射到小指和无名指。

5.持续后背痛

有些心梗患者的疼痛会放射到后背,出现持续的后背疼痛。女性相比男性更多见。

6.上腹部疼痛

感觉“胃痛”或上腹痛,服用护胃或者解痉药物无效,且疼痛与活动或劳力有关时,也应警惕急性心梗的可能。

7.牙痛或下颌痛

少数情况下,心梗患者会出现牙痛、下颌痛,且伴随胸痛、肩膀痛、冒冷汗、濒死感等症状。这类牙痛与运动相关,患者处于静止状态时不痛,一运动就疼或疼痛不止。

图片

突发心梗,如何自救与互救?

心梗发作时,如果身边无其他人陪同,要做以下5件事进行自救:

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接线员您的准确位置,说明自己可能是急性心梗发作。

保持房间门开放状态,以便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顺利进入房间。

在最靠近门的合适位置平卧休息,保证急救人员到达后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自己。

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有条件者可口服阿司匹林。

尽量舒缓情绪,耐心等待。

身边有人突发心梗,如何急救?

此时,应尽早拨打“120”急救电话,这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步骤。

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可让他平卧,安抚其焦虑和紧张情绪。随身携带有急救用药时,应立刻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有条件者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可口服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

图片

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应让患者保持平卧位。有经过心肺复苏培训的人员在场时,应尽快进行胸外按压等抢救措施。

如公共场所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施救者可根据情况尽快行AED电除颤。

图片

如不具备以上条件,保证患者平卧位或侧卧位,避免因恶心、呕吐物导致的窒息情况出现,耐心等待专业救治人员到达。

如果只有一人陪同,可在等待期间,尽可能联系1~2位亲属或朋友,避免患者到医院后因人手不足而延误治疗时间。

急性心梗如何治疗?

心梗急性发作,患者可以通过微创介入治疗及时开通血管,挽救生命。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是通过溶栓、放支架等方式实现再灌注,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

黄金120分钟并非指超过了120分钟就无意义。一般来说,在心梗发生后3小时内接受再灌注治疗,这个时候溶栓和支架介入治疗的效果相当,能显著减少心肌梗死范围;12小时内首选心脏支架支架治疗,如果病人症状持续不缓解,在24h内也是可以进行再灌注治疗的。总的来说,越早进行再灌注治疗,并发症越少,患者后期生活质量更高。

远离心梗,这5点要牢记

1.注重预防,定期体检

30岁以上建议每3-5年体检一次,50岁以上建议每1-2年体检一次。

2.调整心态,愉悦心情

保持心态的平和,避免精神紧张焦虑、大喜大悲。

3.劳逸结合,起居规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的加班、熬夜。

4.营养搭配,合理膳食

少吃动物脂肪,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尽量不吃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控制胆固醇的摄入。严格戒烟,饮酒越少越好,尽量做到“滴酒不沾”。

5.适当运动,健康体魄

每周至少进行3-5次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每次至少30-45分钟。

资料来源:武汉协和医院微信公众号、健康中国

(大众新闻记者 黄鑫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