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当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汤汤,历史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唯有认清方向、锚定目标,坚定才有根基,奋进才有意义,搏击才有力量。
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明了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任务。
领袖重托,催人奋进。气象部门牢记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将发展成果落到百姓心坎上,融入时代大潮中。
夯基垒台 立柱架梁 气象高质量发展打开新格局
历史长河永远向前,浪涛奔涌从不止息。总有一些关键节点,令人昂扬,使人铭记。
当始终根植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气象事业走到第70个年头,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怎样在新时代浪潮中踏歌起舞?
关键时刻,更须举旗定向、凝聚共识——
2024年5月16日,陕西省西安市大气探测中心技术人员在光头山对高山气象站气象设备进行维护,确保气象数据收集准确无误。这里采集的数据为秦岭气候变化研究、生态保护和气象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支撑。摄影:樊超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气象事业发展全局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为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全面建设气象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航向既定,只待勇毅前行、风雨兼程——
2022年,国务院出台《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召开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多方协同合力推进气象现代化作出重要部署,擘画出宏伟壮阔、催人奋进的气象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中国气象局党组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其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有机结合,与党中央历次集中性学习教育紧密结合,与贯彻落实《纲要》深入结合,准确把握自身战略定位,广泛调研、深入思考、系统谋划,把气象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通盘考虑,鲜明提出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铺展开思路明确、线条清晰的气象高质量发展施工图。
广大气象干部职工秉承气象优良传统和作风,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一目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敢于实践、积极进取,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描绘出笔触温暖、细致入微的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景图。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气象部门在稳步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敢想敢为、先行先试,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涌现出一批“敢为天下先”的示范性成果。在浙江江山,“网格+气象”实现“气象吹哨、其他报到”,重塑气象基层治理“筋骨”。在江苏响水,以递进式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为先导的信息高度共享、“叫应”高亮显示、指挥高层统筹、响应高效联动的“响水模式”,进一步优化防灾减灾“一盘棋”格局。在山东临沂,气象部门创新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打破壁垒、凝聚合力,推动气象监测设施统筹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再上一个台阶……数十个气象高质量发展试点,星罗棋布、各擅胜场,共同绘好一幅先行先试样板图。
浙江江山气象网格服务专员进村入户收集农户气象服务需求 摄影:沈天法
已知要道无岐路,所贵专心事笃行。如今,气象基础业务能力实现快速提升,气象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气象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成效显著,气象发展体制机制日益健全完善。中国式现代化气象篇章正在全面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大局,踏着独属于这个时代的铿锵节奏,不断跑出加速度,攀上新高峰。
迎难而上 砥砺前行 气象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彰显新作为
今年6月,河南省商丘市简化修订防汛预案,组织200余个乡镇4000余个村的防汛人员轮流培训。“所有课程里,先讲气象。”商丘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专员牛振明说。
曲突徙薪,远胜亡羊补牢。随着全球气候形势愈加复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均有所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造成严重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气象为先导,盘活各方应急救援力量,留足防范应对的“提前量”,打好防灾减灾“主动仗”,已经成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选择。
防灾减灾,“预”字当头,以“时效逐步缩短、空间不断精准、内容更具针对性”为原则的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能够有效确保预见性,逐渐成为气象防灾减灾的主旋律。中国气象局印发《递进式气象服务导则(试行)》,推动这一机制实现全国覆盖,并建立完善高级别预警“叫应”制度。“飞”在灾害前的气象信息,帮助各级党政领导、防汛等主要应急责任人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行动有方。
“嘉陵江水位达到192米时,洪水几乎与沙滨路齐平,古镇临江商铺三层以下都会被洪水淹没。”今年4月15日,重庆沙坪坝区城市治理与运行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知天·沙坪坝防汛决策指挥系统,推演不同水位影响,进而作出决策。这一系统以数据共享为基础,以部门联动为导向,建立了多跨协同的数字化、扁平化、闭环式防汛救灾指挥新模式。而这,只是各地气象部门因地制宜、因灾施策,创造的无数气象防灾减灾生动实践之一。
目前,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辖地(市)政府均建立了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预警响应联动机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达98.8%,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能力实现空间分辨率1公里、3小时内逐10分钟更新,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实现逐6小时精细化气象风险预警。2019年以来,因气象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比2014—2018年平均下降48.5%,经济损失占GDP比例平均下降0.15个百分点。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护生命安全,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是气象部门的庄严承诺,也是永远践行的初心与使命。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道路上,气象部门能做到的,还有更多。
2023年7月28日早上,台风“杜苏芮”登陆在即,福建省厦门市气象局观测人员成功施放探空气球。摄影:吴健
趋利避害,本为一体。服务生产发展,气象赋能效益显著。放眼全国,“气象+”赋能行动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气象服务投入产出比达1:50。中国气象局以“观测即服务”理念推进实况业务发展,有效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气象部门聚焦农业、能源、交通、生态等重点领域,提供全周期、精细化气象服务;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建设,拓展“数据要素×气象服务”场景,发布69个气象高价值数据产品,开放共享12类106种气象数据和产品;跨部门探索“气象×金融”服务模式,从气象保险服务拓展至银行、证券期货等综合金融服务。
民富国强,众安道泰。促进生活富裕,气象部门不断加强供给,推出流感气象风险、旅游景观观赏预报、旅游线路天气规划等个性化服务,穿衣指数、花粉指数、洗车指数等交互式服务产品。服务触角细致入微,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连续5年保持在90分以上,成为覆盖面最广、满意度最高的公共服务之一。2023年气象科学知识普及率达80.8%,“能救命的气象知识”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常识。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保障生态良好,气象部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围绕9个领域15个方向开展气候资源评估,以风能太阳能月和季节预测服务产品赋能清洁能源发展;加强重点区域生态气象监测评估服务,为美丽中国建设擦亮底色;加强温室气体高精度、加密监测评估,建成我国首个达到国际标准的碳源汇监测核校支撑系统。
今年11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中方发布《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2025—2027)》,明确将通过助力提升发展中国家早期预警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务实举措,推动构建更加安全、更具气候韧性的未来。中国气象部门开发“云+端”早期预警业务平台,通过风云气象卫星和地基观测网络协同,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多层次监测服务,已在巴基斯坦、所罗门群岛等国成功应用。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气无国界,气象部门着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中国气象方案惠及全球。中国气象局完成对肯尼亚、纳米比亚等7个非洲国家的气象援助项目;中国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应用等落地海外多国;联合多部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世界气象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上推介气象早期预警中国方案。中国气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做法赢得世界气象组织(WMO)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盛赞。
向新而生 积厚成势 气象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
12月1日,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运行,将对南极大气成分浓度变化开展连续、长期观测,支撑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图为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观测场。供图: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气象高质量发展的点滴进步,都根植于基础业务能力“内功”的持久淬炼、科技创新“硬实力”的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引擎”的不断强化。
2023年4月4日,31所高校的代表齐聚中国气象局,共同成立全国气象科教融合创新联盟,开展高效务实合作。以此为标志,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气象科研工作者齐心协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创新落在火热实践中。
当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开始运行,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挂牌成立,39个中国气象局重点开放实验室接连建成,我们看到,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正不断完善。
当“风清”“风雷”“风顺”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大模型投入应用,国产快速辐射传输模式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北斗智能探空系统为气象探空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我们看到,气象科技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迈出新步伐。
当公里分辨率快速同化预报循环系统填补我国高致灾天气预报技术空白,“百米级、分钟级”预报技术支撑重大活动和重点区域气象服务保障,2100余项科技成果在业务中得到成熟应用,我们看到,气象科技成果支撑作用愈加显著。
2024年大连马拉松沿途实况信息图 供图:大连市气象局
当“新时代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落地实施,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气象高水平人才高地逐步崛起,科研立项评审、科技成果评价、科研机构平台与人才团队评估改革走向深入,基层台站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全面铺开,我们看到,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蓝图愈发清晰。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今天,气象人才队伍水平持续提升,全国气象干部职工本科及以上比例达91.9%,硕士以上比例28.3%,人才区域布局更加合理,70%的县气象局有高工,50%的市气象局有正高工,人才政策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气象人才创新活力正持续释放。
而当这种创新活力转化为科研实力与发展动力,气象部门对“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不懈追求,就走上了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精密,书写在天地间。由地平线延伸到碧海,到蓝天,再到无垠的太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海空天一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已经建成——9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综合探测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00余部雷达组成世界最大天气雷达监测网,可实现气象灾害快速跟踪、准确定位、多维监测;建成北斗探空系统,气象探空系统升级换代走出关键一步;全国7.6万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平均站间距缩至11.2公里,站网布局持续优化,垂直探测技术能力和精密程度不断提升,有力支撑天气、气候监测预报服务需求。
精准,镌刻在基因里。从实况“零时刻”到短时临近、短期、中长期天气预报,再到气候预测,一体化数值预报业务体系和智能数字预报业务体系构建完成——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43分钟,实现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3—7天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过程,提前3—4候预测重大天气过程,提前6个月预测全球气候异常事件。
精细,流淌在生活中。从城市到乡村,从重大活动到衣食住行,智慧气象服务随时可感、触手可及——提供基于位置和场景的气象服务产品,发布67种特色生活气象服务指数,为1200余家气象信息服务企业提供数据支撑,将气象数据嵌入主要媒体、主流资讯、生活服务平台;数字气象全面融入“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
凝心聚力 铸魂立根 广大气象工作者展现新面貌
2023年5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气象局党员突击队从喀什出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深入海拔4000米的帕米尔高原无人区,翻过坡度60度的“绝望坡”、涉过两条冰河,在悬崖峭壁上建立气象观测站。15日,叶尔羌河流域源头实现气象监测全覆盖,下游600多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了更多保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气象局党员突击队建站人员在悬崖峭壁建设观测站。摄影:李志宏
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既是对美好愿景的不懈追求,也伴随着对艰难险阻的不懈挑战。在闯关夺隘、攻城拔寨的斗争中,总有人挺身而出,英勇向前。他们的名字叫党员,他们的勇气,来自坚定的信仰,来自气象部门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一以贯之以党建铸魂的不懈坚持。在党中央历次集中性学习教育中,在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实践中,气象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气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政治保证。
2024年4月,中国气象局党组印发《气象系统2024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工作方案》。这已经是气象系统连续四年开展这一实践活动。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服务前沿,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已不仅是掷地有声的誓言,更是气象部门广大党员、干部念兹在兹的行动,是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气象部门创新建立“以党组织联学联建联创,促进业务主动互动联动”,在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中彰显气象担当。
2022年8月22日晚,重庆市奉节县安坪镇新铺村突发山火。奉节县气象局局长左燕丽为及时监测火场的气象数据,在硬邦邦的石头上“和衣而卧”。摄影:雷东燊
2024年4月,《中国气象史》研究编撰工作正式启动,这一气象文化建设的重大基础性工程意义重大、正当其时,有助于总结气象事业发展规律经验,以古鉴今、凝聚智慧、启迪未来。
传统需要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气象部门以文化人、润心兴业,实施气象文化传承、弘扬、培植、传播行动,继承和弘扬气象工作者爱党爱国的坚定立场、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格物究理的科学态度、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福建,“福气”文化品牌将民众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精神追求,与观云测雨、护佑安澜的气象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吉林延边,“厚朴尚和 求精求新”的延边气象文化内核,鼓舞着干部职工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在广东中山,“初心如磐、与爱同行”的党建品牌体现了气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成风化人、润物无声,气象文化建设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浸润在气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里。今天,气象系统全国文明单位增至198个,近3年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等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263项,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大国工匠、国家卓越工程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一批先进典型,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实干笃行团结奋斗的精气神进一步激发。
踏上新征程,站上新起点。眼前,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大道,身后,是一代又一代气象工作者接续奋斗的厚重积淀。而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是不变的初心,是永恒的使命,是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更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气象篇章舍我其谁的大情怀。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殷切嘱托,不负深情厚望,作答时代命题,续写气象万千!
作者:刘钊
编辑:吴彤 王素琴
发布:张琳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