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霞姐。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南京连续开展了两次户口清查,留下150万张人口户籍卡,成为了珍贵的历史材料。
南大历史学院的学者们围绕着户籍卡做了研究,还挖掘出了户籍卡背后不少的故事。
在这批户籍卡里,隐藏着一批地下党,因当时用的都是化名,时隔几十年,当事人多已过世,如何找到他们,不是一件容易事。
看着真实鲜活的档案照片,一个传奇的女特工吸引了我。
她叫陈修良,被称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女人。作为一个顶级女特工,她的一生注定无法平静,也不会平凡。
陈修良刚出生不久,23岁的父亲便留下万贯家财,骤然离世。
如豪门恩怨小说一般,族人纷纷涌上门来争夺家财,勾结官吏流氓欺凌母女三人。
从那一刻起,年幼的陈修良跟随着母亲,从一个公堂走到另一个公堂,经历了无数次的委屈与不公。
童年的经历,塑造了她坚韧的品格,懵懂的陈修良渴望有一个公平公正的新世界,她甚至因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拜,曾改名叫陈逸仙。
幼年时的陈修良
在母亲的倾力培养下,陈修良和姐姐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21年,14岁的陈修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宁波女子师范预科。
在这里,她通过同学的介绍,结识了宁波著名的沙家五兄弟,一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她的同窗好友中,只有一个著名的烈士,朱枫。
“沙氏五杰”中的沙文汉,后来成了陈修良的第三任丈夫。
而陈修良的第一任丈夫,则是历史上著名的上海“东方旅社案”的牺牲者之一,李求实。
李求实湖北人,原名叫做李国玮,早年参加革命,曾与恽代英、萧楚女、林育南等湖北最早的共产党人成立了“共存社”,后在武汉主办《日日新闻》。
1926年,19岁的陈修良从上海国民大学去了革命中心广州,随后参加了广东省委的工作,彼时的李求实是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
陈修良有才华,长得也美,李求实也是个才子,还有“美少年”之名。这对“门当户对”的革命夫妻,可谓是乱世中的绝配。
1927年,国民党叛变革命,原来的“红都”武汉,瞬间成为了屠场,一些非武汉的党内干部需要迅速转移,有的通过上海远赴莫斯科,陈修良就是其中一员。
她抵达吴淞口之后,便假扮成去莫斯科打工的人,坐上了开往苏联的商船,辗转到了莫斯科,在中山大学留学,此后,她与丈夫天各一方。
一年后,国共对峙严重,李求实担任了团中央宣传部长,为了工作上的方便,组织安排李求实和一个女工结婚。
“修良,因为工作繁忙,我也不知你何时归来,现已同秦怡君同志结婚。”这是陈修良收到丈夫的最后一封信。
为了革命,二人“被迫”离婚。
革命烈士李求实
对于把革命视为生命全部的李求实,二人婚后一直聚少离多,这次分开,陈修良理解,也接受。
李求实在1931年1月17日下午被捕,他当时正要前往东方旅社第31号房间开会,这次大搜捕整整持续了一夜,翌日共有36名共产党人落网。
2月7日深夜,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在龙华将他们和一些原来关押的政治犯共24人秘密杀害。
“东方旅社事件”远非国共之间的谍战,是中共早期重大历史事件之一,也是罕见的至今仍深处迷雾之中的事件之一。
陈修良早在去莫斯科的途中,就被一个叫余飞的男人看中。
这个余飞是电车工人出身,原名叫做余茂怀,安徽黟县人。这人识时务,脑子转得也快,先后参加过“五卅”、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等一系列在上海发生的革命。
1927年撤到苏联,是中共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代表,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他与会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又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
遇见陈修良后,他动了心思,隐瞒了自己有妻子的事实,开始疯狂追求陈修良。
为了吸引陈修良的注意,在各种场合高谈阔论,诋毁党内的知识分子,说只有工人阶级才能忠实又可靠。
陈修良想起刚刚失败的婚姻,也是知识分子结合,渐渐竟认同了余飞的谬论。
陈修良虽然结过一次婚,其实还是个叛逆的少女,在余飞的攻势下,两人正式结为夫妻。
少女时期的陈修良
到1930年莫斯科大学停办,大家也都一一回国了。
留苏学生回归祖国一般均须先到上海,因为党中央在上海,工作分配须经党中央的指派。
为了避免被间谍跟踪,留苏学生归国前必须隐蔽一个时期,然后由秘密交通陪同,送到中苏边界,方可偷越国境到送到秘密联络站,尔后独立行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修良只能将1岁的女儿于飞留在莫斯科孤儿院,开始其26年的异国生活。
回到上海后陈修良的日子并不好过,先是组织纱厂女工罢工被捕,全靠母亲出钱出力疏通关系才获释。
很快,王明上台之后,之前反对他的人全都受到了清洗,在苏联旗帜鲜明反对过他的陈修良,工作自然也被停了。
失落之时,本想去找丈夫倾诉,那曾想余飞已经背着自己,返回安庆老家和原配妻儿团聚,后将一家老小都迁往上海。
陈修良是善良的,她生下和余飞的第二个孩子后,虽然余飞不回家,但还偶尔会寄钱给余飞,询问他的近况,但余飞没有回过信。
由于顾顺章的反叛,中共地下组织被破坏,上海也开始变得不安稳。余飞准备前往苏区,陈修良此时也要前往苏区,听闻会和余飞同路还欣喜万分。
可万万没想到,余飞叛变了。
余飞去老家时碰见了大叛徒王晴白,他被捕了。为了能活命,他不惜背叛一切,先交代自己身份,之后加入特务组织,按照要求去劝降自己的同志。
听闻此事,陈修良如遭雷击。
不仅如此,余飞第一个提供了沙文汉的地址,这是陈修良多年的好友,他们在莫斯科时就一起共事过。
还好余飞的妹妹通知了沙文汉,他顿感大事不妙,立即用电报暗语通知了在上海的陈修良,要她迅速转移。
陈修良难以置信,不相信同床共枕的丈夫竟然是这样的一个小人。
来不及难过伤心,她迅速配合转移,所以余飞在宁波和上海寻找陈修良时,才会扑了个空。
很快,中华苏维埃政府对余飞发出了通缉令,为了保命,余飞从此淡出江湖。直到新中国成立,余飞才被人发现藏在上海的一家工厂内,被捕后死在了监狱里。
遇人不淑的陈修良终于过了情关,迎来了开挂的特工生涯
陈修良在去苏联之前,曾担任过中国共产党唯一女创始人向警予的秘书,她的才华和忠诚,都得到党组织的高度评价。
本想苏联学成归来报效组织,谁承想,自己丈夫把自己给出卖了。
为了躲避追捕,沙文汉带着陈修良来到上海后,找到了自己的组织,联系到了潘汉年。
也就是余飞叛变,让沙文汉和陈修良有了更多相处时间,她慢慢了解沙文汉,这才是可以携手终生的伴侣。
陈修良的母亲是个明眼人,对于沙文汉的为人,陈母也很了解,更何况本身两家就有相识,于是放心把女儿交给了沙文汉。
陈修良沙文汉夫妇
兜兜转转的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婚后两个人流亡到日本,为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工作,自此也开始陈修良情报战线传奇的一生。
做特工的女人,在暗夜里行走,怎么能少得了被误解。
回到上海后,总有人劝他们两个离婚,好在沙文汉从不为所动,他说:“你们不信任她,我信任她!她是我的妻子,我怎会因你们的原因抛弃她。”
抗战爆发后,处于沦陷区被日寇统治的上海局势混乱,国民党中统、军统,日本梅机关、76号还有中共地下党围绕上海,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情报网络局面。
如何保证领导机关的安全成了陈修良等人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母亲的帮助下,陈修良花费一千五百银币在巨籁达路景华新村租了一个单独的小洋楼,小楼视野开阔,站在阁楼上来往行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陈修良的母亲叫陈馥,是那时少有的知识分子,她机敏过人,一直在支持掩护着女儿的革命工作,被同志们称为“众家姆妈”。
陈修良上海的家也成了江苏省委的秘密开会地点。尽管她在努力的奉献一切,但从没有过一时的风平浪静。
陈修良反对王明的历史档案再次被翻出,说她曾经写过“反党反右派分子”的记录,要调查清楚才能任用。
1941年底,陈修良被安排到江北华中局接受审查,丈夫沙文汉属于被牵连,可以缓行一步。
为了自证清白,陈修良留下幼女,独自启程出发,前往江苏北部的抗日根据地。
在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的情况下,陈修良想顺利到新四军军部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途中,她要通过日、蒋、汪伪三方的关卡,一旦被对方得知是去新四军管辖的地区,结果非死即囚。
一起和陈修良去苏北的还有中国著名经济学者顾准之妻汪璧,汪璧此行的目的是去找丈夫团圆,对比陈修良心事重重,一路走来她的脸上充满期待和喜悦。
为了避免引起敌人的注意,在交通员的帮助下,陈修良和汪璧乔装打扮成农村妇女的样子,历经多次惊险终于成功抵达华中局组织部所在的单家港。
在这里陈修良没有看到古人诗句里江南四季如春的景象,战争让这片土地满目疮痍,到处是黄土堆,看不到树木,好一个荒凉景象。
华中局组织部设在一间小土屋,简陋的房间里只有桌子和长凳,一眼就能看到头,好处是如果遇到什么紧急状况,他们随时可以撤离。
想起上海时的待遇,真是天差地别。陈修良也第一次感受到深入敌后的艰难。
没有排除万难、艰苦奋斗的决心,是绝对不能在这里坚持下来的,每一个坚持下去的共产党员和新四军战士都很了不起。
陈修良和沙家兄弟在一起
审查清楚后,陈修良安顿下来成为一名普通文职干部,每天在住的灶间里翻阅不计其数的电报。
4月,华中局决定安排陈修良创办《新华报》,办报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陈修良文字功底不错,但怕自己承担不起这份重担,准备婉拒。
负责华中局的陈毅军长得知后,亲自找到陈修良,说:
“同志嫂,创立党报对华中局未来行动很重要,希望你千万不要推辞,把新闻记者当成终身职业来做,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好这份事业。”
陈修良一听“终身职业”心更惊了,她此次来华中局本意是想和王明打“官司”,解释清楚自己身上的历史问题,怎么一下就变新闻记者了。
“我在办报问题上没有经验,恐怕会耽误华中局的大事,要么还是找有相关经验的同志来做。”
陈毅听罢哈哈大笑,他鼓励陈修良大胆做不要有心理负担,他说自己参军的时候也没想到能当上军长,这一切都是实地干出来的。
陈修良只能硬着头皮答应,可到现场一看,心也凉了半截。
当时华中局只有一个电讯报,由于敌人严密的封锁,各种物资进出极为困难,电讯报印刷数量很少,只能下发到排一级。
报社位置在离军部十几里以外的一个小村庄里,只有一个译电组加上一台旧式平版印刷机。
陈修良心里有些不理解,为什么陈毅将军不顾条件困难,在这种随时需要转移的情况下办《新华报》,态度还如此之强硬?
别说按期出版,陈修良都担心都没人投稿。
好在电报社里工作的都是老新闻记者,在众人的协助下,《新华报》总算有点起色,可以做到五天出一大张。
1942年7月《新华报》出创刊号,陈修良在上面写了一篇关于纪念“七一”党的生日文章,文章中她详细说明了王明左倾路线错误的后果,坚决反对教条主义。
这篇文章经过陈毅亲自审查阅读,他拍板后方才刊登,故没有人出来反对。
和陈毅将军相处越久,陈修良对这位将军的了解便越深、越敬佩,陈毅将军平日里喜欢下棋、作诗、写文章,可谓文武双全。
在那种极端困难的敌后斗争条件下,《新华报》的办报工作坚持下来了,并逐渐在根据地和附近敌占区引起热议。
直至新华分社成立,《新华报》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并入新华分社,陈修良也被调到华中局党校做党委副书记。
抗战胜利后,党中央决定委派陈修良到南京担任地下市委书记,带领地下党员在南京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此前南京已经有8位地下党市委领导人牺牲,自己会是第九个吗?
4月,沙文汉在长江边上送别妻子陈修良,两人都知道此行千难万险,陈修良感慨地念起千古名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沙文汉则为她写下了诗壮行:“男儿一世当横行,巾帼岂无翻海鲸?欲得虎儿须入穴,如今虎穴是金陵!”
告别丈夫,陈修良乔装改扮隐姓埋名,启程奔向南京。
五年前未见的女儿,见到陈修良时,好奇问:你是新来的保姆吗?
陈修良和沙文汉以及女儿沙尚之
特工一般都有双重身份,到南京后,陈修良先化身为一位富商遗孀,以"张姓阔太太"的身份潜入南京。
她精心打扮,出入高级场所,看似挥金如土,实则肩负着组织发展地下党员、收集军事情报、策反敌军的重任。
在她的精心安排下,党员们化身成商人、教师、工人,甚至是黄包车夫,每个人都有一套完整的社会身份,融入到普通百姓中。
白天,陈修良穿梭于各大茶楼、戏院,与达官显贵谈笑风生。她善于观察,精通人情世故,很快就在上流社会圈子里打开了局面。
夜晚,她悄悄与地下党员接头,传递重要情报。她甚至专门学会了打麻将,在牌局中收集军政要员的秘密。
不久,陈修良发现“张太太”的身份已经不安全,国民党当局开始户口普查,建立户籍档案。
陈修良更名为程兰如,迁入中共南京地下党员柏焱和柯秀珍家里,伪装成对方的亲戚。
一天晚上,柯秀珍对家人说,“姑妈”程兰如要来家里做客,要准备丰盛的晚宴招待她。就在柯秀珍一家忙碌时,“姑妈”走进客厅。
而有谁能想到,那个经常穿着旗袍,去柯秀珍家里打麻将的“姑妈”程兰如,竟然是潜伏在国民党心脏的中共地下党总指挥。
陈修良的户籍档案
陈修良要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恢复被打击得支零破碎的市委,然后陆续成立了学委、工委、文委和公务员工作委员会等等。
一大批进步青年学生在陈修良的安排下毕业后进入南京各军事、政府机构,接受地下党市委公务员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为日后获取大量资料、情报信息,配合解放与接管城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陈修良也没忘记寻找那些断了线的“风筝”,隐藏在暗处的他们,随时等待上级召唤。
刚听到国民党员汪维恒的名字时,陈修良就感到有些耳熟,可一时间想不起来,急得她整个晚上都没睡好觉。
终于在天蒙蒙亮时,陈修良一拍手掌,想起来了,她曾经在中共诸暨县委的旧名册里看到过这个名字,为了印证自己的想法,她马上发电报给延安寻找相关资料。
延安的回电证实了陈修良记忆没有错,确实有一个叫汪维恒的党员在诸暨县委工作过,那他们是不是同一个人呢,陈修良决定派人去试探一下对方的态度。
结果让陈修良非常开心,这个国民党军政部联勤总部技术委员会副署长汪维恒,就是中共断线12年的“风筝”。
两边联系上后,汪维恒果断把自己手里国民党军队的情报全部汇报给南京地下党委,并安全送到延安,在后续战斗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1946年到1949年,三年时间,陈修良领导下的南京市委,地下党员发展到2000多人。
他们分布在国民党的党、政、军系统和各行各业中,为解放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到了解放战争中期,军队急需大量军事情报,陈修良一手主导了南京的情报工作。
她在南京国民党的各个中央部门,安插了四十多位顶尖卧底,她也被称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女人。
南京国民党政府有一位中共卧底名叫方休,他一直跟陈修良单线联系,一天,他重庆的小舅子要来探亲,因对方是国民党特务,方休担心身份暴露,让陈修良赶紧搬离自家。
陈修良思考后,认为应该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几天后,陈修良来到方休家,碰巧这个小舅子外出,见其留下的手提包里装了一份军事密码。这正是党中央急需的国民党军事密码。
陈修良喜出望外,将密码本拿出交给手下,奋笔急抄三小时后放回原处。
这份密码对掌握国民党军队调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回电嘉奖:“在军事上起了很大作用。”
女特工陈修良
1948年9月,中共中央上海局要求南京地下党“积极进行策反工作”,争取更多国民党进步人士,共同迎接新中国的到来。
陈修良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就成功策反了包括国民党空军轰炸机八大队飞行员俞渤在内的一批国军轰炸机飞行员。
于是轰炸机直接飞到“总统府”上空投弹,由于天色影响,炸弹偏离了目标,蒋介石虽毫发未损,但吓得不轻。
俞渤驾机起义的消息在国民党内传开后,一些飞行员纷纷效仿,西安、杭州、上海、香港等地接连发生起义。
空中雄鹰奔向光明后,陈修良开始了对海上舰队的策反工作。
“重庆号”舰长邓兆祥刚正不阿,早就不满国民党当局的腐朽无能,知此情况后,陈修良快速出击欢迎“重庆号”弃暗投明。
海、空两军起义后,陈修良接到了一条秘密情报,说国民党97师的师长王晏清,性格耿直,作风清廉,可以争取……
97师支部队是南京的首都警卫师,相当于古代的御林军。陈修良亲自去见了王晏清,王晏清被陈修良的诚意感动,坚定起义决心。
陈修良预判国民党败走时,大概率会破坏南京的各种工业设施。陈修良亲自出马,策反了大批警员,不仅保护了南京,还获得了五艘水上舰艇。
南京地下党兵分多路,从发电厂到自来水厂,再到各种交通系统,哪怕是小小的电灯制造厂,也有中共特工的身影。
陈修良的目标是,当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时候,要有一个秩序井然的南京。
渡江战役打响后,解放军以雷霆之势,横扫国民党残军。陈修良组织民众,里应外合,配合解放军直捣国民党巢穴。
此时陈修良接到一个紧急任务:帮助解放军筹集渡江船只。
当晚,下关电厂、下关机务段轮渡等地下党支部,组织工人将2艘运输艇、3艘巡逻艇及轮渡公司的大小机动船开到了浦口。
1949年4月23日夜里,解放军第三野战军35军攻入南京城,把红旗插在南京“总统府”,南京正式宣告解放。
谁也没想到解放南京的大功臣里,还有这样一个温文尔雅、智勇双全的女子。
陈修良圆满地完成了潜伏任务,本以为将要迎来美好的明天,但命运不会让这个闯过龙潭虎穴的女人就此平静。
新中国成立后,陈修良先后任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浙江省委宣传部长,丈夫沙文汉成了浙江省第一任书记。
1955年,她终于找到了留在苏联的女儿于飞。
于飞从记事起就在孤儿院长大,3岁的时候,一位苏联军官路过幼儿园,于飞跑过去抱住对方就叫爸爸。
军官心生怜悯,收养了于飞。于飞很幸运,这个军官还是一名贵族,于飞从小有了很好的教育。
于飞也很优秀,没有辜负养父的期待,从小就是莫斯科家喻户晓的小童星,就连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为她的表演喝彩过。
但养母却一直不喜欢这个聪明的中国女孩,总是对她非打即骂。
于飞通过努力,考入国立戏剧学院,她本可以成为一名伟大的苏联艺术家,但她一直想着自己的中国身份,寻找中国父母。
直到1955年,于飞才通过大使馆,找到了母亲陈修良,搞明白自己的身世。
于飞遂以苏联援华专家身份回到祖国,担任俄语教学。陈修良为她改名为沙安之,寓意为:既来之则安之。
但就在这一年,养父沙文汉被冤案牵连了,陈修良也因为帮忙说话而被划分到右派,双双被下放。
随即,中、苏关系也开始恶化,这让刚回国沙安之无处安身,为了留下,她宣布脱离苏联国籍。
沙安之申请加入中国国籍,但却被要求离开北京,下放湖南。
直到1978年,沙安之写信给邓小平,讲述自己的身世,才被发放了国籍,结束了14年没有国籍的生活。
2019年在湖南过生日的沙安之教授
在很长一段黯淡岁月里,陈修良都与沙文汉相依为命,二人的感情并没有因此淡薄,反而因为生活的磋磨,更加坚定了要在一起的决心。
二人在下放期间,深入的研究了中国历史,尤其是革命历史,并写下不少著作。
遗憾的是,1964年的1月份,沙文汉病逝。
而陈修良,直到1979年才被平反,恢复党籍。在晚年,她撰写了自己的过去,那些为了革命的风风雨雨让人唏嘘不已。
1998年11月6日,陈修良病故,享年92岁。
她这一生有不甘,有屈辱,也有欢乐,她经历了大革命的疾风暴雨,也窥见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无论陈修良这一辈子活得是否精彩,都在她离世那一夜随风而去,留下来的只有她带给人们的无限怀念。
参考资料:
《民国户籍卡故事01 在敌人心脏里战斗的巾帼翻海鲸(上)》
《民国户籍卡故事01 在敌人心脏里战斗的巾帼翻海鲸(下)》
《浙江第一任省长的女儿沙安之》
《女革命家陈秀良回忆被捕经历》
《陈修良:深入虎穴 “谍战”南京》
《陈修良:中共传奇女特工,有过三段婚姻,女儿却14年没有国籍 》
《一嫁烈士,二嫁叛徒,三嫁“右派”,陈修良三段革命婚姻充满唏嘘》
《两位红色后代,共忆革命母亲》
《沙安之,我是中国人》
(注:本文参考资料、选用照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误请指出为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