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历史厚重、生态宜居、资源富饶、区位突出,自古就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交流合作的前沿和窗口。2024年11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202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两个盛会相继在昆明举办,让昆明与世界的距离更近了,更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各国各族人民在春城交流合作,共谋发展,共享“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共创“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站在国际舞台上的昆明,立足独特区位优势,敞开大门谋发展,和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以助推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为支点,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春城常开长盛。
昆明发挥区位优势,打造辐射中心建设新高地。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最多、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会城市,近年来,昆明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要求以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昆明市委“六个春城”建设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内涵、丰富载体、创新方法,全力培塑“团结花开 幸福春城”创建品牌,助推辐射中心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绽放出璀璨繁花。
经济引擎增动力
铺就“同心共富”繁荣发展之路
彩云之南,云岭之上,春城昆明犹如一颗璀璨明珠,吸引了54个民族868万常住人口在此安居乐业。
昆明市始终担当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持续完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围绕绿色食品、生物医药、花卉、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与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重点打造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8条产业链共81771家企业。2023年,昆明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居第13位,对全省的经济贡献度达27%,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昆明市着力强化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早在2017年,昆明市就实现了民族地区“县县等级化、乡乡油路化、村村都硬化、小组通达化”的“四化”目标。“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约1万公里,投资4.7亿元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125公里,规模位居全省前列。2023年,昆明市地铁通车总里程165.85公里,基础设施的改善,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了基础。
昆明市始终坚持兑现“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承诺,把民族地区发展与全市大局紧密结合。如今,全市3个民族区域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63.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66.4亿元,各民族区域自治县实现通高速,民族乡和行政村通硬化路、通邮,宽带网络全覆盖,为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一幅幅民族团结进步、美丽乡村建设的和美画卷徐徐展开。
服务大局强实力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打开地图,昆明独特的区位一目了然。
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湄公河次区域、泛珠三角经济圈“三圈”交汇点的昆明,是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沿枢纽,也是中国从陆上连接中南半岛最便捷的省会城市。
2022年4月,昆明扩大开放又迎来一个崭新的契机——省委、省政府决定由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磨憨镇共同建设国际口岸城市。这一创新举措,让昆明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也为昆明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辐射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抓手。
托管以来,昆明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抢抓中老铁路通车、昆明托管磨憨等重大机遇,创新“以城带边、以城兴边”帮带共建新模式,主城五区一市帮带磨憨镇6个沿边行政村,投入资金2.67亿元,成功打造了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典范,磨憨开发建设全面提速。2022年和2023年磨憨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是托管前6年投资总和的6倍多,人口从托管初的2万人增加到约3.7万人,统筹解决民族地区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祖国大陆最南端的边疆多民族村寨呈现出“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局面。
开放高地抓机遇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昆明市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全面谋划和推动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以及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和“沪滇·澜湄线”等国际货运班列开行等工作,推进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渝昆高铁、西客运站建设、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昆明国际陆港建设等重大项目实施,依托南博会、旅交会、云台会等平台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成功举办“外国领团看昆明”等活动,连续4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潜力的中国城市”,主动融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成为各族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昆明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着力打造“四季如春营商环境”,企业开办实现“秒办秒批”,汇聚五湖四海的各族各类企业投资昆明、建设昆明。2023年,昆明市引进省外产业到位资金1368.6亿元、增长24.35%,在全省实现引资总量、新签约大项目、新落地大项目三个第一,荣获“中国投资热点城市”称号。
七彩云南,开放、包容、多元。“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属于云南,也属于世界。11月18日至19日,2024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在昆明举行,来自五大洲41个国家的地方政府代表等700余人齐聚昆明,共话友谊、共谋合作,书写友好交往的新篇章。他们发出共同的声音:深化交流合作,共创美好未来,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民生为本促发展
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昆明市始终坚持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秉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以“五个抓手”全力打造“品质昆明”,积极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持续提高民族地区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昆明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489.3亿元,财政七成以上用于民生事业,科教文卫、住房、养老等民生投入持续增加。2023年,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100%全覆盖。实施“百企万岗”入昆计划和“百千万”劳务输出工程,荣获“2022年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就业质量居云南省首位,各族群众福祉持续增进。
昆明市还推出“民族团结大舞台”活动,汇集迪庆、怒江、曲靖民族文化精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持续发挥省会城市桥梁纽带作用,在春城举办民族团结融合、共祝盛世的欢乐文化盛会,进一步促进昆明与各地、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交融,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谱写民族团结进步的壮丽篇章。
石榴花开色正艳,民族团结情更浓。当下,昆明正加速从边陲末梢变身开放前沿,热情友好的昆明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持续奏响对外开放和民族团结的动人乐章。未来,昆明将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建设,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合作,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作出更大贡献。(云南日报 记者党晓培 通讯员杨昆 王汉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