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映鄞州,启梦碳汇:以生态革命筑碳中和未来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李光远 张坤

宁波市鄞州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深耕森林质量、加强环境治理、推动价值转化,成了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实践碳中和目标的先锋地区。

图片

向绿而行,回溯传承之路

宁波市鄞州区天童林场总面积高达10853亩,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太白山麓,1968年,年轻的王良衍初到林场时,面对的是艰苦的林区环境和有限的资源条件,他没有退缩,而是潜心钻研虫害防治技术,通过天敌昆虫繁殖,实现了高达82%的防虫效果,为林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4年,为了解决人工林很难和天然林物种互存,可能会引起生态失调、森林衰退,甚至遗传基因贫乏的问题,王良衍积极学习并推广“近自然林业”理念,与华东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共同探索科学的抚育管理办法,在野外设立了80个研究样地、恢复示范林5片,不断优化林分结构、提升林地质量,为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育林实践中,天童林场不断探索与创新,取得丰富硕果,“优良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生态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低效生态公益林植被群落近自然林更新技术研究”分别获得省林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林场工作的肯定,更为绿色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林场成功建成了56000余亩生态公益林,这些生态公益林不仅为城乡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还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宝贵的栖息地,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如今,老场长今年已经79岁了,但他的精神却如同这片山林一样,永远年轻。在他的影响下,一批批年轻人接过了林场发展的重任,他们怀揣着啃硬骨头的决心,不断壮大林场规模,提升森林蓄积量,全面实现两山转化,为生态恢复贡献力量。

王良衍的故事,是绿色薪火代代相传的生动写照,在天童林场这片绿意盎然的山林间,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绿色的家园。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让绿色理念在山林间生生不息。

图片

全绿以赴,共写时代华章

目光从山野转向都市,一场名为“绿动鄞州·共植希望”的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是一场植树造林的绿色革命,更是一次全民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

鄞州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掀起了植树造林的热潮,在全民助苗倡议活动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植树造林的行列中。他们或在线上认捐树苗,或实地参与种植,在绿化文化节活动中,市民们还通过互动游戏、知识讲座等形式,深入了解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亲身践行了绿色生活方式。

在资金筹集方面,“鄞领园城”慈善基金和“种树行动”小程序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筹集到了大量资金,为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资金不仅用于新植树木的养护管理,确保新植树木的成活率和绿化效果,还用于完善绿化设施的建设和配套服务,这是碳中和实践在微小尺度共建社区绿地的一次主动尝试。

截至目前,鄞州区已成功新植树木3.5万棵,新增绿地面积约81万平方米,一片片镶嵌在城市中的绿色斑块串联构成了鄞州的生态肌底,守护着大地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图片

图片

执绿向新,鄞领低碳未来

鄞州区在致力于森林繁茂和生态平衡的同时,更将视野扩宽至提升碳汇能力与打造低碳经济的发展格局之中,总林长高瞻远瞩,明确提出“提升碳汇能力,做好林碳收储先行示范”的战略目标,这一号令照亮了绿色发展的新航向。

为了这一目标,鄞州区用于探索毛竹碳汇运营模式,高效推进各项既定任务。从毛竹碳汇基地建设方案的精心规划,到碳汇竹林经营作业设计的科学制定。同时,鄞州区深入落实了竹材的加工消化和本地加工企业的供地配套,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在绿色发展的征途上,鄞州区更致力于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以“一村万树”工程为抓手,鄞州区在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周边精心打造了三座主要山塘水库的绿化美化工程,绿化覆盖率高达80%以上,形成了天童乡村农业公园这颗靓丽瑰宝。这里,研学、观光、住宿等多元业态有机融合,构建出“自然保护地+村集体+农户”的共赢发展模式,每年为村集体创造超过150万元的收入,同时解决了100余名村民的就业难题。如今,三塘村人均年收入已达6.2万元,集体年经营性收入更是县域村平均水平的1.5倍以上,每年每人各类分红收益超过1200元,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达2000元以上。这些数据见证了鄞州区绿色发展的丰硕成果,彰显了其在提升碳汇能力、打造低碳经济方面的卓越成就。

图片

图片

在这片孕育着无限可能的土地上,鄞州区正以盎然生机与蓬勃活力,谱写着碳汇引领、全民共筑、城乡交融、多方共赢的绿色发展新篇章,以生态革命为笔,以碳中和为愿,一幅绿映鄞州、筑梦碳汇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