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一中张梓桉作文获省赛特等奖,一起来看看她是怎么写的?

扬子晚报网12月8日讯(通讯员 王欣 记者 万凌云)第二十四届江苏省“阅读与写作”大赛(高中组)现场决赛,近日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举行。8日,记者从镇江市第一中学了解到,经过预赛和复赛的层层选拔,来自全省13个地级市的300多名优秀高中生参加决赛,最终该校高三(12)班的张梓桉同学脱颖而出,荣获特等奖。

图片

获奖

据了解,江苏省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是被正式列入全省中小学竞赛活动项目的比赛,大赛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和读写结合的理念,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全省广大热爱文学的高中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艺的舞台,目前已成为江苏省内最具影响力的赛事之一。

图片

张梓桉

在谈及此次参赛获奖感悟时,张梓桉有自己的一番感悟,对学生的写作有着启发价值。比如,平时丰富的阅读与积累、阅读的“杂”、作文的时间分配等。由于是赛场作文,张梓桉手头没有成稿。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的邀约之下,她借助回忆,全文分享。

图片

合影

记者还看到了张梓桉的两篇日常习作:《培养同理心,善用差异性》和《与其“上岸”,不若漫游》,行文引古据今、旁征博引,非常自然。

图片

和老师合影

谈及自己的“爱徒”,其师曲兆秋赞不绝口。曲老师说,张梓桉同学热爱学习,谦虚谨慎,总能发现身边同学的闪光点,总能虚心接受老师的建议。在语文学习上,她非常踏实,作文中经常会展示出她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和深刻思考。

链接1:获奖作文(回忆整理)

着  调

(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特等奖作文)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   高三12班   张梓桉

有人说,这分明是伪作。苏子瞻一语斥为“齐梁小儿之语”。原因?太不着调。汉风古朴浑厚,而此作通篇是四六骈句,华丽词藻,“浮脆至极”,全不着汉调。

又有人说,怎会是伪作?金圣叹批驳东坡“此语欺人太甚”。缘由?着调。此书字字锥心,句句泣血,实是真情流露,唯有少卿一人能够写得。

真作也好,伪作也罢,毕竟,托名古人著书立说者大有人在,从《虽有嘉肴》算起就屡见不鲜。然而,当它被选入《昭明文选》,被录入《古文观止》,历经无尽时间的淘洗,打动无数求学之子,真伪早已不再重要。是真作,那么他就多了一个可以向世间证明自己的机会;是伪作,那不就更说明少卿在后世至少仍有知音?

从其中,我看到了“着调”与“不着调”的斗争,与纠缠。

着调的,是异方胡乐的旋律;不着调的,是他奔腾的思绪。

在这里,他备享尊荣,“拥众数万,马畜弥山”早已不是梦想。然而,对于他唯命是从毕恭毕敬的下属,对于亲之信之甚至招他为婿的单于王,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汉之降将。有时,他发狂般地卷起袖口,拍打臂膊,恨恨不已,左右亲近之人,见他如此,只是召来胡笳声动,来相劝勉,不知此欢不入耳——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

在中原,他名节丧尽。祖父的阴影下,他的传记附在“李广有孙陵”之后。老母临年被戮,妻子并为鲸鲵,门人皆以出于李氏门下为羞……更何况,还有友人。友人誓不负国,倒赢得异方的尊重,而他……不论如何相处,如何融入,在塞外,他的中原口音总是那么不着调。

着调的,仿佛友人;不着调的,似是自己。

出使被扣,你秉忠心仗汉节。去时冠剑是丁年,怀着忠诚与坚守,你淹留此地十九年。子归受荣,子卿,你终究回到了中原,万人景仰。而自己……大节丧,虽欲浣涤其污,岂可得乎?

忽地,他顿悟: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从来受着忠君爱国的教诲,熏陶着五常与三纲,你能不如是做,能不如是想?确然,当世道浑浊,偭规矩而改错,它教你以正直;当奸邪盈朝,竞周容以为度,它教与你坚持;当众人不恤国事,同俗自媚,它教你以不量敌之众寡出力以抗之……然而,它是否也教与你,忠于那位君王,尽管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辈悉为廊庙宰,即使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

着调的,分明便是自己。

大漠疆场,从不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不是意气风发谈笑敢言非胜算,而是利镞穿骨,惊沙入面,是尸踣巨港之岸,是血满长城之窟!但,即使死伤积野余不满百,他举起双臂,高声呐喊,不论受伤抑或疲乏,士卒接连奋起,冲向敌阵,这时,岂非臣道已尽?何况,陵之不死,将以有为也。汉以此遇陵,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在祖父飞将军的光辉里,他看到了他射猛兽亦为所伤;在友人的盛名下,他看到了他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的落寞与荒凉;在君王的身影后,他看到了忠臣义士负戟长叹的背影。

理智得着调,真情得着调,反思得着调。

“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

链接2:日常习作:

培养同理心,善用差异性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中学高三12班  张梓桉

乡里之吏缺乏同理之心,便只知召集民众训诫“促耕勖植,自幼孩,遂鸡豚”的空言,而不知乡民苦于为此,飧饔皆不得食;虽是对树木,郭橐驼能具有同理心,即便置也若弃,也是顺其自然,合了树木的心性,自然“早实以蕃”。作为青少年,面对将来广阔无垠的天地,性格、经历各异的人群,更应培养同理心,善用差异性。

同理心近似于换位思考,更贴切的描述或许是“共情”。对于与自己经历迥异的人们的遭遇,是否也能感同身受?对于三代为此的捕蛇者,同理心不是想当然地“更若役,复若赋”,而是对苛政猛于虎的感同身受。对于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而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巨大差异,同理心不是“何不食肉糜”,而是切实为民的行动。

“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是老生常谈,与我们相遇者与我们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唯有同理心方能以差异促进步。在生与死的差异间,庄子与骷髅的对话使他对生死的认识获得升华,正源于其理解了骷髅的处境;在健全与残障的差异间,同理心使道路上多了一条条盲道,楼梯旁设了一道道缓坡;即便在民族文化,国家特色的差异间,和而不同的同理心总能在某处引发人们的共鸣,激起情感的融汇。在差异的裂隙间,同理心总能搭起一座座理解的桥梁。

当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不同,社会风貌不一,任一微小差异即可能引起冲突。只因未能理解埃塞俄比亚传统艺术,英国菲利普亲王一句“像学生美术作业”的话语轻易使两国外交陷入僵局。此时便更应怀开放包容之心,发现并认识差异,尊重并理解差异,并以同理心融化其中沟壑。

身为青年,我们的舞台无比广阔,我们的前景无限光明。对意见常常与己对立的同伴,是否能似百家争鸣般相反相成?对“被绮绣”的“同舍生”,是否能以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同理心是理解而绝非迁就,是尊重而并非任意认同。只有建立在差异的基础上,同理心才能更焕发意义的光彩。

作为青年,面对差异,应用同理心忖度之,获得个人成长;对于国家社会,其同理心则由无数个体聚合而成,共同汇成理解的澄碧。唯有培养同理心,才能善用差异性,取得社会和谐,促进文明进步。

链接3:张梓桉参赛感悟

平时丰富的阅读与积累是必要的

上周六(11月30日),我参加了第二十四届江苏省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大赛,也对作文比赛有了一点心得。

首先,应当明确比赛作文和考场作文的不同。考场作文更多重在立意,对文章与题目的契合度要求较高,如果语言优美,字句精巧则更是锦上添花。而竞赛作文的题目大都略显宽泛,也很少有统一的立意,以题目的开放性考验选手的深入思考能力,以字数限制宽引导炼字炼句的能力。

另外,写起竞赛作文可不必像考场作文一样“中规中矩”,奇崛的想象和无定式的结构往往可能成为加分项。

其次,是关于赛前的准备。对于竞赛作文,平时丰富的阅读与积累是必要的。这时读书“杂”可能会显出优势。同时,因为竞赛作文的可选题目往往不止一个,留给发挥的余地通常较大,所以反而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准备。如准备一个或几个可思考角度较多的文章题材和思路并整理相关素材,比赛时再在给出的作文题目的范围内进行思考,或者说“套”进去,这样可以节省不少当场思考的时间。

最后,是竞赛中的时间分配问题。由于作文竞赛给出的时间一般较长,而字数限制也较宽,很多时候是有上限,无下限,所以时间相对充裕,切忌仓促动笔。如这次比赛时长两个半小时,可以先用前面半小时进行整体构思,明确作文立意、结构思路和各部分所占大概字数,剩下的两个小时则足够写出一篇2000字以内的作品。

校对 李海慧